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丨花山牵手阿里山 携手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点击上方关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文/文静 欧阳雄姣 贾琦艳 梁琪
广西大学与台湾大学大学生在广西青秀区儿童之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盛夏绿城,荷香盈盈。
2017年7月21日—8月5日,来自广西大学和台湾大学的28名大学生相聚在一起,携手走进南宁市多所儿童之家开展关爱服务。
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广西独特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更在服务中体会、理解和感悟什么是社会的爱与责任。这就是“2017年桂台联合社会实践项目”。
根据项目安排,明年1月,参与本期活动的广西大学学生也将利用寒假时间前往台湾开展社会志愿服务。
“桂台联合社会实践”项目是广西大学与台湾大学为两校青年学子搭建的文化交流平台,该项目从200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成功开展了十年。
十年间,两校每年互派师生参加对方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纽带作用,通过文化体验、活动研讨、文艺演出、夏令营以及社区服务等活动和形式,让两岸青年学子建立友谊、增进信任,了解两地的文化与差异,学会社会责任与担当。
十年来,海峡两岸共计300余名师生参与了此项活动,两校大学生成为真正的两岸文化交流使者,他们的足迹先后到达了广西的宁明花山、崇左扶绥、桂林恭城、百色平果、南宁武鸣、贺州富川等地和台湾的台北、南投、新北市等地,陆续开展了“花山牵手阿里山——广西大学、台湾大学骆越文化之旅”“情留两岸中小学”“两岸学子共奋进,青春建功新农村”“嘹歌传情绣球连心,两岸青年携手未来”“浓浓两岸情,携手传播爱”等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并共同开展支农支教服务和民族文化交流。
在美丽的壮乡山寨,热情好客的壮族儿女穿着节日的盛装,拿出壮乡美酒和绣球迎接从台湾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宁明花山,台湾青年学子一边饱含深情地瞻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山岩壁画,一边聚精会神地倾听着花山儿女的精彩讲解。
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前,两岸学子诵读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经典名句。
在贺州富川,大家在先祖面前挥毫泼墨,写下了饱含深情的“爱”字。
在南宁的社区儿童家园,他们为孩子们带去了有趣的知识和游戏,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学习和娱乐,带领留守儿童深切感受儿童家园的“家味”。
在百色平果,他们聆听到原生态文化、根性文化的重要代表——被誉为“广西壮族民歌之母”的平果嘹歌,他们还住进了壮族村民家中,与村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柳州柳江,他们与专家、教授一起随队深入柳江县开展实地调研,为柳江生态环境规划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同时,他们还在当地学生和民众中开展科普、音乐、教学等相关文化交流活动——在东兴金滩,他们参观了京族生态博物馆,了解了京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触摸到了大清国一号界碑、1369界碑,感受到祖国领土的主权象征;他们还以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对京族学校学生进行主题为“成长”的心理课程教学……
每一项活动都那么别具一格,每一次的体验都那样记忆犹新。
来自台湾大学的张家熏同学说:“我很早就想参加这个实践营。通过这个活动,我不仅能帮助到他人,还能够接触并了解广西的风土人情,增长自己的见闻,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争取这个机会,现在总算愿望成真了。”
“一直对骆越文化很好奇,这次非常幸运地来到广西,置身骆越文化的浓郁氛围中,被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深深震撼。”参加活动的台湾青年感慨道。
来自广西大学的陈秋旭说:“座谈交流让我们拓宽了视野,考察体验让我们了解了社会民生及文化异同,志愿服务让我们深入思考及正视社会责任。”
参加活动的两校大学生均表示,参加活动不仅能使自己的组织能力、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提高双方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两岸大学生的情谊。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携手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要“开展面向台湾青少年的体验式交流”,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等提供更加丰富的机遇、更加优质的平台。
同为桂台两地一流学府的广西大学与台湾大学联手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正是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搭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同时也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次大胆创新和有益探索,打造了两岸高校志愿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新模式。
通过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体验式交流活动,以当地需要帮助的群体为服务对象,以两岸学子为服务主体,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实现了“服务社会”的宗旨,更让“同成长、共感受”的社会责任深入两岸青年,在他们心中建立起文化民族“同根同源”的归属感。
两岸青年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彼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和经验,更提高了他们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零距离沟通,更增强了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是两岸青年相知相识互动交流的平台,也成为两校间全方位开展互动合作的平台。
正如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所言:“希望两校学生在实践中开阔眼界、相互学习、增进友谊、深化交流,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两校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进一步密切联系,在师生交流学习、科研攻关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台湾大学张庆瑞校长也表示:“台湾大学与广西大学的联系源远流长。‘桂台联合社会实践’为学生学有所用、为回馈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倍加珍惜,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希望两校今后在相关学科专业领域有更广阔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桂台联合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已经成为桂台文化交流的活动品牌。台大学生到广西参加社会实践给大陆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大的学生到台湾大学考察也收获颇丰,两校青年大学生通过联合开展社会实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十年前,两校师生共同在广西大学行政办公楼前种下见证友谊的榕树,当年的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两校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7年桂台联合社会实践开营仪式上,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左二)和台湾大学校长张庆瑞(右二)为两校学生代表授旗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2017年10期,
责任编辑:李艺雯)
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2/C;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0114;
邮发代号:82-444。
以“访天下英才,汇全球智慧”为宗旨,以服务国家智力引进工作和国际人才交流为使命,主要报道外国专家中国故事、国际合作项目、跨文化交流等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在华外国专家为主的外宣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杂志官网www.wetalent.com,微信号wetalent。
人物(双语):外国专家、国际高端人物的中国故事;
纪实:观察、解析聚才引才的典型案例;
观点:探讨国际人才引进、交流等热点话题;
读书:书海泛舟,名家书评;
一带一路: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历史、经济、贸易等;
往事:追溯引才精彩篇章,回顾专家魅力人生;
我与外教:展示外教生活,传播中外友谊;
国际朋友说(双语):与外国青年专家、留学生交流国际、国内话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的中国故事(双语):解读中国现象,点评在华生活。
1.来稿以2500-5000字为宜。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或删减。
2.欢迎为文稿配发图片,或专门以相关主题图片投稿,图片要求:1Mb以上,并配图片说明。
3.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
4.请在面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包括手机、QQ)等信息,以便通联。
5. 投稿信箱:wetalent@safea.gov.cn,请在邮件标题里注明文章标题或主题。
6.稿件应为原创首发。如三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转投其他刊物。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引智中国
编 辑:贺 彦
复 审:张 晓
终 审:小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