查看原文
其他

许渊冲:北极光闪耀诗译人生

2015-08-04 吴星铎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许渊冲接受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现场,左起: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唐闻生、许渊冲、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星铎摄影


The sun along the mountain b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will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这是一首诗的英文译文,这首诗便是流传千古的唐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王之涣。而这音美、意美、形美并且充满节奏感的译文的翻译者,便是北京大学教授、翻译理论家、实践家许渊冲。如今,93岁高龄的他“更上一层楼”,成为翻译界最高奖项——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获得者。

2014年8月22日上午,北京,中国外文局会堂,93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接受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一刻,全场起立,掌声雷动。

许渊冲先生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译著等身,闻名遐迩,从事文学翻译70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已出版中英法译著130余部。作品还包括《中诗英韵探胜》(英文)、《中国古诗词三百首》(法文)等,翻译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众多名著。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12月,获“翻译文学终身成就奖”。

许渊冲在现场除了宣读获奖感受之外,用更多的时间跟现场的观众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翻译观。许渊冲在西南联大的老同学物理学家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也出席颁奖仪式,见证并祝贺老同学的荣耀。杨振宁现场发言,表示“我是他的读者,许渊冲得奖理所当然”。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作为许渊冲的学生,也到场为老师祝贺,他认为,“许先生是没有年龄的人,在祖国面前、在历史面前、在学问面前永远年轻。”


“北极光”辉映他的成就与自信


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由挪威文学翻译协会支持设立,每3年评选一次,是国际翻译界文学翻译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许渊冲是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洲翻译家,也是中国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此前的8月2日,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在柏林举行,由于健康原因许渊冲未能赴柏林领奖。国际翻译家联盟授予许渊冲“北极光”杰出翻译奖的颁奖词说,今年该奖项有4位优秀的候选人,每一位都有资格获奖。评委最终选定许渊冲教授获奖,有几个重要因素,其中:“我们所处的国际化环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许渊冲教授一直致力于为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的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许渊冲教授的英、法文译著以及他的英译中、法译中著作对世界众多读者可能产生的影响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在北京中国外文局会堂举行的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授奖仪式上,“狂做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的许渊冲谦逊地表示:“这是国际译联给我们中国翻译界的奖,给我们全部华人的奖,我只是一个代表而已。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翻译家,我深感荣幸。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翻译工作的认可,也表明中国文学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

许渊冲看着到场的杨振宁、王希季两位同窗,感慨地说:“我们三个人,1938年同在西南联大念一年级的外文。但是,振宁20年后就拿到诺贝尔奖,希季,1970年地球卫星上天,我,一直到2014年,比振宁晚了50年,才拿奖。”

在全场观众的笑声中,许渊冲又恢复到“诗意英法唯一人”的自信与“狂劲”:“但是,1958年杨振宁拿诺贝尔奖的时候,我已经出了4本书,一本中译英,一本中译法,一本法译中,一本英译中。当时,直到现在,还没有人打破纪录,全世界还没有第二人能中英互译,中法互译,又能在全世界出版的。全世界没有第二人!这是中国的优势。”

许渊冲说,“我的著作的步伐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他回顾自己的翻译之路:“我1958年已经出了4本书。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本世纪末我们生活水平要翻两番,于是在邓小平在世的时候,我的书出版到了16本。到江泽民主席的时候,我又翻一番,出了32本。后来的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我又翻了一番,变成64本,现在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实现‘中国梦’,我又翻了一番,到现在是132本。”

70多年同窗彼此见证殊荣,左起:王希季、杨振宁、许渊冲


“从心所欲不逾矩”、 “1加1大于2”


许渊冲在“北极光”奖颁奖现场与观众们分享了自己的翻译观。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启发他得出这个结论的,正是他在西南联大求学时的老师——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国学大师钱钟书。

“从心所欲”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逾矩”即不超过客观规律的范围。许渊冲认为,这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具体到文学翻译,首先便是要客观,这是第一标准。若要达到更高境界,还要“从心所欲”。现在中国翻译界流行西方的“对等论”,要求翻译与原文字面上严格对等,过于强调“不逾矩”。许渊冲认为,这样不可取。

许渊冲认为,包括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在内的西方文字之间有90%可以对等,彼此翻译很容易。但中文不同,中文与英文的对等率不到50%,也就是说不对等的大部分就需要翻译来做工作。他认为,中文精简(concise),英文精确(precise)。举个例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实就是“民主”。在对等率不到50%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许渊冲说:“我认为译文要尽量争取逆转劣势,争取优势,最好是提出超越。”这就需要,不仅翻译文字,更需要翻译出民族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就是要重视内容。翻译不是只翻译形式,而是要翻译内容。与西方语言内容等形式不同,中文其实是内容大于形式的。”许渊冲强调,“科学是1加1等于2,艺术是1加1大于2。”

许渊冲在现场通过大屏幕举了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例子,“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其中出现了三个“一截”,如何翻译?在许渊冲看来,如果主张对等翻译,会把三个“一截”翻译成“three pieces”或者“three parts”,但其实中文的三个一截语音重复有气势,语义上也不单纯是将山三等分,而是要分成顶部、胸部、脚部三个部分,于是许渊冲选择英文中的“crest”“breast”“rest”。三个“est”或“east”结尾的单词,较单纯的“piece”或者“part”,更能实现意美、音美与形美。

