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丘成桐:引进世界一流人才需要做什么?

2016-09-09 文/梁伯枢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丘成桐教授(张新伟 摄影)


在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方面,中国这些年已经取得很不错的进展,但仍面临各种挑战。引进世界一流人才,我们目前需要克服哪些障碍呢?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8月13日就此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在六个方面提出了他的观点和建议。

 

海外一流专家医疗保险应该包括配偶

 

海外专家来华工作,医疗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比如,看病当中碰到的语言障碍问题、医疗保险问题、隐私问题、医疗档案问题等等。丘成桐则和我们谈起了平日里专家很少谈及但又不可回避的问题:海外专家配偶和子女的医疗保险问题。

“在美国聘请我当教授,我的妻子儿女,他们的医疗保险都包括在里面,中国则不包括家人。我们刚刚引进一个美国来的教授。他妻子要生小孩,在国外生很贵,在中国生医疗费用又没有地方报销。”丘成桐发现医疗问题其实比薪水、子女教育更为重要,海外专家来中国工作,他们的配偶怎么可以不在身边呢?如果配偶医疗没有保障,他们怎么能够安心留在中国呢?

丘成桐自2002年至今担任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这期间没有拿过中国一分钱薪水。但是作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自己生病可以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享受部长级待遇。

“前一个礼拜,中组部组织专家到北戴河休假,我太太在那里摔了一跤,腿伤了。医疗的问题国内没办法解决。怎么办呢?太太出了问题,我不能不管。”尽管丘成桐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太太生病,在中国医院急诊或临时治疗,美国的保险是可以解决的,但是长期则必须回美国去治疗。

“这六七年来帮助清华引进人才,我才了解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海外一流人才如果真想长期留在中国,他首先要考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在丘成桐看来,这个问题目前不突出,那是因为现阶段被引进的海外人才普遍在国外还有一个位子,这个位子可以给他的配偶和子女解决医疗保险。从长期引进海外一流人才考虑,中国应该解决他们在华工作的医疗问题,包括其配偶子女的医疗保险问题。“海外专家来中国做教授,配偶在这里生病了,聘请单位却说这是你个人的事,我们没法管。这样的政策肯定没有办法让世界一流人才永久性留在中国发展。”

 

给海外一流人才子女高考开个“绿灯”

 

“中国高校在招收大学生时,可以给海外引进的一流人才的子女一些特殊政策,比如留出少量名额,让他们的孩子通过与高考不一样的方法,选拔升入北大清华这些名校。”丘成桐建议中国高校,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名校,试着拿出8个10个名额,请斯坦福、哈佛招生办退休下来的人来帮忙,参考美国名校选拔学生的办法来招收从海外引进的一流人才的子女。“如果能做好的话,会对整个高考产生一定的冲击。”

一般而言,教授级别的年轻海外专家,他们的子女差不多已经长到10岁左右,如果随父母来到中国,都将面临升学的压力。“美国的中小学和中国是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中国的学校拼命训练考试,学生考试能力很强。让他们的孩子来跟中国学生比考试的话,那一定不行。”很多海外的留学生回国,最为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的前途。与其他海外专家的观点一致,丘成桐希望中国加大力度建设国际学校,让那些专家的孩子在中国能够以不同方式健康成长。

“如果我们引进500个海外一流人才,每人平均就算有2个孩子总计也就1000人。这个数并不是很多,解决起来不是很难。”丘成桐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曾经担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对哈佛的招生情况十分了解。他介绍,哈佛给本校教授的子女有一定的优惠条件,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公平,但从结果来看并不坏。那些教授的孩子尽管刚入学时分数差那么一点,但是因为有家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气氛,他们进入哈佛后的发展并不比别的学生差。丘成桐分析,中国要引进的海外一流人才,这些人才的子女同样拥有很好的家庭文化背景,给这些学生一点特殊待遇,应该行得通。“中国的大学一直在作国际化的努力,目前大学的国际学生多数来自第三世界,来自欧美的并不多。我们要引进的海外一流人才基本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其子女也是在欧美等国家长大的,他们对科技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比较多,给他们一点点空间上国内的名校,对大学国际化也是一件好事。”

 

丘成桐教授(中)与他的学生、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系终身教授顾险峰团队


海外人才的评聘机制与国际接轨

 

“中国高校的人事部门管得太多了,所有教授聘请他们都要管。这样的事在国外想都想不到。”丘成桐给我们讲述了他自己遇到的一件事。系里好不容易引进了一个非华裔外国专家,对方辞掉了在美国的终身教职来到中国。人已经来了,房子也租了,学校的人事部门却要对他进行考核来决定是否可以留下来。考核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第一是身体不行,因为专家患有糖尿病;第二是教书不行。“糖尿病又不是传染病,怎么能成为不能聘用的理由呢?数学教得好不好,应该由教数学的数学家来评判,人事部门跑去听课,由他们来决定教书好不好,这是很荒谬的。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是这样做的,至少美国欧洲不会这样做。”丘成桐长期执教的哈佛大学如果要聘一个教授,通常是系里提出人选,由系里开会来确定这个人选,采用公开的记名投票,参会的每一个教授都要表态,要85%的教授同意才能通过人选,然后再递交院长由他来做最后决定是否聘用。中国却是聘请来了后再由人事部门来讨论是否能够留下,丘成桐对此很不适应。最后,他只好找到学校的党委书记,将美国专家作为特例留了下来。

