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期间面对随军家属就业难题,各地政府出了什么招?

2016-09-20 中国海军网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宗禾君



“军嫂”,人民群众对男性现役军人配偶的亲切称呼;已办理随军手续者,各级政府称她们为“随军家属”。


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这是个数量很小的群体,全军现有随军家属仅34万多人,但是,她们的就业安置问题牵动了党和国家的神经,不仅多个“红头文件”给予了她们特殊政策,国务院、中央军委2013年还批转了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对安置军嫂就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全文)


第一条 为保障国家和社会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优待,实现随军家属充分就业,促进军队战斗力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随军家属,是指经军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并办理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配偶。

 

第三条 随军家属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奉献,其就业安置享受国家和社会的优待。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都有接收安置随军家属的义务。

 

第四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应当贯彻国家就业安置政策,坚持社会就业为主、内部安置为辅,鼓励扶持自主择业创业,不断提高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质量和水平。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重要责任,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具体办法,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

 

第六条 军队各级应当积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主动提供随军家属相关情况,教育引导随军家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组织随军家属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做好内部安置工作。

 

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下同)系统是驻地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牵头组织单位,应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安置办法,并协同抓好工作落实。

 

第七条 随军前是在编在岗公务员的随军家属,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原则,在编制职数范围内由接收单位结合本单位和本人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置。接收单位明确人员后,应当在6个月内办理接收手续。

 

第八条 随军前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随军家属,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原则,由驻地人民政府督导各事业单位在编制内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进行定向招聘。接收单位明确人员后,应当在6个月内办理接收手续。

 

随军家属符合事业单位招聘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第九条 随军前在中央和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单位工作的随军家属,是公务员的参照本办法第七条、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参照本办法第八条进行安置。各地垂直管理单位应当支持和落实当地政府安置随军家属的任务,具体办法由省军区系统会同驻地人民政府根据相关单位的编制情况、用人需求,商相关单位制定。

 

第十条 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和战时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随军家属需要安置就业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置。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在新招录职工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和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结合随军家属专业特长、经历学历等情况,按照适当比例择优聘用随军家属,具体比例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就业困难的随军家属纳入政府就业扶持范围,通过提供就业服务、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援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就业。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和扶持随军家属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按照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第十四条 驻地偏远、缺乏社会就业依托的部队,应当充分挖掘内部安置潜力,通过开办营区服务网点等形式,最大限度安置随军家属,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军队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随军家属根据其特长、就业意向和社会用工需求,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对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随军家属经培训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 军地各级应当加强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地方人民政府、省军区系统和驻军组成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

 

第十七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应在每年年初召开会议,部署年度安置工作;年中进行一次检查督导,查找整改问题;年底进行总结通报,促进工作落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第十八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8日起施行,以往有关随军家属优待安置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然而,“好政策”不等于“好落实”。虽说各地出台了相关落实举措,但是,34万军嫂中安置就业者仅17万人,占50%。在军地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破解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难题?


这些城市在行动!


建立军地互会互通信息机制公开需求岗位,组织军嫂职业技能培训实施量化积分,全市每年事业单位招聘人数的5%留给随军家属。


云南临沧百余军嫂搭上就业“直通车”


9月1日,天还未亮,军嫂刘丽琴就已起床。洗漱完毕,吃过早点,她便按时来到云南省临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班。对于这份工作,刘丽琴特别珍惜,因为随军之前她已失业整整5年。像刘丽琴一样,近3年来有100多名随军无工作军嫂,在临沧市搭上就业“直通车”,圆了就业梦。


“这么多随军家属重新就业,实属不易!”临沧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徐延东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临沧是一个边陲小城,随军家属安置压力一直比较大。加之近几年地方编制体制调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零增长”,不少岗位还出现“负增长”,军属安置的困难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兵的后方安稳。


“军嫂是军人的后方,也是钢铁长城最坚实的后盾和基石。解决军嫂的就业难题,就是为军人减负、为前线助力。”在市委议军会上,市委、市政府领导看到《关于解决驻临军警部队家属就业》的报告时,既为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也为军嫂默默无闻的情怀动容。他们按照建立互会互通信息机制、组织职业技能培训、预留岗位定向安置军属的方式,开辟了随军家属安置绿色通道。


他们以军分区为牵头单位,以市人事局为协办单位,组织驻军干部部门、地方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等相关单位,成立“军嫂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让市人事局定期公开全市需求岗位;他们针对部分家属学历偏低、能力素质偏弱的问题,依托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和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在临沧军分区开设远程教育课堂、成人教育函授点和“随军家属职业技能培训班”,并量化积分排序,按成绩排名录用上岗;他们充分调研论证,全市每年事业单位招聘人数的5%定向安置随军家属,开设“绿灯”逐步解决军嫂待业积压问题。


“三步走”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模式,为驻临军属打造了就业“直通车”。据了解,3年来,临沧市市委、市政府将百余名随军家属安排到保障局、办事处、乡镇机关等部门,实现了本人、家属和用人单位“三满意”。今年“八一”前夕,临沧市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取得三连冠。(柯穴、中国国防报记者严浩)