许渊冲又举了一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例子:“有西方人将‘红装’翻译成‘dresses(衣服)’,把‘武装’翻译成‘uniforms(制服)’,我认为不妥,这种字对字的翻译没有什么意思。我将‘红装’和‘武装’分别翻译为‘powder the face’和‘face the powder’,一个是‘涂脂抹粉’,一个是‘面对硝烟’。powder和face在两句话中分别做动词、名词。这样一来,外国人能够理解其中含义,读起来也更加好听。”

“西方追求的是‘对等’,我追求的是‘最好’。如果‘对等’的表达方式是最好的方式,那么我就用‘对等’,如果意译更传神,那就不用直译。”在翻译诗词方面,许渊冲主张“诗要求美,译要求真;如果把美的诗译得不美,那不可能算是存真;只有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原诗的美,才是译诗应该采用的原则。”

左:1941年西南联大外文系三年级时的许渊冲

右:《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套装


“我的翻译对美国大选产生过影响。”


在现场演讲中,许渊冲还分享了《北方有佳人》的翻译,其中“倾人城,倾人国”二词的翻译非常妙:“soldiers would lose their towns,monarch would lose his crown。”也就是“士兵都不守城了,皇帝都放弃王位了”。紧接着他说:“这个故事传到美国去了,并且还对美国大选产生过影响。”在现场观众的好奇中,许渊冲娓娓道来这个故事。2012年,奥巴马邀请克林顿为他做连任助选演说,克林顿当时以“绯闻”的原因拒绝了。许渊冲的儿子是英语翻译,和父亲一起翻译过《千家诗》等,他将《北方有佳人》这首诗的英译文用E-mail分别发送给奥巴马和克林顿。克林顿看后觉得“中国两千年前的皇帝,为了爱一个美人连王冠都可以不要,我这个算什么呢”,后来便欣然同意为奥巴马连任演说,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奥巴马于是寄给许渊冲儿子自己的照片与回信表示感谢。

许渊冲认为,按字翻译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也可以充分说明中国文化、中国翻译能在外国起到重要作用。

许渊冲曾翻译过《江雪》一诗,翻译后的英文展现了老人不惧严寒、清高独立的精神。据说,奥巴马提出医保议案时,民主党赞成,共和党反对,反对票超出5票。当时许渊冲儿子再次将《江雪》的英译文E-mail给奥巴马总统和一位共和党参议员。这位参议员本来反对医保议案,读完《江雪》之后,非常欣赏老渔翁的独立精神,随之做出独立于党派之外的选择,改投了赞成票,赞成票超出7票。于是,奥巴马再次寄信给许渊冲儿子表示感谢。

许渊冲在演讲结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就是要用孔子那句老话,‘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不违反规律的情况下,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我们的创造性。我把希望寄托在我们的年轻一代。”

杨振宁:“我是他的读者,许渊冲得奖理所当然。”


许渊冲的同学物理学家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到场为老同学祝贺。杨振宁为许渊冲获得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由衷感到高兴。他发言说:“许渊冲跟我,跟王希季,我们三个人是1938年同时考进西南联大的。”

杨振宁风趣地介绍说,那时候许、杨、王三人就有很大的分别,并大爆老同学的料:“王希季跟我,我们活动的范围比较的小,基本就是在我们的同班同学、同系的同学、同系的老师这个小圈子里活动,许渊冲不一样,他的活动能力很大,非常活跃,当时西南联大,比较漂亮的女孩子,我的印象当中,他都追过。”

谈到老同学许渊冲的翻译事业,杨振宁坦言:“许渊冲有世界范围的喜爱他的读者,我也是喜爱他的读者之一,为什么他的翻译会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呢,其实用不着用很深的文学理论,就可以解释得清楚,因为他所翻译出来的诗念起来像诗。”他认为,许渊冲从英文诗翻译出来的中文诗有中文诗本身的韵味,从中文诗 51 29671 51 15289 0 0 1964 0 0:00:15 0:00:07 0:00:08 3130译成的英文诗也有英文诗本身的韵味,法文诗亦然,这是多半的翻译工作者,不会做或者不注意做的,但这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杨振宁以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想许渊冲得到今天的这个文学翻译奖,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祝贺自己的老师许渊冲获奖


李肇星:“许先生是没有年龄的人,在祖国面前、在历史面前、在学问面前永远年轻。”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说自己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最喜欢看的就是许渊冲先生从法文翻译成中文的书,他觉得这次“有机会近距离看到许先生,感到特别幸福”,李肇星说:“许先生得到了世界上的翻译大奖,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十三亿人,十三亿分之一的概率,多小啊!”

李肇星感叹,像许渊冲先生、杨振宁先生都是“没有年龄的人”,他询问现场观众:“大家说,咱们许先生像是传记上说的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吗?”在他看来,“许先生在祖国面前、在历史面前、在学问面前永远年轻。”

李肇星介绍说,钱钟书先生曾经赞扬许先生特别刻苦,“他真正体现了抗日战争期间最了不起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

谈到此处,李肇星还提到自己的一位巴西“球友”——球王贝利。有人问贝利:“你的儿子能和你一样当足球明星。”贝利说:“不能,因为他的爸爸比我的爸爸有钱。”李肇星希望年轻人要学习许渊冲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理想的坚守,不怕困难的钢铁般的意志。

听了自己的学生李肇星的发言后,许渊冲感叹自己的“外交部长缘”:“当我是学生时,是一个外交部长给我教英文,没想到,现在我得了这个奖,也有一个外交部长为我做总结。我是以外交部长始,以外交部长终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