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执行重大任务20余次,总航程30多万海里!他拥有海军最独特的一张履历表!

2016-05-05 中国海军网

他8下大洋,执行亚丁湾护航、和谐使命等重大任务20多次;

他总航程30多万海里,航迹遍布5大洲、3大洋;

人民海军新一代指挥员、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副支队长潘志强——


誓把此生献大海



 △每一次出海,潘志强都志在必得。代宗锋 摄


潘志强的身上充满传奇色彩。


他的履历表十分独特,文字最多的不是简历部分,而是“参加过何种重大任务”这一栏,他参加过的中外联合军演、亚丁湾护航、环球访问等重大任务就多达20余次,需要密密麻麻地用一整张纸才能写完。


他8下大洋,总航程30多万海里,能绕地球10多圈,航迹遍布5大洲、3大洋,停靠过的国外港口有30多个,签过的航海日志摞起来有一人多高。


海军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副支队长潘志强,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人民海军走向深海远洋的壮丽篇章。


潘志强:我的阵地在远海大洋


潘志强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但只要他往驾驶室一站,仿佛整个驾驶室就有了一股强大的气场。


这股气场来源于他几十年在海上摸爬滚打磨练出来的指挥力。


2015年4月,海军152编队开始执行第20批护航和环球访问任务,潘志强在千岛湖舰上担任保障指挥所指挥员。


环球访问第一站就是非洲国家苏丹。苏丹港水浅而狭窄,两万吨的千岛湖舰像一个庞然大物,在港内掉个头都很困难。


一切都很顺利,意外出现在结束访问离港时,苏丹港的拖船操作出现失误,庞大的千岛湖舰向着防波提直冲过去,40度的高温下,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大家都能听到码头上送行人群发出的惊叫。


潘志强临危不乱,站在驾驶室最前端沉着下令:“舰艇把住航向。”随后,一连串下了5个舵令,千岛湖舰仿佛被施了魔法,在距防波堤几十米的地方安然出港。


操舵班长朱文亮当时站在潘志强的身后,他告诉记者:“潘副支队长身姿挺拔,背影就像一座山一样让人安心。”


像这样在海上遇险的故事,在潘志强的军旅生涯中并不鲜见,但都在他纯熟的指挥下化险为夷。


潘志强有理由骄傲,他说作为强大起来的人民海军一线指挥员,“我的阵地在远海大洋。”


从军以来,潘志强历任枪帆长、参谋、业务长、副大队长、船长、副支队长等职,全部在一线摸爬滚打。一名基层干部吃过的苦,几乎他都吃过;一名舰艇指挥员经历的危险,几乎他都经历过。从一名“青涩的学员干部”,跃升为作战支援部队的“中坚脊梁”,海上风吹日晒的日子,塑造了潘志强刀刻般沧桑的脸,更给了他刀刻般坚强的性格,那是大海给他的印记。


2006年底的一天,入列不久的千岛湖舰与泰州舰举行航行补给演练。那天雾大海况差,当油管架设好之后,雷达兵报告前方大约1000米处一艘小渔船突然出现,正处于两艘舰航行位置的中间。这种情况必须应急解脱,按照正常指挥程序,舰长下命令给补给长,补给长再下到各个战位和操控台,一般需要几十秒,软管扫翻渔船的危险似乎已不可避免。


只见舰长潘志强迅速拿起对讲机直接下指令到操控台:“应急解脱,高速回收软管探头!”潘志强斩钉截铁的口令,让补给班长喻青至今印象非常深刻:“潘舰长2秒钟就把指令下到了我这里,即使这样软管回收时也很接近那个小船了,他的镇定和快速反应让我们非常佩服!”


2009年8月6日,刚驶离我海军护航区域不久的我国“振华25”号货船,在曼德海峡被3艘疑似海盗快艇跟随。危急时刻,编队指挥所决定与千岛湖舰接力指挥。20分钟后,千岛湖舰就成功开设临时指挥所,指挥员更是大胆“吃螃蟹”,在海军护航行动中首次为直升机进行不停车加油。直升机抵达事发海域后,对可疑目标连发爆震弹。不到1分钟,疑似船只迅速逃离。



△潘志强在补给现场指挥海上综合补给。 代宗锋 摄


艺高人胆大,源自千磨百炼。


1983年,入伍第二年的潘志强第一次出海,他的岗位是拖船的操舵兵。大海给他的见面礼简单而深刻:10个小时的航程中,大风浪让他呕吐不止,直至吐出了苦涩的黄胆水,而当时的操舵班长更是吐完了胆汁开始吐血。之后,班长在颠簸的拖船上稳稳把住舵的背影,深深地刻在潘志强的脑海里。


潘志强知船懂船爱船,拖船、消磁船、水船、油船、电子侦察船、综合补给舰等各型舰船他都曾工作过,吨位从200吨到20000余吨,也把他从一名小小的操舵手锻造成为一名优秀的舰艇指挥员。


潘志强说,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优秀的舰艇指挥员就要在大洋上历练成长。


亚丁湾海域多国战舰云集,既是联合打击海盗的友好交流,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实力比拼。


在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期间,潘志强带领千岛湖舰多次完成接护商船、远洋补给、联合演练任务,让在同海域护航的多国舰机印象深刻。


停靠阿曼萨拉拉港补给休整期间,英国海军联络官特地登上千岛湖舰表示:“中国海军非常优秀!希望今后能够更多的与你们交流合作。”


