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有:智慧医疗的走向
近日,在由福建省卫生医疗行业计算机用户协会与HIT专家网在福州联合举办的“2016福建省第六届第三次卫生医疗行业计算机用户交流大会暨医疗大数据与智慧医疗研讨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简要回溯过去3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路径,由此引申出当下发展大数据与智慧医疗的走向。
智慧医疗任重道远
王才有回顾,自己从2002年开始担任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那时的设想是,第一步做管理系统,第二步做临床系统,第三步建区域医疗服务系统。但是,为什么要建区域医疗服务系统,并不清楚。”
1975年,国家就设想用计算机代替老中医看肝病。当时的想法是把患者的症状、化验指标录入到信息系统,计算机自动生成电子病历、疾病的分型,然后给出治疗方案。这些设想如今已经在一定程度实现了。但是,全部实现这些设想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完成。
究其原因,王才有分析了国外临床决策系统的发展历程:“国外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经历了40年的发展,现在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好处是,它可以为医生做正确的判断。帮助医生实现规范化的治疗,避免错误,提高质量。但是,医生在做诊断的时候,是不是遗漏一些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开一张肺部X射线检查单时,是否考虑到患者是一个孕产妇;给果给小孩开药,是否考虑到小孩与成人的用量差距,开多大剂量合适。这是临床决策系统应该解决的事。但是,CDSS用了这么多年很难单独运行,必须集成更广泛的患者信息,才能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支持。如果系统没有掌握患者是否怀孕的状况,就提不出建议。”
所以,王才有认为,CDSS发展到现在一定要和其他信息系统相结合,甚至和其他医院、社区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系统集成,否则就是无源之水,难以发挥全面的作用。“临床决策系统能够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智慧医疗的方向,其实质是数据驱动。这就是美国卫生部为什么要推临床信息化发展的原因。要推进电子病历的集成和共享,是为了实现智慧医疗。”王才有说,“当前的医疗体系的确不够智慧,特别是医疗费用过度飙升,检查检验设备积累了很多数据,但基本都是一次性利用,利用效率很低,尤其是数据第二次利用的互用率非常低,没有对疾病形成整体的认识。”
数据驱动智慧医疗
技术在进步,需求在发展,对智慧医疗发展提出新的要求。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后面进一步延伸到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各个细分领域。
“IBM意识到,需要通过认知计算来实现智慧这一高远目标,于是开始把概念细化到如何让计算机有更好的理解能力,比如摄像头抓拍到车牌号码,计算机系统都能自动识别。”王才有说,“下一步计算机系统还将具备推理和自学习能力,会在很多应用领域做得越来越好。”
王才有又举例:“语音识别发展非常快。北京协和医院正在推行语音录入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的识别,是不是以后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是不是以后可以用计算机代替读片师?各种医学影像,包括超声、病理图像、X光片等,以后一定是可能的。”而要实现这样的认知,一定是源于数据的积累。
王才有进一步认为,上世纪90年代初,医疗行业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收集数据,2000年前后计算机能够将数据文档组织起来,到了2015年左右,计算机能够做出较好的决策支持系统,使计算机成为比较好的助手。这就是智慧医疗的不断发展和成果体现,
所有这些都是以尊重数据和客观分析结果为前提。
智慧医疗需要依托平台和组织建设
要有数据,就需要有平台。王才有鲜明地提出,平台不单单是技术,实际上是各种数据资源集成服务的中心,而且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信息专家团队、医疗健康数据科学家等等。
“如果医院、区域、省级平台没有这样的平台和团队,数据就难以发挥价值。”王才有说。
原来的数据统计科,只能做报表,不能对综合数据平台的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自然很难产生出对医生、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的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关键是要在组织上,而组织的规范、标准也是需要平台解决。两者相辅相成。
王才有说:“大数据驱动智慧医疗,但是不仅仅是建机房、把数据收集到一起。大数据驱动智慧医疗的核心是,有没有一个团队,有没有一个组织,有没有具备不同专长的人才协同实现智慧的目标。”
展望未来,王才有谈到:“以前认为智能化很难,现在智能化已经逐步在系统中发挥作用。比如,医院输液系统,装上了智能化的系统,就能感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够让护士及时处理。未来总是一点一点的迭代发展,智慧医疗将逐步从低级向中级、高级发展。”
HIT专家网∣最新鲜的医疗信息化资讯,不一样的专家视角
微信:HIT180com
投稿: public@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