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IPO收紧未必是真!独角兽们不差钱,中小创才是未来中国梦的支撑!

2018-03-24 ipo观察

版权信息|本文转载前瞻IPO (qianzhanipo),转载请注明!


这两天,围绕IPO审核上的几个微妙变化,被业内人士和媒体大量解读为撤单潮、政策收紧、风向骤变。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监管层是否真的有意在为“独角兽”回归A股铺路?

结合今年的实际过会企业特点,以及监管层持续的从严审核态度来看,其实未必!

“隐形红线”不是硬指标


第一,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亿元,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不达标者,要么选择撤回,或接受现场检查;

第二,IPO新申报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

这是目前广为传之的IPO“审核红线”。

无论这一消息出自何方,至少可以肯定,它不是证监会官方消息。正如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最多算是窗口指导意见,不会长期执行的,更不会写到首发管理办法里。”上市通过是个复杂的问题。既要看净利润指标,也要看行业属性,还要看当下的国家政策与资本市场环境。所以,这个说法是个内部要求尺度、但还不是硬标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以上述标准来审核IPO企业,那今年已过会的29家企业中,至少有5家以上应该被“毙掉”。但事实是,拟登录创业板的泰林生物、锋龙电气、汉嘉设计,三年合计净利润不足1亿或最后一期净利润不足5000万,拟登录上交所主板的倍加洁、中源家居,最后一期净利润不足8000万,他们都顺利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

也就是说,将IPO门槛简单归结于“三年一个亿”过于简单粗暴,它不是一个硬指标,并非正确解读。监管层的审核,并非全线收紧,一定要理性看待。

长期致力于IPO上市咨询的前瞻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认为,净利润低并不意味着这个企业一定不适合IPO,净利润表现亮眼的公司也未必是一个好IPO标的。单一从净利润指标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符合IPO并不公平,而要综合考虑数据背后的合理性、合规性。

现查核查和撤单本是常态


再说现场核查,目前舆论普遍认为,现场核查是监管层从严审核的直观体现,IPO撤单潮即将来袭。

现场检查是每年都会有的例行检查,是否因检查就要撤回申请材料,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截至目前,证监会已经分别于2016年第四季度以及2017年上半年、下半年对IPO企业开展了三次现场检查,涉及69家企业,检查期间共计23家企业撤回IPO申请,4家企业涉嫌违法违规被移送到证监会稽查部门处理。

作为证监会对IPO业务的监管手段,现场检查只是检查的手段,而非检查的目的,真正优质的企业不会惧怕现场核查,存在瑕疵的企业需要跨过的难题,也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现场核查。

的确,2018年至今已有48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请,其中有26家是在“企业IPO被否后至少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政策出台后才终止的。这48家企业撤单原因多种多样,有在现场核查中查出问题的,有考虑到被否代价太大的,由于自身财务指标、合规性、盈利持续性等问题存在瑕疵,过会几率小,试错代价大,选择撤退观望,本身无可厚非。从往年的历史数据来看,无论是IPO提速期,还是IPO收紧期,终止审查早已常态化。

真正的“独角兽”不缺钱,“四新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弱


2月28日,360成功回归A股;3月4日,富士康“闪电”进入审批环节;3月20日,被誉为家用机器人领域“独角兽”的科沃斯成功过会,这些信号让不少人对中国独角兽公司登陆A股充满信心。

同时,近期证监会发行部对相关券商作出指导,对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4个行业中的“独角兽”,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VIE架构也不会成为即报即审的障碍。

昨日,腾讯控股交出了一份让人叫好又震惊的成绩单:2017年净利润为715.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4%。其实不难发现,像腾讯这样的真正的“独角兽”,并不差钱,特别是已经在美挂牌的“独角兽”更是进入早期PE/VC套利变现的阶段。

而目前监管层鼓励的“四新企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普遍还处于成长初期,或是大量投入阶段,并不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在目前媒体评出的“独角兽100强名单”中,已实现盈利并满足A股上市条件的企业并不多。

像BATJ这样的大型“独角兽”,实际上已经过了成长高峰期,股民分享成长红利的最佳时期也已经过去,今天的“独角兽”也未必在未来一直是“独角兽”。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今年通过借壳上市回归A股的360,从美股90亿到A股600亿美金,被自媒体人质疑“手提一把镰刀,无情的将A股中小投资者像韭菜一样收割”,市场需要谨防的是,在中概股回归的“独角兽”热潮之下,产生下一个中石油的“万人坑”。

“中小创”最缺钱,他们才是未来“中国梦”的支撑


如果说IPO收紧为“独角兽”铺路的消息被证实,那么,撑起未来“中国梦”的“独角兽”,也就是目前的中小型创新型企业,或被无情地拦在门外。而那些原本并不缺资金,并不着急IPO的巨头企业,将大概率地在资本加持下,快速吞并或压垮现在的这些“中小创”,甚至“中小创”们的创业热情也被进一步打压。

在A股IPO,对“独角兽”来说可能是锦上添花,但对求资若渴的“中小创”来说却是雪中送炭。不得不说,三年一个亿的IPO“隐形红线”与支持“四新企业”上市的初衷自相矛盾,也与中小板、创业板的设立初衷相悖。国内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诸多公司难以达到盈利门槛等规定。相较而言,境外市场对盈利要求相对宽松,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性。

为此,有业内人士提出,当下要改变这一状态,让一些优质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境内快速上市获得融资支持,就需要提高IPO标准的包容性,考虑设定多元的IPO标准,适应不同类型企业。对于新经济轻资产类的公司,可以考虑设立淡化净利润和有形资产、强化营收高增长的指标。同时可以考虑设立不同的上市通道,提高发行体制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最近主编开放了自己的微信私号,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gptz1618),沟通交流

值班编辑:黄  稀投诉反馈:3002873466@qq.com

这就是未来几年的赚钱法则,再读不懂只能被淘汰!


这个时代变化有多快?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互联网发明,不过44年;从门户网站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过5年;从智能手机普及到微商遍地,不过1年。这不是金星撞火星,也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新世界”在撞击“旧世界”的时代!关注金融晨读,帮你迅速获取未来几年赚钱核心法则!


金融晨读

jinrongchd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