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名兵王齐亮相,他们是官兵眼中的“最帅男神”

2018-01-22 中国海军网

▋来源:中国海军网

▋作者:伍尚锐 徐巍 汪贵贤


军龄最短的26年,最长的30年

他们是东海舰队某基地的6名一级军士长

大家习惯叫他们“兵王”

他们是各个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领导眼中的“宝贝”

更是官兵心中的“最帅男神”



今天,我们一起听听这6位“兵王”的故事

出场人物一:杨爱民


【兵王名片】杨爱民,1990年3月入伍,现任某导航台机电班班长兼技师,一级军士长军衔。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四会”政治教员、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故事精彩片段一 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骨子里有着中国农民勤劳质朴的本分。到台里后,我先后干过给养员、炊事员、保管员、水电工、操作员、机电分队长,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抱着“踏踏实实把组织安排的事干好”的态度,把每一个岗位都当战位来对待。


我的第一专业是给养员,比起同批兵学导航、干机电,我这个“买菜的”确实有点上不得台面,给家里写信都有点不好意思提。为了让战友们吃得好一点,每天天不亮,我就骑着单车,挂着菜篓子,不厌其烦地在几个菜市场来回转,精挑细捡,反复砍价,尽量多买又可口又便宜的菜,不少商贩都笑话我“比猴子都精”。大半年下来,菜名和价格记满了厚厚5大本,年底,在下连新兵中,我是唯一一个受到嘉奖表彰的。



第二年,我又干起了炊事员,我给自己定的标准很直观,就是只要泔水桶里有剩菜,就是我工作失职。不到四个月,我就被提升为炊事班班长,年底我们这个小小的食堂,被评为基地先进食堂,炊事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炊事班长刚干一年,我又被调去当仓库保管员。这项工作很普通,就是“收收发发”,战友们调侃说我是“下岗工人”。我想,最普通的岗位,也总得有人干,也一定能干出成绩。那时仓库没有货架,数万个零件备品乱七八糟地堆放着,收发很不方便。上任第一天,我就自己动手量尺寸、订材料、找油漆,一个星期赶制了37个货架,分门别类,逐个编号。进口器材上的英文看不懂,我就照抄下来找人翻译。当保管员期间,我收发了数万件备品备件,无一差错。虽然没有获得现实中的荣誉,但在收收发发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把简单的事情干到极致,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优秀,我把这句话,奖励给我自己。


 故事精彩片段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伴随着导航台一起走过了29个冬夏,离退休的时间也越来越近,虽然年轮的烙印爬上了额头,但我的初心没有变,我见证了导航台的发展,看到了一代代官兵竭力维护着,发展着“老海”的故事:扎根深山,心怀大洋;军民团结,精准导航。我坚信,“老海”的故事没有结束,新一代的导航官兵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用青春与热血书写出新时代的强军故事。

出场人物二:朱秋军


【兵王名片】朱秋军,1991年12月入伍,基地某岸导团通装修理班班长兼技师,一级军士长军衔。2次被评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5次。


故事精彩片段一 1992年3月我新兵训练结束,分配到发射连,接触的第一个人叫做关锁金,我的连长,皮肤黝黑、眼睛炯炯有神,一眼看去就特别精干。有一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他带我们下山干活,挑大粪,然后埋在副业地里,算是施肥。开始我以为他肯定是布置完任务,就会在旁边抽抽烟,喊几句“大家加把劲”。结果连长和几个老兵主动抢着去掏粪,那场面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十分真切,不管是多脏多臭,挽起袖子就往下跳,动作慢了的都挤不进去,我们关连长干的最卖力,一盆盆端粪手都没停过。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跟他工作一年,他在生活中从来没有摆过官架子,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领导干部就要做到“看我的”、“跟我上”,为战士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那时起我就体会到了:革命军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什么事都要带头冲锋。


故事精彩片段二 我是全团唯一一个一级军士长,有的同志说你多自由啊,干什么自己就决定了,生活多自在啊。其实我想给大家说,作为一名“老兵”真的是压力很大。从雷达班班长到修理所技师,再到航模组组长、士官长,“官”越做越大,肩上的责任也重了起来。作为兵头将尾,是干部与战士之间的“纽带”、“桥梁”,是要带领战士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战斗力的提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班长队伍建设。当兵20多年,带出来的班长骨干也有不少,作为他们的班长、兄长,我更要以身作则,在各项工作中走在前面,处处给他们做出表率,做好战士们心中的“老大哥”。



正因为这样,这些年我经手的工作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要问我有什么秘诀或者诀窍吗,说有也倒有,那就是听招呼,组织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像平时我们需要去团门口小店买点生活用品,出门就要给单位请假,那小店就几步路远,制度该落实就要落实,我们就是按照规定来做,麻烦一点也不妨碍。这么多年下来,守纪就变成一种习惯了,当你适应了它,就会越加感受到组织纪律更是一种约束与保护,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出场人物三:王文强


【兵王名片】1990年12月入伍,基地某扫雷舰大队靖江舰扫雷区队长,一级军士长军衔。从事反水雷和相关水雷专业24年,先后执行重大训练及演习演练任务50余次。2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1次荣立三等功。


故事精彩片段一 影响我一生的榜样是水雷军士长朱重滨。1972年5月18日,大队5艘艇从吴淞口启航,奔赴越南海防港,执行扫雷任务,所属第05号艇勇挑重担,共扫除各类水雷15枚,被誉为“开路先锋”,荣立集体一等功,水雷军士长朱重滨在扫雷行动中,身负重伤,6处骨折,未喊一声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嘱咐战友快些给艇加满油,好继续参加战斗。他身上这种英勇战斗精神至今都镌刻在我的脑海,朱重滨也是水雷兵,和我同一个专业,入伍之初,我就发誓要向他学习,成长为一名朱重滨式的扫雷尖兵。是他支撑着我参与完成了大队历次反水雷专攻精炼,也是他激励着我勇于直面历次实布实扫实猎战雷实兵演练。



