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火了,中国水兵扬威夏威夷!

2016-11-29 中国海军网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开强、侯融、曾行贱、于超、王亚林

▋摄影:罗朝文、孙宏杰



▲当地时间6月25日上午,参加“环太平洋-2016”演习的中美海军7艘军舰,在向夏威夷航渡期间组织了编队运动训练。这是中国海军高邮湖舰参加训练。李唐 摄




盘点2016演兵场,有一大亮点不可错过,即越来越多的我军士兵走出国门,亮相国际演兵场、扬威军事竞技场。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夏威夷,全球最大规模的海上多边联合军演——“环太平洋-2016”,中国海军5艘军舰与25国同场竞技,完成了主炮射击等3大类16个课目演练。当外军一次又一次为中国海军跷起大拇指时,最灿烂的笑容总是绽放在那一张张在演习最前沿创下战绩并见证荣光的士兵面孔上。


战舰炮手



钱晓明:海军衡水舰主炮区队长,三级军士长军衔,曾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


钱炮长火了!


在美海军环太官方网站上,登载钱晓明照片和事迹的网页,点击量攀升最快。环太演习中,钱晓明和他的主炮3次亮相,每次都打出令外军同行折服的成绩。


夏威夷时间7月21日,中国海军衡水舰再次出征。这天上午,各国战舰都要参加主炮射击比赛。这一次,还是钱晓明亲自操炮。


首发命中!随后连射数发“拳拳到肉”。


时针回拨3个小时,天还没完全放亮,钱晓明就已经到了战位,从操作柄到射击按钮,从主炮炮门到供弹链,把设备细查一遍,每天跟自己的“宝贝”们挨个道“早安”,已经成了他十几年军旅生涯中一个深入骨髓的习惯。


“不亲自摸清楚,心里老是觉得不踏实!”钱晓明熟练地拉开炮门,双手一撑、身子一蹿,敏捷地进入主炮内部。不一会儿,他洪亮的声音就传了出来:“今天肯定没问题,老伙计精神着呢!”


即便如此,回到战位后的钱晓明还是把自己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射击方案翻来覆去温习了好几遍。按他自己的话讲,“这么多外军看着呢,哪能给咱丢脸!”


其实,钱晓明所在支队的海口舰曾参加过“环太平洋-2014”演习,在主炮射击演练中拿下了非常出彩的成绩。珠玉在前,他的压力肯定不小。几个月前,参演课目确定当晚,钱晓明就跑到海口舰取经,硬是从完全不同型号的主炮射击资料里总结出了几条可行建议。


上午9时,主炮射击比赛正式开始。


“两进五!”舰长张小生迅速调整舰位,加速前出。10海里,8海里,6海里……距离越来越近,主炮射击指令一个接一个下达。目标开始时隐时现,但难以锁定。


钱晓明迅速判明形势:靶标底部应该没有配重,无角反射体,漂流速度很快,且在海面上不停翻转,目标测距与雷达回波不稳定,但尚在可控范围……


钱晓明切换模式辅助进行目标捕捉。他右手稳住鼠标,双眼紧盯屏幕,左手在按键上飞快轻击,根据航向航速和舰艇方位实时调整目标方位……很快,他进入了稳定的目标跟踪状态,衡水舰以理想情形进入主炮射击阵位。


“主炮快放3发,预备,放!”收到射击口令,钱晓明眼疾手快,按下了发射按钮,轰轰炮鸣声中,炮弹飞速旋出,直奔靶标而去。


“首发命中!”报告传来,驾驶室内的美海军观察员竖起大拇指,称赞这次射击打得漂亮。


战友们都说,钱晓明出彩,大家都不感到意外。在主炮专业,他可是响当当的“老炮”,影响射击效果变动的每一环节、每一个部件他都吃得透透的。


此时的钱晓明看上去很平静,他说,好炮手是用炮弹“喂”出来的,要学会汲取每一次实战经验。他正琢磨着把这次环太军演的“营养大餐”写成“食谱”。


心声


要把专业当事业


■钱晓明


“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我愿用更多的汗水与辛劳,把本职专业当做事业来干,用铁一般过硬的本领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深海蛟龙



李峰:海军某海上防险救生支队潜水员,四级军士长,“环太”军演中担任中国潜水分队士官长、首席潜水员兼潜水监督。


海军潜水员有个响亮的别称——深海“蛟龙”!


