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医疗IT掌门人姚勇:行业软件“7年寿命论”怎么破
“要保证医院的‘血管’是畅通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畅通后,医院想看到什么样的数据,想办理什么业务,就都可以解决了。” 东软集团副总裁兼医疗IT事业部总经理姚勇如是说。基于此,东软医疗IT更加看重“连接”对于医疗行业的意义和价值。而连接,也将打破软件自身的7年生命周期。
早已成为东软集团核心业务之一的医疗IT, 多年来在区域卫生和医院信息化等领域不断蓄力,已然迈进了中国HIT界的排头兵行列。
东软集团副总裁兼医疗IT事业部总经理 姚勇
打破软件“7年寿命论”
“东软这25年,活得根本就不是一条命。我们在活着一条命的时候创造另外一条命,我们的活法是在叠加的过程中,在生命创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延续着我们的生命。”在 9月下旬盛大举行的“东软25周年庆典”上,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博士表示,7年是软件企业的常规寿命,但东软已经走过25年了。
姚勇认为,从产业的周期来看,一般软件业务系统的生命周期不会超过7年,在5年到7年左右就要进行一次大升级。而对于医疗IT来说,更换业务系统就是更换管理方式,而医疗IT的价值基础,就是其产生的信息共享连接价值。今天,东软医疗IT在连接层面努力构建四类产品:
一是医院信息平台,即在医院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连接;
二是区域卫生平台,即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比如不同医院之间的连接;
三是物联网的“盒子”,即在一个物联网层面,连接在末梢,把终端连接起来;
四是互联网的“盒子”,即在一个局域范围内和外界互联网上,做一个互联网接入盒子。只要医院装上此“盒子”,就能和各种广域网、云端信息连接在一起。医生在云端就能用手机和业务系统连接。
“其实,在这四类产品实现连接之后就能发现,现在所面临的大部分医疗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姚勇坚信。
互联网将强化医疗IT的个性化服务能力
互联网医疗同样是东软集团高度重视的战略方向。姚勇认为,由互联网来推动医疗变革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层面是要实现医疗IT的个性化服务,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定制。这实际上是增加了系统的适用性和可配置能力。通过改变参数等配置,可以实现诸如颜色的个性化调整、界面的个性化调整,甚至某些功能的个性化定制;
二是对医患的个性化关怀。在考虑到医生、护士、患者的真实场景后,实际上未来的软件竞争力是在于能否真正帮助医患间的沟通交流,是否可以使患者真正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个性化的关怀超越了软件功能本身。
姚勇坦言,要想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业务洞察的能力,即发掘健康大数据的利用价值。针对此,东软专门成立了创新医疗研究院,通过对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帮助决策者诊断,不仅能为医院带去更好的数据服务,还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从无到有再到强,打造东软核心业务——医疗IT
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碰巧。1998年,姚勇大学毕业便进入了东软工作。彼时,东软也正好刚刚开启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最初,东软主要从事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开发部署和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业务。而在推动医疗保险信息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医院的药品和费用结算系统。到2003年时,通过与一些三甲医院的合作,东软逐渐形成了一套包括人、财、物在内的具有推广价值、可复用的HIS产品。
2009年,国家开始推动新一轮医改,由姚勇牵头组建的东软医疗IT事业部正式成立。随后,东软凭借在医疗市场的长年积累,以及在医疗IT业务发展上的大力推动,不到四年的时间,到2012年时就做到了业内前列。
“东软在全国的体系是现成的,只要研发跟得上,其余销售、服务等能力都没有问题。”姚勇在坦言,“东软在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包括二级城市、三级城市都有自己的服务队伍。其他公司则需经过重新构建公司组织、管理体系等过程。”
目前,东软医疗IT事业部从最初的不到200人,已经发展到了近2000人,并且业务范围也从国内延伸到了海外市场,在北美、中东、非洲等区域均设有相关公司,在德国、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将陆续计划建立子公司。
“有的公司可能方向走偏了。而我们东软还是做了点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不好高骛远。”姚勇坦言,“能活着一天就不错了,然后努力在第二天还能活着,回忆一下昨天活得不错就行。”
HIT专家网∣最新鲜的医疗信息化资讯,不一样的专家视角
微信:HIT180com
投稿: public@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