千岛湖舰离码头当天,那名英军联络官再次赶到码头敬礼告别。遥望那个外军同行庄重的军礼,舰桥上的潘志强心里感慨万千,用实力赢得尊重,这是海军官兵对祖国最好的献礼。


潘志强:指挥员的视野里不能有陌生海域


△潘志强在驾驶室指挥战舰。 代宗锋 摄


作为浙江天台人,潘志强浓重的口音在刚入伍时就闹了一个笑话。


那天晚上连队点名,潘志强依次报数“6”,后面的战士听成了“漏”,硬是没能报出“7”。


然而,就是这个当年“6”“漏”不分的潘志强,如今把《新概念英语》、《海上避碰规则》和《战术1000》等与国际海军接轨的知识都烂熟于胸。


“作为战略军种指挥员就要有战略视野。”跟潘志强一起出过海的人都知道,这个军事指挥员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去年执行第20批护航和环球航行任务前,千岛湖舰政委崔亚东帮潘志强搬行李,搬上来一大箱子书。潘志强不仅自己学,10个月的海上生活中,他还发展了舰长涂金虎、政委崔亚东等一大批“读友”,千岛湖舰每周三晚上的英语角也是潘志强10多年前当舰长时组织的,至今仍开办的红红火火,水兵都能用英语与外军对话。


潘志强说,人民海军走出去,语言不能成为走向世界的障碍。


学英语是副业,研究海图资料才是潘志强的主业。他认为,走向远洋的海军指挥员,要完成好祖国交给的任务,视野里不能有陌生海域。


大洋航行,不少国家、海域是中国海军首次到访,潘志强带着航海保障部门采取航法课业的形式,认真研究相关海域、港口的水文气象资料。30多个国家的港口资料,世界3大运河的通航情况,马六甲海峡、亚丁湾、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等重要海域的水文气象资料,潘志强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光笔记就记了10多本。


学习能力就是战斗力。在潘志强眼里,战场上的对抗,说到底是知识智能的较量。“我们这一代人是海军转型建设、走向大洋的‘排头兵’,现在我们多一点积累,战场上就多一分胜算。”


2003年,潘志强受命担任人民海军历史上吨位最大的战舰——千岛湖舰舰长。该舰是国产新型综合补给舰首舰,操作方法、装备性能、规章制度均无从借鉴。


潘志强既感到使命光荣,又体会到责任重大。他吃在舰上、睡在舱室,带着官兵逐个系统学,挨个部件过,实现了当年接装当年形成战斗力,编写的操作规则和装备保养使用方法至今仍在海军同型舰中推广。


远洋补给能力是大国海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经过系统的学习,潘志强成为新一代人民海军远洋“粮草官”。


2005年,海军舰艇部队油料装备检验性演习在东海海域举行,海上补给战紧张上演。波涛翻滚的大海上,两艘护卫舰、一艘驱逐舰和一架直升机在千岛湖舰周围迅速占领补给阵位。


发射引缆、海上架索、放出软管……一个个口令在潘志强的指挥下发出,“战争血液”从人造“血管”汩汩输出。当受补舰艇和直升机缓缓离开,千岛湖舰的官兵沸腾了。这是海军首次实现舰艇航行中“两横一纵一垂直”、四向立体高难度综合性补给,标志着中国海军具备了国际一流的补给能力。


大洋为证,潘志强在人民海军的舰艇补给史上留下了铿锵足印。


潘志强:把此生献给大海是我的毕生追求


△潘志强指挥千岛湖舰在远海大洋劈波斩浪。 代宗锋 摄


熟悉潘志强的人都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听到过老潘叹过气。”


不是不会叹气,潘志强觉得,叹气不如硬气。


一次,潘志强带队在某海域执行岛礁测量任务。该海域台风多发,期间正遇上热带风暴,大风浪让他呕吐得仿佛五脏六腑都堵在了嗓子眼,但为了获得宝贵数据,潘志强坚持数十天在风浪里指挥测量。


在测量某礁盘附近海域时,为了使数据更精确,潘志强不顾危险亲自驾驶小艇进行测量,突然一个海浪把小艇艇艏掀起60度后直接倒扣在礁盘上,他受伤吐血仍坚持到测量完最后一组数据,改写了部分岛礁海图资料20年未更新的历史。


无论出海多长时间,潘志强都要每天坚持跑步,一个人在甲板上顶着烈日,一跑就是一个多小时,时间长了就成了官兵眼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去年的护航和环球航行任务中,152舰艇编队抵达澳大利亚以东海域,这是潘志强海上长跑的第250天。这一天,他第一次感到跑步有点力不从心,身体的透支感越来越明显,毕竟长时间海上生活对体能的消耗巨大。


但潘志强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大洋上的恶劣环境对人的意志和身体都是严峻考验,作为一名指挥员,他不仅要锻炼身体,更要为全体舰员立起一个坚强的坐标。


跑不动了,那就边跑边走。甲板上,官兵们每天下午仍然能看到那个坚强的身影,这个身影也成了对疲劳的官兵们一种无声的激励。


坚强源于使命,使命燃烧激情。习主席在全军政工会上的讲话,潘志强可以通篇背诵,习主席关于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方面的指示精神,更成为他完成使命任务的不竭动力。


作者:方立华 代宗锋 刘亚迅

来源:军报记者微博、中国海军网

编辑:吴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