2016年夏,太平洋夏威夷水域的海底,有一场多国“蛟龙”的大会战。李峰,中国潜水分队首席潜水员,在这场较量中,展示了不一样的“中国功夫”。


潜水员在水下的较量,并不像影视片中表演的那样,要么匕首见红,要么激烈扭打。多数时候,它是平静表象下的另一种惊心动魄。


李峰至今清晰地记得,去年那次120米深度大规模水下作业时的情形。120米,40层楼的高度,光水压增加量就超过12个标准大气压。


李峰在那次任务中的角色也是“首席”。首席,意味着面对这个从未挑战过的深度,要“下头水”。“下头水”的潜水员既要像侦察员一样,侦察水下环境;又要像试飞员一样,试验潜水装备的真实反应。


“下潜深度超过100米后,也许时间真的会变慢。”李峰说,潜水手表上的时间读数每跳动一秒,都仿佛熬过了很久。深度还在一米一米地增加,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将发生什么。


突然间,李峰感觉到仿佛有一股异样的水流从身旁窜过,隐约听到“吱吱”的声响。深水环境中,高度紧张中的人很容易出现幻觉,能否战胜内心的惊慌与恐惧,驾驭自身、驾驭任务,是一名潜水员出色与否的重要标准。这次“下头水”,李峰收获很大。他战胜了自己,也带领数十名年轻潜水员突破极限,出色完成了任务。


在夏威夷的海底,李峰同样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水下联合打捞,本是潜水员的基本功。可是,在国内,为了让打捞工作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精准,通常采用水下捆绑、吊机起吊的方法。这也是李峰掌握最娴熟的一种方法。


这一次,李峰所要使用的是此前从未接触过的一种方法——使用浮力提升袋打捞。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打捞成本低,可是对潜水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选择位置及固定方法稍有差错就会导致打捞作业失败。


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仅有的适应性训练,熟练掌握一种全新的打捞作业方法,并在即将展开的实战背景下与外军联合打捞作业中指挥潜水作业。这一切,仿佛是在故意考验这个年轻中国军人在快速学习上的“真功夫”。


“绝不能让外军把我军潜水员看扁了!”李峰暗下决心。


李峰找来各种资料,争分夺秒地学习浮力打捞袋的使用方法、操作要点,研究使用这种方法打捞物品,会出现什么样的特殊情况,又该怎样应对。在水下适应性训练时,李峰细致而认真,不但实际验证学到的新知识,还把理论学习中划下的问号一一拉直。


接下来的准备工作中,他又阅读了《北约援潜救生手册》《美军潜水作业手册》等书籍,熟悉外军作业流程,为指挥潜水作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飓风刚过,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汹涌。中、美、澳三国海军潜水分队联合水下作业正在进行。


水底的能见度不错,但暗流的速度很大。携带着浮力袋,无论是移动还是捆绑,都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情。李峰不但要完成自己的作业任务,还要根据水下情况用英语指挥作业。


“这次打捞作业的难度很大,又是李峰运用新技能的第一次实战。”中国潜水分队的队员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集装箱在浮力袋的牵引下被成功打捞出水!那一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美国潜水士官长称,“李峰是我见过最棒的一个!”作为观察员的加拿大潜水分队领队也称赞李峰“非常专业”。


