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我爱中国
——“外教中国”年度人物掠影
2017年5月13日,2016“外教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将在北京揭晓。这十位年度人物,他们在中国生活与工作,热爱着中国这片土地,为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杰伊·西格尔
冒险家与大伯乐
杰伊·西格尔(Jay Siegel)是一个“冒险家”,熟悉他的人都这么说。
无论是放弃一切、在天津大学从“零”开始,还是任教后“大刀阔斧”地教育改革,天津大学用包容、开放的态度,为西格尔的“冒险”提供空间。
来华前,西格尔任瑞士苏黎世大学理学院教学院长,2013年,时年54岁的西格尔毅然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只身来到天津大学,成为天津大学自新中国成立后首位外籍外裔“洋院长”。4年之后,天津大学药学院已经成为一片创造、实现梦想的“乐土”,不仅在科研、教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国际影响力也逐步提升。
西格尔制订了学院发展五年规划,大力推进学院改革和国际化进程。筹备了院长基金,亲自设计和推动建设现代、安全、环保的分子设计与合成实验室。深化教学改革,与西北大学、爱丁堡大学、圣保罗大学、帕多瓦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连续3年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带领药学院成功申请“国际化示范学院”项目,为全国首批4个学院之一。
西格尔还是一个大伯乐,无论对学生,还是后来来天津大学药学院工作的专家们,西格尔都是个“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存在。
对学生来说,西格尔一定是大伯乐。人才培养也是西格尔改革的重点。从2015年起,药学院本硕博全部实行全英文授课,也是全国首个全英文授课的药学院。此外,学生招生面试、毕业设计、“学术论坛”等环节,都采用全英文模式。西格尔引入“量身定做”和“市场指导”等理念进行课程设置,并将实践及讨论类的重要元素添加在课堂中。
“这几年,院长组织160场国内外专家学术报告,承办美国化学会‘中国校园行’等10多个活动,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化视野。”学生如是说。
身为天津大学药学院院长的西格尔求贤若渴,颇有中国古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精神。他精心策划并撰写招聘广告,连续3年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剑桥、耶鲁等大学知名专家学者作为评委团优选教师,目前已成功引进26位海外人才,其中就包括与他一起获得“外教中国”年度人物的司徒塔特,这位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今年3月28日,冒险家与大伯乐西格尔以个人名义向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了28万元,设立“健康科学院长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天津大学健康科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师生奖学金、奖教金、国内外学术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
以“人民的名义”,反腐追逃
近期,由李路执导、周梅森编剧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火遍九州大地,40余名戏骨同台飙戏,反腐天团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扣人心弦。而今年的“外教中国”年度人物之一——阿尔布莱希特,正是一位以“人民的名义”,协助反腐追逃的专家。
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Hans-Jög Albrecht),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和犯罪学家,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国家引智计划“海外名师项目”特聘专家。
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后,“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阿尔布莱希特教授作为北师大刑科院“海外名师项目”专家,积极为中心推荐专家,参与中心章程、机构设置以及学术规划的制订,积极献言献策。其宝贵经验对于北师大刑科院国际化建设以及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阿尔布莱希特积极推动中德法学学术交流合作。自1996年首次来华至今20年,与中国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学术合作关系,并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聘请为客座教授,举办讲座近100场,共同开展大型研究项目10余项。
相信多一些阿尔布莱希特这样的专家,对“丁义珍们”的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将会开展得更加顺利。
魏让方
儿时已定中国缘
“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说的缘分吧,” 法国外教魏让方(Jean-Francois Vergnaud)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笑着说,“我的研究对象是顾炎武,明清时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是昆山人,所以你看,我和苏州的缘分老早就注定了。”
和中国结缘也许要一路追溯到魏让方五六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在烟草厂工作的父亲每周都会捎回几份关于中国的刊物,例如《中国建设》《北京时评》等。“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感兴趣的,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东方文化的研究者,这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从那些杂志上,年幼的魏让方开始接触一个遥远又神秘的国家,也许种子就此悄悄发芽了。