除了上面提到的云南临沧百余军嫂圆了就业梦以外,其他几个城市也接连放大招,解决了军属的就业难题。


东海舰队联手宁波市委市政府

举办军属人才专场招聘会


前不久,在东海舰队和宁波市联合举办的军属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军嫂郑琦琦经过1个多小时的双向选择,如愿选定了就业单位。与郑琦琦一样,不少军嫂也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此次招聘会由东海舰队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共同组织,1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为240多名随军家属提供了包括教育、机械制造、电子等10余类1000多个岗位。前来应聘的军属超6成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相关工作经验,不少还有专业英语八级、心理咨询师等证书。

 

去年以来,东海舰队党委推出系列军人家庭后方服务保障措施,特别是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上下了大力气。记者在现场看到,军嫂们根据自身需要,与不同企事业单位交流对接。军嫂李秀侠的爱人是航空兵部队一名机械技师,孩子全靠她一人带。这次她初步确定了一个用工单位。“工作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下月就可以上班了!”李秀侠兴奋地说。

 

据悉,为组织好这次招聘会,提高招聘成功率,舰队机关事先深入摸清随军家属的就业需求底数,先后12次与宁波市政府面对面沟通对接,遴选招聘企业。(张恒 解放军报记者 刘亚迅)


张家口每年拿出30余个事业单位指标安置随军家属


2015年12月18日上午,该市双拥办公室内人头攒动,一片欢声笑语,30多名被安排到市直有关单位的军嫂前来了解用人单位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万全县人武部干部吴正申的家属了解到自己被分配到市工会工作后,激动地说:“组织上这么关心我们,我不仅要支持丈夫把部队的事业干好,自己也要积极为第二故乡作贡献。”


“家门连着营门,军属牵动兵心。解决好军人军属的家事,也是对部队战斗力的支持。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解除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据张家口市双拥办公室主任成志鸿介绍,从2009年开始,该市先后出台《关于驻军部队随军家属工作安置规定》等意见,建立了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长效机制,市本级每年拿出30多个事业单位指标用于安置随军家属,先后安置160多名随军家属就业。


拥军办实事,政策暖兵心。


提及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军分区政委曹志民发自内心地说:“这几年,张家口市军转安置工作基本实现部队、本人和接收单位‘三满意’。这一切,都得益于市党政领导对国防建设的支持和对军人真诚的关爱。”(胡强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衡新军)


赣州军分区积极协调地方出台刚性措施

赣州市带编安置随军家属103人


7月,驻江西省赣州市某部干部杜猛的爱人岳小菊,拿着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通知书,在城区某社区办理了入职手续,从此结束了与丈夫长达10年的两地分居生活。据悉,今年与岳小菊一起安置到该市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随军家属还有57人。岳小菊兴奋地说:“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老区拥军确实不一般!”


在赣州军分区积极协调下,地方党委政府把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作为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实际举措,研究出台《赣州市驻中心城区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将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纳入该市年度人事调整、就业安排总体规划。为保证《办法》刚性落实,他们将市人社局、民政局、编委办等单位“一把手”列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将随军家属安置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对不按规定完成接收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为尽量实现就业安置专业对口,军分区政治部牵头深入驻赣州部队对随军家属摸底,确保本人情况清、家庭状况清、技能状况清、择业愿望清。在此基础上,军分区与市双拥办一道,主动与地方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协调,根据随军家属专业特长拟制个性化安置方案,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培训,基本实现人岗相适,军队、地方和随军家属“三满意”。


驻赣州市某部工程师林文的妻子温华萍,一直希望随军后能从事司法工作。军分区了解到有同样意愿的随军家属还有不少,便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开设律师从业资格证考前辅导班。5名随军家属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后,被优先安置到司法机关工作。近年来,军分区协调组织类似岗前培训8批78人次,有效提升了随军家属就业竞争力。


据军分区领导介绍,这两年,在地方党政机关缩编增效、事业单位裁员分流的情况下,赣州市已带编安置了103名随军家属。(陈李忠、庄志海)


中部战区空军举办随军家属招聘会:300岗位随你挑



▲签订合作意向。张垚 摄


“老公,我找到工作了!”7月14日,在中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举办的第八届“送岗位到军营”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军嫂严蓓满脸兴奋,经过双向选择,她与某服装公司签下了就业协议后,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将好消息告诉了在外参加演习任务的老公何亮。据悉,此次“送岗位进军营”招聘会活动,共有来自全省41家优秀企业,提供的8个行业300多个工作岗位,30多名随军家属现场签订了就业协议。



▲专家授课。张垚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驻地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黄银华女士针对随军家属学历普遍较高的实际,专门围绕“电商发展与女性创业”进行职业指导授课,鼓励随军家属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创新思维,赢得随军家属热烈响应,20余名军嫂现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投身创业行列。


前不久转隶到该指挥所某雷达旅任指导员的阮亚星,专程陪妻子来参加招聘会,看到妻子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感慨地说:“党委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能够让大家全身心投身改革强军中。”