真正的高手,每一次切磋都能从对手身上学到新本事。这次夏威夷之行,李峰可谓收获不小。


“外方压铅是以粘贴方式附在潜水背心外侧,便于潜水员紧急状态下解脱出水……”李峰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他见到的各种细节。演习结束后,李峰和海军专家们一起研究拟制了《自携式潜水作业标准程序》《管供式潜水作业标准程序》等10余份规范性文件。


心声


只身敢与海争锋


■李 峰


“共产党员下头水”“关键时刻以命换命”是海军潜水员的信条,更是我的誓言。怕死不当潜水员,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无论是湍急江河,还是汪洋深海,我都义无反顾。



“舰心”神医



陈里德: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主机班班长,二级军士长军衔,荣立三等功2次。


陈里德是“和平方舟”上的“兵王”。


自“和平方舟”入列,陈里德就一直陪伴着它。出访近30个国家,参加各类任务数十次,“兵王”的资历让船上的兵们敬佩着、仰视着。


陈兵王有个习惯:每次出航,他的床铺一定是在“和平方舟”的“心脏”旁。这颗“心脏”就是舰船的主机。他会一直在这个全船噪音最大、温度最高、环境最艰苦的地方坚守,直到靠岸。


领导心疼他,多次“撵”他、劝他。可他每次都是那句话:“我是主机班班长,这里出了问题,整条船就动不了。我得把担子挑起来。”就这样,这个已入伍23年的“兵王”,一直铆在底舱、战斗在水线以下。


这次参加“环太”军演,和平方舟医院船再次横渡太平洋。出航、返航,每一程都是长达半个月的连续航渡,主机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


要让主机长时间持续正常工作,就必须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故障隐患。白天,陈里德每3个小时就对主机故障隐患排查一遍,记录机房数据、查看油量损耗、听诊主机杂音。每晚睡前,他都会再到主机舱转一圈。


100分贝的噪音、50多摄氏度的舱内温度,汗流浃背是常态。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人总会很疲惫。可是无论多累,只要一进入工作状态,陈里德总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每个细小环节检测到位。


一天晚上11时,陈里德对主机运行状态进行例行的“睡前检查”。他发现,当左主机转速400转时,中间轴承端部温度骤升至80度以上,轴瓦温度达到68度。一旁值班的主机兵何晓杰开始慌了,“船正处于高速航行状态,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可就没法跑啦。”


陈里德向何晓杰询问了半小时前的机器状况,然后迅速对主机各装置进行逐一检测。最后,他判断:轴瓦温度升高是由端部密封圈发热导致,主机能够正常运转,不需停机修理。


接下来的30分钟,何晓杰感觉过得特别慢。他的眼睛一直盯在温度表上,心一直在嗓子眼悬着。“万一陈班长的判断是错的,后果可就严重了。”多年“相濡以沫”,陈里德对自己负责的主机再熟悉不过了。听音、辨位、录数据,看图、索迹、抓苗头,自主摸索总结出的30余种维修技法和保养技巧,足够让这台主机在他手里“服服帖帖”。


“这次只是闹点小情绪,没事的。”正如陈里德所说,主机轴瓦温度逐渐降低并稳定在60度。


很多人这么介绍陈里德:“这是我们船上的‘元老级工匠大师’。”可在陈里德心里,“和平方舟”的主机更像他的孩子。自己孩子是啥脾气秉性、有啥特点,他比谁都清楚。经常是通过声音、或是指示表并不明显的摆动,发现故障苗头,并果断采取措施,把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


陈里德不善言谈,共事多年的战友甚至记不得他说过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但有一点,大家再熟悉不过——在又吵又热的“和平方舟”“心脏”里,有一个由硬沙发临时拼凑而成的床铺,那是二级军士长陈里德睡觉的地方。


心声


守得本分方心安


■陈里德


都说我“匠心独具”,真的是过誉了。新兵下连队不久,我就开始干机电的活。20多年了,早就对这里的人和事有了感情。都说“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老兵,必须无愧本心。


指尖“舞者”