魏让方后来成为知名的汉学家,熟知中国历史,深谐中国文化。他对中国充满了感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写过多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书,相继在法国出版。他也有多年的法国大学管理经验,由他管理的法国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语言文学院在法国国立大学中享有盛名。来苏州工作之前,他曾于2007年9月至2010年8月在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担任高等教育参赞一职。任职期间曾经帮助过许多中国大学与法国大学开展交流合作。2010年,魏让方接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的聘请,到苏州筹建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魏让方一手组织筹建了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摸索出了全新的中外联合办学模式。他充分利用在中法两国大学合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积极与法国外交部、教育部、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及中法学院法方合作大学进行沟通联系,努力促成中法高等教育间的科研、教学及本硕学生培养等工作。
诺尔·怀特
一份“较真儿”的责任
在合肥工业大学校园里,刚刚迈进地质学殿堂大门的本科生们,就可以听到诺尔·怀特(Noel White)教授的课程。下课铃已经响过,怀特依然兴致勃勃地给学生回答各种问题。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位老人上课时有多么“较真儿”。
诺尔·怀特教授,国际著名矿床学家和矿床勘探学家,“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的主要奠基人,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专家。曾获中国矿业大会“国外专家杰出贡献奖”,中国政府友谊奖,国际经济地质学家协会“彭罗斯金奖”,第二届十大“感动工大”人物。
“每次上课他站着手舞足蹈的2个多小时里,我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怀特的助手、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张达玉熟悉怀特的身体状况。考虑到怀特已年近七旬,而且还身患痛风,在上课之前,张达玉总会特意准备一把椅子。可是,张达玉的心意,怀特却从来不领情。怀特严肃地对张达玉说:“上课得和年轻人有心与心的交流,肢体语言全用上都生怕不够,坐在那里,那是对这些年轻人不负责任!”
正是为了这份责任,怀特默默忍受着身体带来的负担。张达玉知道,每上完一次课,怀特都要花上两三天时间,才能缓解手术过的腿脚的病痛。
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的庐枞、宁芜、铜陵、宁镇等地,处处留下了怀特忙碌的身影,他带领着学生进行实地野外考察。亲临野外一线是怀特多年来坚持的工作作风,有一次考察途中,在呼和浩特转机时,因天气原因航班取消,足足在机场等了好几个小时。晚上7点,登上机场大巴时,怀特已经浑身发抖开始呕吐,抵达宾馆后,原本身患感冒的怀特坚持不住,晕倒在洗手间。
这样一位“较真儿”的外教,倾心于地质和矿产勘探。创造了利用蚀变岩微量元素变化寻找矿化中心、确定矿藏位置和区域的方法,将勘探区域从原先的“一大片”缩小为现在的“一条线”。这一成果已在验证并有望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为云南哈伯大型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和勘探、安徽庐枞矿集区铁矿床和铜陵矿集区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系统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集中从事斑岩型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过程研究。带领团队组建了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开展理论研究和探索,传播先进理念和方法,凝练科研成果。举荐选派多名青年教师和杰出研究生到国外访学、师从国际一流学者。向学校捐赠100万元人民币,设立怀特基金支持优秀学生出国交流。
葛潘·纳卜芭
何立强(左)、三田和英(右)
其他“外教中国”年度人物获得者,大多都是我们的老朋友。
我们多次报道的“鹤发银丝映日月”的葛潘(Kuapan Nakbubpa),是泰国清迈皇家大学人文社科系泰语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泰语专家,曾获北外优秀外国专家奖、“我最喜爱的外教”称号、200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我刊4月封面人物——诺奖得主司徒塔特(James Fraser Stoddart),是有机超分子化学和纳米科学领域杰出科学家,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短期计划专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美国专家何立强(John L. Holden),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践行者,自2014年燕京学堂成立至今,他负责国际招生、大学合作、职业发展、学生管理等工作;日本专家三田和英(Mita Kazuei)是昆虫基因组研究国际著名学者,他为中日家蚕合作研究多次奔走呼吁,探讨家蚕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合作,在他的努力下,中日家蚕基因组研究从竞争态势变为友好合作关系;马克·巴特兰姆(Mark Gerrard Bartlam)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天津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北京市科技一等奖及天津市“海河友谊奖”,他承担了本科生及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天津引进更多高端专家作出了贡献;阿空嘎(Bokumoni Akonga Jonas Theodore)是刚果(金)国家美术学院金沙萨艺术学院教师,曾任刚果(金)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现任山西太谷二中启航学校艺术校长,拥有中央美院博士学位。他扎根山西省基层基础教育并取得硕果,他教授吉他、歌、舞、绘画。他认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画圈就会画画”,并以此鼓励学生。
“外教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用自己的辛勤浇灌,静候花开,谱写自己的中国故事。
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左)、马克·巴特兰姆(中)、阿空嘎(右)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