太原今年首批随军家属全部安置就业

越是深化改革,越要把军嫂安置好

太原今年首批随军家属全部安置在公务员岗位和事业单位


“我随军前是乡村中学的物理教师,没想到来太原这个大城市后,还能进中学从事我喜爱的教学工作。”6月27日,驻军某部干部杨庆的妻子李玉红手持太原市人社局发放的《随军家属就业报到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据太原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张培军介绍,今年在太原市安置的这批55名随军家属,于6月30日前全部到岗就业,并且全部安置在公务员岗位和事业单位。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展开后,太原市驻军部队增多,待安置随军家属人数明显增加,就业安置难度增大。针对这一问题,太原市把做好随军家属安置作为服务改革强军大局、提升部队战斗力、解决官兵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力求把军嫂安置得更好。为此,太原警备区联合市人社局、双拥办、财政局等单位,制定《太原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他们根据随军家属就业需要举办就业培训班,邀请计算机、会计等行业的专家对随军家属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着力增强随军家属的就业竞争力,并多次举办随军家属就业招聘会,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今年,驻军部队上报92名随军未就业家属,太原市军地有关部门认真审核档案,规范安置流程,决定在6月底前安置55名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就业,计划下半年再安置一批。根据随军家属在原籍的就业情况和个人专业特长,该警备区积极与太原市有关部门协调,落实新编制,调整出岗位,确保随军家属能顺利安置到合适的岗位。对于暂未安置和新近随军的家属,该市人社局领导表示,将补充完善有关资料,认真审核安置条件后尽快安置;随军家属待安置期间,该市给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生活补助金,并将生活补助金提高了一倍多,从多方面着力解决驻军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努力为改革强军做贡献。(郑泽海 郭冬旭)


四川省军区军地合力

妥善安置随军家属320余人


“要感谢组织的关心!我一定会更加支持丈夫在部队工作!”4月22日,四川省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师政治部干事吴清军家属曾令芸感慨地对记者说。这一天,是她到新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上班的第一天。


近年来,四川省军区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陆续出台多项地方性法规,持续加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力度,先后妥善安置随军随调家属320余人,协调就业1700余人。


建好强军后方“加油站”


驻四川凉山地区某部干部家属夏芸,曾在深圳某外资企业工作,收入颇丰。一年前,她随军来到了大凉山腹地。因为专业壁垒和地域文化差异,她找工作屡屡碰壁,心情颇为郁闷。


随军即失业,这是很多随军家属面临的现实困境。四川省军区组织对驻地部队调研发现,随军家属在家待业的,占随军家属总数的64.4%;做临时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占随军家属总数的46.5%。调研中同时发现,随军未就业家属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628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有350余人。


“这样的人才群体不能发光发热,多可惜!更何况,安置好一名随军家属,就能稳固一方阵地,就会温暖一片兵心!”今年2月,在春节团拜会上,军地领导再次不谋而合:要把做好军属就业工作当成保障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基础工程、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拥军工程、促进就业的民生工程来抓,建好助力打赢的后方“加油站”!


寻找破解难题“金钥匙”


“随军家属在随军前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需安置的,由拟安置地人民政府根据相关单位岗位空缺等情况,下达定向招聘计划。”今年1月,四川省出台的这项规定,给西部战区空军某部家属张玲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有了政策作为‘金钥匙’,在驻地也能捧上‘金饭碗’!”


近年来,四川各地纷纷建立了军地双方共同参与的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军地互动的协作机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川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的意见》《四川省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实施细则》等。这些政策制度的出台,成为解决军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的一把把“金钥匙”。


有了政策保障,安置过程高效顺畅。今年2月,驻阿坝某部干部杨常情到任后,当地政府按照政策规定将其随军家属罗玲纳入事业编制,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如今,夫妻双双扎根藏区,勤勉工作。


“圆梦助力行动”在路上


2015年4月,军嫂张惠琼参加地方就业培训后,萌发了开一家汽车修理铺的想法,但20多万元的启动经费让她发了愁。驻地随军家属就业协调办公室迅速帮她办理了小额信用担保贷款,汽车修理铺很快顺利开张。如今,张惠琼已经拥有了一间300余平方米的自购厂房,先后聘用了12名技术人员。


扶持一名军嫂创业,带动一批军属就业。地方人社部门探索制定了“圆梦助力行动”,即“1211计划”:1个随军家属创业、2个单位对口支援、1家企业提供营销支持。同时出台奖励措施,明确1个随军家属创办的企业能提供5个以上就业岗位的,每增加1人奖励5000元。去年以来,四川省、市(州)和区(县)三级拿出300多万元,培训随军家属1100余人,有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全省先后有137名随军家属自主创业,吸收689名地方待业人员务工,不少随军家属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曾建超 梁 永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孙绍建)


监制 | 陈国全

编辑 | 吴    奔

猜你喜欢

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闭幕!收官之战场面堪比大片!

波翻浪滚鏖战急!5条消息带你直击中俄军演现场


◇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


觉得不错,记得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