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俄“海上联合—2017”军事演习舰艇开放日现场

2017-07-24 中国海军网

▋来源:中国海军网

▋作者:记者陈国全、李蕾 通讯员刘畅平 


波罗的海最珍贵的“友谊之珀”

中俄“海上联合—2017”军事演习舰艇开放日现场见闻


▲翻译谢卓睿为当地市民一家人介绍运城舰。刘畅平 摄


当地时间7月23日,参加“海上联合—2017”军事演习的中国海军运城舰,与俄罗斯海军“勇敢”号护卫舰组织舰艇开放日活动,并互派官兵代表参观交流。


上午10时许,清凉的港湾因当地市民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运城舰静静地停靠在码头,等待波罗的海之滨的客人。迪米特里尔(音译)领着家人,第一个踏上了运城舰舷梯。他说,自己生长在加里宁格勒这个海军城,近距离接触中国海军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中国舰艇编队的到来让他兴奋不已。


▲退役的俄罗斯海军老水手长带着孙子参观运城舰。刘畅平 摄


▲退役的俄罗斯老水手长亚历山大的孙子小小亚历山大对运城舰系缆柱情有独钟。刘畅平 摄


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运城舰前甲板,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怀抱着孩子,坐在系缆柱上。记者了解到,老先生叫做亚历山大,曾经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27年,担任水手长,怀中的孩子是亚历山大的孙子。“这孩子很喜欢中国军舰,看来他要把运城舰当家了。”亚历山大与运城舰官兵开起玩笑。临别时,小亚历山大紧抱着缆绳不放,在爷爷几番劝说下才恋恋不舍放开小手。


▲登上运城舰参观的俄罗斯海军官兵代表为自己的孩子介绍中国海军。刘畅平 摄


在众多参观群众中,有一组特殊的群体格外引人注目,很多波罗的斯克海军基地的军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着家人也来到运城舰参观。除了合影留念外,军官尼格拉耶维奇还成了家人在舰上的向导员,为家人介绍中国海军和中俄海军深厚的友谊,他说自己和家人对中国舰艇很感兴趣,平时因为工作没有机会,现在有机会能在家门口参观,非常开心和满足。


舰队外事办翻译李文利虽然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民众,但每一次开始介绍运城舰时,他总是激情满怀,问及原因,他回答道,虽然执行过很多演习出访任务,但第一次跨越重洋,来到有着“英雄城”之称的加里宁格勒,从踏上土地的那一刻,他就深深地感受到中俄之间的亲密友谊远比从新闻中了解到的热情厚重,尤其是祖国和中国海军越来越强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这种自豪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能形容的。


▲舰艇开放日波罗的斯克小女孩与中国海军运城舰“亲密接触” 。刘畅平 摄


参观期间,一个小插曲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位名叫瓦西里耶维奇的老人,给运城舰遇到的官兵都要握手并高兴地叫“达瓦里西”,翻译过来就是“同志”的意思,他激动地说能在这里登上中国军舰对自己有特殊的意义,自己的爸爸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他自己也去过中国,耳濡目染对中国军人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世界上能被他们称为“同志”的很少,这是中俄双方深厚友谊一代代传承的有力见证。


▲俄罗斯海军勇敢号护卫舰作战长阿森尼亚大尉为中方介绍该舰。刘畅平 摄


午后时分,运城舰与“勇敢”号护卫舰向双方官兵代表开放。虽然语言不通,但两国海军官兵一聊起海洋和舰艇,无不如数家珍,一见如故。


▲运城舰副舰长周旺(左一)与俄罗斯海军勇敢号护卫舰作战长阿森尼亚交流俄方舰艇特点。刘畅平 摄


在运城舰上,“勇敢”号作战长阿森尼亚大尉与运城舰官兵交谈甚欢,对运城舰的防滑甲板连声夸赞。“中国海军的这种设计很科学”他说,“希望这样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多。”


“勇敢”号这个称谓从1901年到现在已经传承了四代护卫舰。一登上“勇敢”号护卫舰,运城舰官兵代表就被俄方舰艇厚重的历史和浓烈的实战气息所吸引,大到飞行甲板的设置,小到损管器材的应用,都成了双方交流的主题。运城舰航空长朱亚斌告诉记者:“因为训练方式和造船理念不同,俄罗斯海军与我们有很多差异,但这样的交流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他们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实战化技巧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登上运城舰参观的俄罗斯海军官兵代表。刘畅平 摄


徐徐晚风送来丝丝凉意,码头又回归宁静。舰艇开放日在淅淅沥沥的雨点中落下帷幕,而两国海军之间开放互信的姿态却愈发昂扬。威武庄严的军舰,承载着开放互信的胸怀;跨越万里的航程,连接着两国军民的友谊。波罗的海最珍贵的是琥珀,而中俄海军的友谊就是最珍贵的那一颗。


推荐关注

监制 | 陈国全

编辑 | 闫    培

猜你喜欢

中俄“海上联合-2017”军演展开图上推演

揭秘一群生活在“水线”以下的航母兵


◇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