故事精彩片段二 我从08年开始担负一号主操雷手,从布设第一枚战雷至今,布雷前夜都会通宵难眠,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不紧张也是不可能的。布设水雷犹如尖刀上的舞者,对于扫雷人可以说是生与死的考验。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躺在床上反反复复的、一遍又一遍的设想着水雷布设的各个环节,小到保险、插销、水密等细节在脑海中反复回放,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就起来看看口令表,翻翻专业书。但经过这么多年,我已然能做到手不抖、心不慌,保持稳、准、轻的原则,一次次精准的将战雷投送到布雷点。

出场人物四:何世荣


【兵王名片】何世荣,1990年12月入伍,现任某扫雷舰大队遥控扫雷艇电工班长,一级军士长军衔。两次评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三等功5次。


故事精彩片段一 记得有次,我舰执行任务在锚地抛锚,接到命令需要马上前出至指定海域。当时海上风浪很大,再加上时间又急,在起锚的过程中,锚链绞到了一起,在那样的情况下,只有把人吊到水面作业才能解决问题。战友先后下去尝试都没有什么成效,看着大家心急如焚的样子,我忍不住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排除故障。说实在的,这不属于我份内的工作,可以不用上,但当时我所想的就是现在是执行任务的关键时刻,我是一名老党员、老骨干,为了集体的荣誉,我应该上。得到批准后,我迅速穿好救生衣翻过护栏下到舷外,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排除了故障,舰艇顺利起锚出航。而直到回到甲板我才发现胳膊、膝盖都已经磨破了,整个人好像虚脱了一样。



故事精彩片段二 一次执行任务返航途中,晚上我下更后刚准备休息就听到扩大器中传出了自己的名字。说实在的,当了这么长时间的机电兵,航行中最怕的就是被指挥台叫,那往往意味着舰艇的某个部位又出现了故障。更何况那天夜里风浪很大,船摇晃得厉害。刚值完更的我晕乎乎的就往上走,还没到指挥台,就呕吐了起来,然而此时装备的故障却不容我有丝毫退却,只能咬牙全力投入到排故作业中,等到3个小时后故障终于被排除,肚子里的货也早就一干二净了。

出场人物五:任在庆


【兵王名片】任在庆,1987年11月入伍,基地某快艇大队原装备修理所技师,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官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1次。


故事精彩片段一 像我这样干到一级军士长的人,通常都被叫作“兵王”,“兵王”是对老班长的美称,也有些小同志给我取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说我是“南田活化石”,就像我们指导员,经常说“老班长,你当兵时我还没出生呢。”是啊,30年时间,我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们部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鱼雷艇到某型导弹快艇,从轻型柴油机到某型主机,从狭小幽暗的住舱到光亮整洁的水兵楼,荒草丛生的营区变得鸟语花香,可是不管怎么变,大队官兵对党绝对忠诚的红心不会变、对事业无悔的追求不会变、爱舰爱岛的信仰更不会变,这是对快艇大队“三战三捷”辉煌战史的赓续,也是对大队“海鹰”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故事精彩片段二 我们把最美好年华奉献给海军建设事业,把满腔热血倾注到祖国万里海疆,亲历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见证了人民海军劈波斩浪、走向深蓝的壮美航迹,奠定了人民海军转型建设、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历史功绩铸就了我们的辉煌人生,也必将永久载人民海军的发展史,永久铭记在海军官兵心中,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出场人物六:王立民


【兵王名片】王立民,1990年12月入伍,现任海军三明舰主炮班长,海军一级军士长军衔。多次参加大项演训任务,编写《某型舰炮操作使用规程》等教材。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故事精彩片段一 我从入伍之初就到舰艇上工作,从主炮兵干到了主炮区队长。这些年,见证了舰艇装备的变化,感叹装备更新换代的中国速度。以前,吃饭要端着碗在甲板上蹲着吃,洗漱用水每人每天就一盆,现在我们用海水淡化装置制水,舰艇设置了餐厅、会议室、活动室等场所,生活保障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无论武器装备发展到哪一步,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只有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去战胜对手。战斗精神怎么来的呢,我认为就要像实战那样去训练,从严从难设置危局险局,才能锤炼出过硬的战斗作风。



故事精彩片段二 那天,我们正在进行舰艇综合攻防操演,海况很差,风急浪高,我在主炮战位,作着最后的准备。舰长按照操演部署,操纵舰艇进行机动,“左满舵”,突然,一个大浪袭来,我一下重重向右舷摔了出去。眼看着就要坠入海里,我一个机灵,顺势扑倒,然而下巴却重重地磕碰在一处钢板上。我赶紧爬了起来,捂着伤口,忍痛坚持着,也不顾划开的那道长长的口子,一心只想着回到战位继续操作。副班长凑过来一看说:“赶紧去医务室,这里有我,你这伤口很严重。”进了舱室,我才感觉到了眩晕,最后军医给我缝了13针。虽然负了伤,但是我心里一点也不难受。在我看来,考核就是实战,如果考核的时候避重就轻,危不施训,险不练兵,战时怎么敢亮剑?怎么能打赢?!



推荐关注

监制 | 陈国全

编辑 | 闫    培

猜你喜欢

@军考战友  你离一道杠还需要过几关!?

【荐读】“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


◇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