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会系列报道】曹战强:临床专科信息系统的“别样”风景
众所周知,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如一般行业信息化,一直在强调从项目化、个性化走向产品化、通用化、柔性化的道路上来。然而,由于专科医疗流程和医疗表单、文书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很多通用系统进入专科医院都需要进行更深度的专科化改进。在这个不为众人关注的领域里,专科信息系统建设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
8月2日,2015年第三季度MIForum青年学术交流活动来到了北大口腔医院。北大口腔医院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战强介绍,“口腔医学是一个特殊的医学专科,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乡村的口腔诊所说明了其普遍性和特异性。口腔医学除了常规意义上的临床医学,还紧紧依托于材料学、工艺学、IT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现状和未来看,对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大口腔是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和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的口腔专科医院,拥有椅位545台、开放病床157张、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8个,是目前国际上口腔专科服务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下属分支医疗机构5个,职工2100余人,日均门急诊5000余人次。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排行榜口腔专科第一名,临床服务能力第一名。 口腔医院的信息化,有非常明显的自身特点。总体而言,由于体量有限,专科医院信息化比综合医院在资金投入量、产品的普遍性方便都要差一些。但是由于专科医院更关注学科建设,又在某些技术利用、数据利用方面别具特色。口腔数字化影像技术,3D扫描、3D打印和CAD/CAM技术,图形化病理记录系统,专题数据库等先进的IT技术,早已在口腔领域成熟应用和推广。曹战强做了8年的临床医学,由于个人兴趣开始学习软件开发技术。现在就让我们从一个会编程的医生的角度出发,看看这些年他们是怎样解决临床痛点的吧!
门诊排队视频叫号系统——专科医院都有自己特殊的流程
北大口腔医院是自行研发的、较早采用排队叫号系统的医院之一。曹战强介绍,过去在口腔医院看病时,所有病人都在一个大诊疗间,一个病人治疗结束之后再叫另一个病人进来,这种方式没有问题。但在2008年新门诊楼建设时,医院采取了单间治疗室的新就诊模式。当时信息中心就感觉到新就诊模式下患者导引必然是一个难题,他们把原有门诊设计用于播放电视节目的电视机改造成了一个排队叫号系统。他们采用了当时Microsoft的remoting,现在发展为WCF的技术,只需要一台微机做服务端就可以处理全院的叫号工作。系统可以每五秒钟提取排队叫号信息,从数据库“主动”推送到护士站,对主服务器的压力几乎为零。正是分布式应用这一先进技术,保障了应用的稳定性和最小资源耗费性。该系统自2008年开发使用至今,一直保持稳定运行状态。由于口腔患者都在预约登记队列,与综合医院不同,北大口腔则是由医师主动点击患者姓名进行叫号。
“我们是被互联网公司笑话的。”对于病人挂号仍然需要排队的问题,曹战强认为目前并没有特别完善的解决方法。“产生一号难求的原因是医疗资源不足,老百姓都希望用最好的医学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也许支付方社保利用阶梯价格差来引导的分级诊疗才是解决问题的希望。现在情况下,虽然门诊排队很不人性化,但仍然是最公平的方式。微信、网页预约毕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对老年人来说并不公平。或者说,号贩子可能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使用者。如果各医院门诊量都在以5%-10%的速度攀升,未来三甲医院看病迟早会走到现在口腔医院的状态,一号难求。”
面相管理系统、模型管理系统和牙周专科表格电子信息系统——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数据
