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05)戴维斯在危机中买入
(本文首发公共号)
戴维斯常常会说熊市会帮你赚钱,
现在正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戴维斯在危机中买入
作者:约翰·罗斯柴尔德
译者:杨天南
在戴维斯公司的总部,股市崩溃对于谢尔比的父亲而言,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他常常会说熊市会帮你赚钱,现在正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当电视评论员们还在讨论1987年是否会是1929年大危机的翻版时,戴维斯已经开始兴奋地动手买进。
当戴维斯打电话给交易室下单时,他的办公室经理阿尼·韦德里茨试图以挂断电话的方式阻止他的老板这么做。戴维斯数次打电话过去下单交易,韦德里茨数次挂掉电话,如此几次三番。“老板,你必须停止。”韦德里茨恳求道,他认为戴维斯这是在股市大熊市里暂时的反弹中白白消耗金钱。 “我是不会停止的。”戴维斯很恼火,“你给我离远点。”
在那个声名狼藉的“黑色星期一”闭市之后,韦德里茨不得不沮丧地告诉老板戴维斯,账面已经亏损了1.25亿美元。但这个消息并没有使戴维斯动摇。“账面损失1.25亿美元他可以承受。” 韦德里茨说,“因为他手中有了一大堆价廉物美的股票。如果真的是钱包里少了1.25亿美元现金,他一定会发疯。”
在股市黑色星期一大崩盘后的调查中,纽约证券交易所检查了它所有成员公司的偿付能力,戴维斯的公司顺利通过了这项检测。根据评价机构韦斯的结论,戴维斯的公司是规模最小的公司之一,但也是最有实力、最为稳健的公司之一。戴维斯公司持有资产的市值(他投资组合的市值)是他实际投资资本的1.5倍,这反映出他在投资中使用了融资。
但是,像戴维斯这样使用融资进行投资业务的公司很多,相比那些华尔街的大型投行,戴维斯的融资规模简直就是花生与南瓜之比,例如著名的投行美林证券的总资产的规模是其资本的20倍。只不过,相比戴维斯的公司,一些大公司的通常的命运就像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1988年11月14日,戴维斯登上了《福布斯》杂志富豪榜。《福布斯》表明这位老人家的净资产是3.7亿美元(保守估计),并提到他被推举为传统基金会的主席。对此,谢尔比一语双关地说:“我父亲上了富豪榜,太不幸了。”这意味着,如此被关注更多的是令人尴尬,而不是荣耀。
就在同一年,谢尔比因其基金在穿越股市牛熊中的杰出表现,而荣登福布斯光荣榜。他跨度长达十年的19%的复利回报战胜了市场(标普500指数)4个百分点,这一记录也使得谢尔比距离彼得·林奇仅仅咫尺之遥。谢尔比的杰出表现让他很难再保持隐姓埋名的低调。“我父亲肯定干的比我好得多,”接近51岁的谢尔比承认,“但我干的也不错。”
谢尔比挑选的股票中表现最佳的是房利美,这家公司的正式名称为联邦国家按揭贷款协会。在八十年代后期,当储贷行业深陷于争论之际,谢尔比找到了一个投资角度。按照“危机创造机遇”的观点,他发现房利美是非常明显的受益者,因为它是房屋按揭贷款的买家和数据经手商。
受到同样的掠夺精神的激励,美国各地出现了很多公司侵袭者,他们使得数以百计的地方储蓄银行破产。虽然储贷社的这帮投机钻营的家伙们缺乏一个像迈克尔·米尔肯这样的以发行垃圾债券筹集资金的专家帮助他们,但他们最终还是以诱人的高利率发行存单方式筹集到资金。购买存单的人们并不担心其偿付能力,因为美国政府为其地提供了担保。同时,存单的卖方将所得现金转移给借款人,对方提供高风险、看起来很安全的抵押,例如凡尔赛风格的酒店和富丽堂皇的公寓。价格通常不是问题,因为建筑贷款的获得方常常与借出方存在关联关系。由于储贷社的偿付能力存在危险,他们会出售所持有的按揭贷款组合以筹集资金。房利美作为最大客户,或者持有按揭贷款组合用以获得利息收入,或者是将它们打包出售获利。无论哪一种方式,房利美过得都很滋润。
二十世纪的整个八十年代对于保险股而言,也是有利的。财险意外险指数在1974年从150点跌倒了60点,之后,大涨到400点。人寿险健康险指数从底部的140点大涨到1000点。这样的大涨固然令人兴奋,但是保险行业的利润率始终很低,在一些年头,甚至整个保险业都没有利润可言。
成立于十九世纪的两家著名的保险公司——美国家居保险公司和美国忠诚保险公司,一直在努力发展。忠诚保险公司在债券投资上损失巨大,而且出售的新保单也不赚钱。于是公司疯狂地寻找各种各样可能赚钱的业务,将业务线拓展至木材、农场、天然气、石油、房地产。它赞助了糖碗橄榄球赛事,并通过全国各地电视广告展示宣传公司优势。但是这些行为反而是弊多于利。到了八十年代末,忠诚保险公司的每股盈利已经从七十年代末的3.50美元下滑到1.50美元,股价更是跌到了5.375美元,回到了该公司三十八年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