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人爱当公务员(总第28期)
(说明:本文是将以前没有在微信公众号发过的专栏系列文章补齐。专栏每月一期的最新文章仍然是每月的1日左右发出。专栏全部文章在公众号首页左下角“精选文章”里《投资家的20年》中已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以随意查阅。)
得到一个稳定收入10万年薪工作的同时,
瞬间便拥有了数百万的身家,
这才是大家争当公务员的真正原因。
为何人人爱当公务员
——估值的秘密
2009年7月20日
文/ 杨天南
在过去的30天中, 被媒体们大幅报道为“一个时代结束了”的故去名人至少有三个:学术大家季羡林老先生(享98岁),音乐巨子迈克尔• 杰克逊(50岁),投资界名人老君安杨俊(44岁)。
口称“国学大师”离去的人,恐怕没几个看过他的重要著作《大唐西域记校注》,老人家当年主修印度学及梵文。MJ故去前的几年更由媒体爆料的负面消息不断,不过他几乎创造了死后最赚钱的记录。
以羡慕的笔端描述杨俊十余年前操纵数百亿,在资本上所谓纵横捭阖的记者先生们,恐怕也没想过,如若君安当年没有如此地挥斥方遒,也不会落作为“国泰”后缀的命运,它现在的名字叫“国泰君安”。
我不晓得有多少时代可以结束,但厚死薄生、夸张能事似乎向来是媒体吸引眼球好方法。
上述看似偶然的事件,却意外地支持了长久以来的一个结论 —— 投资不简单,甚至是个危险的行业。相较于其他所有行业,资本市场是有效性最高的市场,投资其实是最难的。
近来股市又涨了,虽然距离20个月的高点仍然跌了一半,但是众人又开始认为“还是股票赚得快”,恐怕英谚“Easycome easy go .(来得容易去得快)”的描述更准确。
投资的难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估值是重要一环。
常常有人说:“买股票心里没底”。这个“没底”说的就是不知道值多少钱。投资是否赚钱在买入时就已经决定了,而不是卖出的时候,讲的就是估值。估值也很不容易,很抱歉这不由我来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理性的人们会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一个投资对象,这个指标称为“贴现率”,或折现率、回报率、ROE、ROA、利率、预期收益率等,但是即便持有同一种投资理论的人,也可能偏好不同的贴现率,这就导致了情况的复杂性。
两年前《钱经》的记者曾经问:“为什么现在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但他们的行为却大相径庭?”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可以不同的贴现率作为投资的依据。
对于一个每股净利1元的股票,持10%贴现率(即投100元能赚10元)的人认为值10元,而持5%贴现率的人会认为值20元。同理,对于一个每年产生10万元净租金回报的房子,第一个人会出价100万,第二个人出价200万,其实房子就是同一个房子。
总之,收入对应估值,收入越高估值越高,贴现率越低估值越高。我一个十年前曾住北京的朋友日前来京,在观察了当年曾居住的地方后,说现在的租金和十年前差不太多,但房价几乎是原来的三倍。这正是因为整个社会所使用的贴现率降低的缘故,1995年银行一年定存的利率是10.98%,现在是2.25%,那时是现在的4.88倍,也就是说如果你必须存入银行相当于当年近5倍的本金,才能取得同样的利息收入。
这一定是个枯燥的令人昏昏欲睡的问题,那就以大家关心的找工作话题为例吧。投资界是个压力巨大的行业,居住在纽约的朋友在见了近年太多华尔街的愁云惨淡后,打来电话说:“宁愿让儿子做管道工,也不去华尔街搞金融。”理由也很朴素,经济不好时大家可以不买股票,但危机再大,下水道堵了还是要有人通的,可见这是一个收入稳定的工作。
收入稳定的工作,是众人追逐的目标,所以经常有媒体报道一个公务员岗位的招聘会引来数千应聘者。在工作适应后,如这个岗位可以产生10万的年收入,以三年定存3.33%的利率作为贴现率,这是300万身价;以五年期国债的5%年利率为贴现率,这个岗位值200万。如果这个被录取的人按目前一年定存2.25%折算,那他在被录取的一刻就有了超过400万的身价。所谓身价是用于产生收入的资本,千万不要以为亿万富翁有一亿现金在家里放着。
在被录用的瞬间便拥有了数百万的身价,这才是大家争当公务员的根本原因。
备忘:
2009年07月20日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中间价:
美元682.71,港元88.09。
专栏自2007年4月开启,
上证综指自3 525点到3 231点,-8.34%;
香港恒指自20 520点到19 233点,-6.27%;
道琼斯自12 923点到8800点,-31.90%;
专栏组合100万元到158.06万元,+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