金玲玲:海军高邮湖舰报务兵,下士军衔,荣立三等功2次。


夜海苍茫,星光点点,参加“环太平洋-2016”联合军演任务的综合补给舰高邮湖舰正在太平洋上乘着夜色破浪前行。


傍晚8时,离下更还有1小时,在报房值班的金玲玲刚发送完报文,起身扭了扭发酸的脖颈,开始按要求整理值班登记本。


“卫星通信中断,赶紧抢修。”“哐当”一声,观通长王立国推开厚重的水密门急声道。此时正是利用卫星电话的高峰期,夜间通信可中断不得!金玲玲腾地起身,冲向机房。


落在后面的王立国心里最清楚,这就是金玲玲。这次夜间特情演练,王立国给金玲玲的表现打了满分。


复杂的通信系统设备,在高速航行的船只上长期满负荷工作,通讯人员要时刻保持快速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所以,特情演练要时不时拉动一下。但特殊情况决不总是在演练中出现。


这次环太任务中的一天夜里,值班中的金玲玲,突遇通信故障。她打开机房一看,一排排指示灯闪烁着红色警报,显示屏上的参数也停止了跳动。


金玲玲先是凭个人经验,作出了初步判断。她立即打开伺服器进行复位操作。只见她的指尖在集成电路板上弹指如飞,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舞者,随着一枚枚控制插头被拔出、插入,一盏盏报警红灯变成了运行正常的绿灯。可是,显示屏里的参数还是没有进入正常显示状态。


重新检查!确认机房设备运行正常后,金玲玲判断肯定是设置在舰船顶层平台的天线罩里的卫星跟踪设备出现了故障,导致舰船与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中断。她主动向班长谢浩提出自己去天线罩排除故障。


舰船在高速航行,又是夜间,爬上天线罩是极危险的工作,怎能让一个女孩子上去!谢浩拒绝了金玲玲的请求。


可她对班长说,“古有花木兰,今有金玲玲,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顺口而来的话,讲得谢浩没了词。实在拗不过,只得同意她一同前去。


金玲玲跟班长执拗,跟自己更拗。2012年,19岁女孩暂停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打起背囊、走向海洋。第一次出海,就遇到大风浪恶劣海况。在茫茫大海上摇摇晃晃的舰船,让金玲玲头昏脑涨,脸色渐渐发白、额头冒冷汗、肠胃里翻江倒海,继而呕吐不止、泪水直流。


趴在战位上,她难受极了!见到这种情况,班长谢浩提出替她值班,金玲玲硬是咬着牙死死地铆在战位上。白天,吃进去的饭都吐了出来,晚上也睡不好觉。这让金玲玲两腿发软,连直起腰来都觉得是件很费力的事。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站到甲板上适应海上生活。从那时起,女孩的倔强便出了名。


逐渐适应大洋风浪的金玲玲,开始在摇摆中“练舞”。风大浪高的日子,就是她练习指功的时候。“平时练得再熟,风浪来了,就水土不服,那不能算合格的海军通信兵。”金玲玲这样说。时间一久,这摇摆中弹指如飞的精湛“指舞”,便成为舰船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她还开始涉足其他专业,短时间内掌握了包括手旗、灯光、音响、超短波和旗号等多项信号技能。


23岁的金玲玲已经随船到过15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经历也许会让很多人羡慕,但金玲玲最自豪的是自己在中国海军服役,曾是“和谐使命”“环太军演”等重大演习中的中国军队一员。


心声


梦想在于坚守


■金玲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边长大的我总想看看海的另一边是什么样,那里的浮光掠影令我深深痴迷。如今,既然梦已成真,就不能如昙花一现。我虽是女儿身,但有男儿志。为了水兵梦,无论前行的路多辛苦,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监制 | 陈国全

编辑 | 闫    培

猜你喜欢

word天!军改一周年,中国海军大手笔

【关注】军装再也穿不起,当兵岁月难忘记!


◇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


觉得不错,记得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