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8)“小气鬼”戴维斯
戴维斯对奢华浪费非常愤慨,
即便不是花自己的钱。
“小气鬼”戴维斯
作者:约翰·罗斯柴尔德
译者:杨天南
裁军会议不欢而散之后,怀尔返回美国,戴维斯继续留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巡回记者。他曾奔赴巴黎,采访过女飞行员阿米莉亚•埃尔哈特,这是他完成的第一项采访工作任务。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为广播公司穿梭于欧洲各地,并出版了两本著作(其中一本是他的硕士论文)。与此同时,他和凯瑟琳双双获得日内瓦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当戴维斯在路上奔波工作的时候,凯瑟琳在租来的房子里,完成作业,撰写论文。(她的论文分数比戴维斯的还高)。在他们双双外出旅游的时候,哪怕只是外出几天的时间,他们也会将房子退掉,以免在房屋空置期间依然需要支付房租。但是,寻找新的租房信息花了凯瑟琳不少时间。
1932年年底,凯瑟琳的父母邀请这对节俭的年轻人去地中海和中东旅行,不用小两口自己掏腰包。戴维斯对于这样的奢华非常愤慨,在埃及,他拒绝入住岳父大人选择的光芒四射的希尔菲德酒店,即便不是花自己的钱。他和凯瑟琳放弃了豪华酒店,另找了一处普通旅馆住下。
在一个露天广场观光时,戴维斯与街头小贩讨价还价,以至于到了不留情面的地步,小贩转过脸来对凯瑟琳说:“他真是个小气鬼!”从此,“小气鬼”成了戴维斯家族内部长久流传的一个笑话。
1934年,拥有双博士学位的戴维斯回到纽约。现在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戴维斯希望寻找一个与写作有关的工作。但几个月过去了,他未能如愿。凯瑟琳找到哥哥比尔帮忙(他的弟兄们称他为“狂野比尔”),见多识广的比尔已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拥有自己的投资公司。狂野比尔为戴维斯联系了位于东京的一家英文媒体——《广告人》杂志,做编辑。
《广告人》杂志恰好有个职位空缺,于是不远万里聘请了戴维斯。正当戴维斯和凯瑟琳收拾行囊,准备出发之时,日本发生了地震,地震引发的大火将《广告人》杂志社的办公室付之一炬。戴维斯夫妇只好取消行程,留在纽约。
接下来的日子,在他们纽约上西区租来的房子里,咔咔的打字机声音常常持续到深夜还能听得到。凯瑟琳为外国关系委员会做研究工作,戴维斯作为自由作家撰写专栏文章和关于法国军备的书籍,他的署名文章发表在水平严谨的学术刊物上,例如《时事论坛》以及后来的《大西洋月刊》。“幸运的是,”凯瑟琳说,“写文章还能糊口。”
整个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是美国现代经济史上的低谷期。工人生产下降、公司销售下降、生活水平下降,比之在此之前的每一个十年,这是最为糟糕的十年。商品和服务的下降并非由于消费者的减少。这十年中,美国的人口增加了1,500万,大部分来自于移民,而并非产房。
持续十年的经济下滑,令怀孕数量的下降也已到了令人同情的地步。整个美国,记录在案的出生婴儿仅有100万。如此的低生育率引起了第一夫人埃利诺•罗斯福的关注,她大力提倡鼓励国人提高生育率,提出的口号是“孩子、孩子、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