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漠铸就兵团魂》——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2017-11-11 石河子微生活

作者题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骆驼精神,拓荒牛精神。更是胡杨精神,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前年不朽。在接受中新社新疆分社记者采访时,被兵团精神所感动,我当场吟诗一首:


雄师十万过险关,

千里征程热血还。

挥帜西北战戈壁,

改天换地建家园。

戍边永垂将军史,

更有英灵代代传。

喜看麦浪瓜果香,

唯我英雄在兵团。

《大漠铸就兵团魂》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铜墙再遇铁臂情,

老兵游子八师行。

伴歌军号邀下阕,

激情岁月见青葱。

戌疆垦边风云老,

光阴递嬗又晨冬。

戎马倥偬多少事,

甘洒热血写人生。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和准噶尔盆地南缘,东以玛纳斯河为界的一片希望的田野上有一座城市闻名遐迩,有一个团队久负盛名。这座城市就是石河子,这个团队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副总编任雪冬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连续报道:


11月5日,在吃过了五家渠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为我们准备好的丰盛午餐后,海外中媒采风团一行在中新社领队刘树彪,兵团党委外宣办副处长田农,张楠及中新社新疆分社记者袁晶,赵雅敏等国内同行的陪同下,驱车100多公里来到了美丽的石河子。进入市区,那整洁的街道,挺拔的白杨,耀眼的彩灯,映入眼帘。透过车窗,大家纷纷拿起相机手机留下着美丽的底片。广场上,幸福的百姓载歌载舞,好不温馨。石河子大学漂亮的校区里不时走出莘莘学子轻盈的身影。街道两旁,热闹的店铺商城霓虹闪烁交织着这座城市幸福指数的攀升。记者的情绪随着车轮的行进而浓烈升腾。


干练,热情,周到,务实,总能让你感觉到一丝温暖的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长严萍大姐,代表石河子各族人民和八师领导在记者们下榻的宾馆迎接着我们。


屯垦戌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大规模屯垦戌边始于2000多年的西汉,以后历代延续。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递年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0多年来,在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兵团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兵团下辖14个师,176个团。辖区面积7.06万平方公里。耕地1244.77千公顷,总人口近300万。


斗转星移,60多年来,广大兵团农垦职工战天斗地,呕心沥血,扎根于此,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开创了新疆现代化的伟业。可以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1月7日,太阳依然照耀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旁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严萍部长的引领下,我们慕名来到了兵团永远的丰碑——军垦博物馆。看着那一张张历史的照片,听见那一段段真实的故事,我深深的被军垦人民的精神所感动。那一张照片都是兵团人生命的累积,那一段故事都是兵团人鲜血的浸泡。1950年,王震等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从此一个伟大的事业摧枯拉朽,在这片祖国的版图上繁衍,生息,劳作,耕耘,化腐朽为神奇。


我们不难想像,当年荒蛮的大漠孤烟之地经过这一代人怎样艰苦的劳动才变成这么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可以说,这个从戈壁荒滩上建立起来的城市石河子的历史就是兵团发展的历史,他的精神就是兵团精神。


进入展厅,我始终被震撼着。这戈壁滩上的奇迹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浸透着建设者们的缩影。作为全国唯一的军垦博物馆,真实的记录了与共和国同龄的新中国屯垦戍边史。同时也是军垦战士用双手开垦出来一片片美丽的绿洲的军垦精神、军垦文化的集散地。尊、青铜之贵。共产党人用血与火铸造了一座座生命丰碑永载史册。大漠铸就的兵团魂,一个解读不完的精神宝库。


作为海外媒体——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我们渴望从这个宝库中汲取精神力量。我们渴望从你们身上看到中华民族坚强的臂膀。我们渴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早日登上国际舞台。我们渴望伟大的祖国永远强大辉煌。(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副总编任雪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