在口腔正畸科,为了完整记录患者牙列的动态变化,医生会要求患者拍摄很多不同角度的口腔的影像资料。因为病人数量多,所以正畸照相室每天都会有很大的工作量,经常出现影像和患者无法匹配的状况。曹战强介绍:“我们应医生的要求,开发了面相系统。医生在开始治疗之前,可以通过电脑打印一个清单,说明需要拍摄什么类型的照片。照相室按照标准为病人拍摄,患者拍好照片之后,只需要输入病人的ID号(在拍第一张单子的时候就已经记录好病人的ID号),确定患者拍好的照片后就可以将匹配好的照片上传到系统中。”所有患者的照片都可以在信息中心集中管理起来,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出现患者照片分散存储,非常容易丢失的缺陷。他们还开发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功能,系统主动提醒医生断点式下载自己患者照片,将照片整合患者信息优化保存,方便医生整理自己的患者资料库。
同样在正畸科,模型管理系统则是利用了条形码技术管理患者牙齿模型。每一个模型都贴上条形码,在利用文件库改造的模型库中,每一个储藏柜都有自己的条形码。把所有患者取下来的模型扫码保存在柜子里,医生打开电脑就可以查到患者的模型保存在哪个位置、自己的虚拟的存储空间存储了哪些患者的模型。配合模型借入借出管理模块,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到模型的物理位置、借出返还状态。
在牙周科,牙周炎的疾病状况记录如果靠语句描述准确性非常低,几乎无法准确表达。北大口腔的专家们在国外牙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牙周记录系统,但是纸质版本,非常容易丢失,也不利于数据利用。2009年信息中心开发了电子化的牙周表格系统,医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记录下患者近百个数字,由于数字计算是计算机的优势,系统可以用直观的图形把冷冰冰的数字转化为医生和患者都可以一眼看懂的示意图,反应患者的牙齿健康程度。
他总结道,从这三个系统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专科知识深度信息化的优势:专业科室有属于自己的专科病历信息库,特点是专业性极强,是烟囱软件甚至无法解析。但是烟囱却代表了这个专业的最核心数据资源,这些数据不仅仅是专科电子病历系统的核心资料,更是医师和科室科研数据的主要来源。其实医学学科细化到这样的地步,在每一个学科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核心医疗数据。因此信息化过程中不应当回避烟囱数据的问题,毕竟有了数据是第一步,在数据转换、清洗、标化方面计算机还是有更多可使用的技术方案,开发计算机程序毕竟比数据白白丢弃好得多。
口腔疾病术后随访和慢病管理系统
慢病管理系统把慢性疾病患者的信息纳入系统内,做成会员性质分组。曹战强主任说:“临床大夫十分关注自己治疗的患者的术后状况,就好比现在的人微信朋友圈都特别在意是否有好友评论或者点赞,医生也特别关心自己在为患者做了一个比较大型的手术之后,手术效果如何,患者康复如何。但是很多外地的病人到医院做完手术之后,在手术结束之后就失去了联系,以为手术完成之后就算是完成治疗。建立慢病管理系统之后,可以利用短信与患者进行术后康复的交互工作,也可以群发短信或者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预约日期前系统会定期提醒。”曹战强认为:虽然目前互联网发展得很快,出现像微信这样便利的交流工具,但是短信在目前来说,对于老年人以及全国各地方的患者来讲是个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基于短信的医患沟通平台仍然很重要。大多数临床医生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患者,如果出现第三方随访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好大夫”就在尝试帮助管理病人的预约情况。
口腔专科特色的电子病历项目和高值耗材管理系统
曹战强对北大口腔电子病历项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是嘉和公司为口腔行业量身定做的一套专科电子病历系统。利用精心设计的OPSOI数据模型,电子病历系统在传统的文字书写功能的基础上大大扩充,采集了大量HIS不做记录,病历文书也不包含的口腔专科诊疗数据,例如治疗方案、医嘱、路径信息等。曹战强认为,这些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甚至比病历文书本身更重要,对于医疗质量监控、科研数据采集和分析、患者数据有序展现都有重要意义。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开发出很多具有专科特色的信息系统,这也应该是将来综合医院里各专科深入信息化应用的必经之路。
口腔诊疗中颌面骨骨骼固定用的钛板钛钉是口腔科的高值耗材管理范畴。这些微小器械管理非常繁琐,因为往往需要术前二次消毒,作为高值耗材管理追溯难度非常大。北大口腔独创开发了虚拟器械盒模型系统,将现实中的器械盒与电脑中的虚拟器械盒一一入盒对应,保留原厂所有编码信息,可以实现产品溯源。在临床医生使用时,出盒计费程序将患者信息与产品信息关联。口腔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对于其他专科的植入式细小高值器械管理有借鉴性意义。