美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年轻人创新的机制,因为聘请评审制度比较公平,年轻人愿意潜心搞研究,出了成果就能成功,薪水以及申请项目机会往往会超过老教授。丘成桐当年大学毕业后从香港留学美国,27岁就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中国的传统就是敬老,一个学者可能40年50年没有做前沿性学问了,但是只要他讲话,那还是管用。这一点很伤害年轻人的心。”丘成桐直言,这会导致年轻人产生顾虑,选择那些更容易获得权威或主管领导欣赏的研究套路,而放弃他自己喜欢的真正的创新探索,导致中国创新能力比不上美国。

尽管中国的这种传统不太容易改变,但是丘成桐的观点还是十分明确:要让年轻海外优秀人才来中国发展,这一点一定要改。“真的想要解决也不难,比如说建立一个公平的评审制度,大量启用国际非华裔同行评议,让每一个年轻人知道,只要他做好了研究就会得到奖赏,得到他应得的待遇。”

 

为引才而设平台不是长久之计

 

为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中国的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类引才计划,以特殊政策和相对优厚的经费支持达到引进人才为我所用的目的。

“引才计划不宜盲目地一哄而上,关键是要引进合适的人才,而不是吹牛皮的人才。被引进的人才是真的想帮助中国发展的,最好是长期,不能长期哪怕是就来几个月也是好事。”丘成桐反对引才计划盲目开展而成为某些海外专家到中国来捞钱的机会,反对聘请单位把海外专家同期(全部或主要)在国外固定岗位取得的研究成果算作自己的引进成果这一类带有作假性质的行为。

一些聘请单位,尤其是有条件的高校,以诺奖级别海外专家冠名来创建新的科研平台,成立某某研究所、某某中心等,借此留住或引进该专家,再借助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对这种为引才而设平台的做法,丘成桐的观点同样富有远见。

“美国绝对不干这个事。哈佛大学要成立一个所,是因为有这个需要,或者是因为这方面的学科很重要,然后才会考虑设立平台。有了平台才开始在全球范围物色人选,哈佛当然不愁找不到人才。”丘成桐认为,中国因为尚缺乏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的竞争力,采取与哈佛相反的方式,为国际著名学者成立一个研究所或者一个中心,因人而设一个平台,使这个平台很快达到国际水平,聚集一批一流人才,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这应该只能算是权宜之计。随着竞争力的增强,中国慢慢也应该朝哈佛这个方向发展。”

 

洋院长需要辅助他的人很能干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聘请了美国专家萨文迪来担任第一任系主任,天津大学药学院也邀请了外国专家西格尔来担任院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开始在中国高校或者其他科研领域担任管理角色。丘成桐很赞赏这种国际化的尝试。

“外国有很多东西与中国不同,一个外国专家来当系主任或院长,辅助他的中国学者一定要是很能干的。两个人能配合起来的话,应该是很有前途的。”丘成桐说,“如果不配合的话,中国有很多事情,外国人不懂,也没有能力解决。不要说外国人,就是我到中国来,也有很多事是我没有想到的,慢慢我才懂,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丘成桐教授在作学术演讲


生活成本或成引才新的障碍

 

“这五六年来,中国年轻人到国外留学,如果回国,他们的家长不会认为是羞耻。假如放到10年前,很多家长会认为回国是一种失败。这种观念曾经使得一些留学生宁愿到餐馆打工,也不愿意回国。中国这几年经济好了,大家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很多有钱的家庭,希望自己的儿女留学后回国来继承他们的事业。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变化。”作为华人学者,丘成桐很高兴看到留学生回国观念出现的新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条件不好,导致大量的优秀人才出国,人才流失严重。那个时候,海外人才引进对象相当多的是国外那些离退休老专家。这些年情况发生变化,海外人才普遍看好中国机会。但是,丘成桐也担心,中国急剧上升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会成为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新的障碍。在他眼里,中国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已经比美国要高,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住,要比美国差不多任何地方都要贵。“我在美国买一套法国品牌美西(MEICI)的西服,再添六七条裤子,一共才花200多美金。在中国至少要花三倍的钱才能买到。”生活成本上涨过快,直接导致海外人才对薪水期望的增高。引进世界一流人才,当然要给他足够的薪水,这个问题看起来不一定很严重,但却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中国发展到现在,需要引进更多的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要引进世界一流人才,你首先要搞清楚他们的心理,摸清楚具备什么条件他们才会到中国来。”在这个方面,丘成桐作为海外专家,通过几十年与世界一流学者的交往、通过自身在国内的引才实践、通过自己对中国引进人才现状的思考,一口气提出了六个需要解决或改进的方面。“总之,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到中国在某些地方比欧美要好,来到这里能够发挥所长,得到发展,他们才有可能到中国来。否则凭什么就来中国?一个40左右学问做到世界顶峰的学者,除非有特殊的原因,他不可能跑到中国来的。”丘成桐的这些观点和建议,十分坦率,值得中国各方尤其是政策制定机构参考。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2016年9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