此外,曹战强还介绍了北大口腔目前对信息集成平台的尝试。临床科室对于患者信息整合有一定的实际需求,基于网页的信息集成展示平台可以对过程中数据进行很好的整合,微软SQL server + Reporting service 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数据报表平台,能集成BI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展示,让数据更立体。在这一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他们意识到在医院信息中心培养一名数据分析师非常有必要,在将来的数据整合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不同系统整合的难度。
中小型专科医院信息化的三点启示
首先,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驱动力来自何方?曹战强认为,医院信息化的实施应该由临床需求和业务部门来驱动,而不是由信息技术来驱动。在没有得到业务口授权或者没有把有可能涉及到的业务口都沟通到的情况下由信息中心进行驱动,实施过程将会复杂很多。
其次,信息化工作的内在推动力来自何方?“信息化应该不仅仅来自于管理工作方面的需要,同时还需要兼顾医护人员的客观需求。”曹战强说,“来自临床的信息化需求有很多都没有得到挖掘,很多医生非常愿意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软件系统的便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北大口腔众多特点鲜明的应用软件都是来自临床一线的信息化需求,而这些需求的挖掘需要依靠有丰富经验的领域专家。
第三,医院信息化是否需要开发者角色?曹战强建议,虽然不是必须,但是信息中心如果能有3-5人的技术团队负责医院的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工作,可以让信息化在匹配临床和管理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大大增强。曹战强介绍:“目前北大口腔信息中心只有自己和另外一名同事具备软件开发的能力,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如果医院信息中心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以凭借对医院业务的熟悉,理解工作需求,缩短软件的开发时间,可以更好地解决医院信息化的问题。与外包式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相比反应更快捷,人力物力成本更低,这也与当前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的模式相匹配。在开发中华口腔医学会微信服务平台过程中,我们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迭代了几十版程序,不断地扩充功能,完善流程,去除bug,这样的迭代速度保证了会员大会时数千人同时在线服务的顺利实施和无Bug上线。”
口腔是最适合“互联网+”的医学专科
曹战强认为,口腔医学是医疗行业中最适合进行“互联网+”的医学专科。“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看心脏病、糖尿病或者高血压,但是看牙是几乎每个人的刚需,即使牙齿非常健康,从保健的角度来看,每年都应该去检查一次牙齿。”因此这是一个市场份额很大的产业,民众需求广泛;其次,口腔诊所遍布全国,仅北京就有1500余家,大多数都是民营资本投入;再次,口腔诊疗医保支付比例低,诊所拥有更加灵活的自主计费方式,不受医保支付限制,完全商业化运作;第四,口腔治疗通常是由一名口腔医生完成,不必像其他专业必须组成医生集团才能实现第三点执业。更何况在口腔专科领域,大医院医生事实上早就在外面的口腔诊所进行多点执业,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分级诊疗现状。但是这些诊所往往没有好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的空白正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口腔云的机会。最后,口腔还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条, “口腔治疗材料生厂商、义齿加工中心、各种大中型口腔医院及口腔诊所、口腔病防治所,甚至还有地段的、幼儿园的口腔保健中心等。”曹战强说,每年的口腔年会器械展上会有700多个国内外品牌厂商在展会上首次展出其最新产品及技术、200场国内外专业学术研讨会及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全面覆盖牙科行业各领域。先进的信息化加工手段已经投入应用,如:口腔数字化影像技术,3D扫描、3D打印和CAD/CAM技术,图形化病理记录系统等。“医疗健康云的落地一定会首先出现在口腔领域。”曹战强信心满满地说。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下“赞”,并转出去,与朋友们共享。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