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21)第三代接棒
(本文首发公共号)
第十八章 克里斯接手基金
作者:约翰·罗斯柴尔德
译者:杨天南
在这胜利的时刻,谢尔比却急流勇退了。他掌管的基金不仅仅在20年中有16年战胜了标普500指数,而且在此期间以年化4.7%的幅度战胜指数。每一个最初1万美元的投资已经成长为37.9万美元。
谢尔比给了自己一个新的头衔:首席投资官(CIO)。他说:“克里斯是打四分卫的,我是教练。” 为了张显这种角色的变化,克里斯送给他一件夹克,上面写着 “教练”两个字。此时,克里斯的年纪正好是当年纽约风险基金起航时谢尔比的年纪。
克里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掌舵人的位置。父子二人每周都会见面,他们也经常打电话沟通。谢尔比退居二线之前,纽约风险基金吸引了一大笔新投资资金的加入。这只在1991年30亿美元规模的基金到了1997年达到了250亿美元的规模。
克里斯独自掌管纽约风险基金时的市场情形,与谢尔比1969年接手基金时有着一种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谢尔比当时的年代,整个美国只有不到400只股票基金在运作。而现在,基金的成立已经不再受到严苛的管制,华尔街孵化出了不下5,000只股票基金。45%的美国家庭将钱投在了这轮估值虚无缥缈的牛市中。持股比率创下历史新高,而美国的个人储蓄却创下新低。
1969年的时候,市场热点集中在计算机设备、大型主机、或以“-ionics”结尾的公司上。现在,市场的热点集中在.com、B to B、Cto C、芯片制造、网络、互联公司上。昔日市场上那些“狂野”纵横的家伙,例如格里·蔡(译者注:中文名蔡志勇)、佛瑞德·梅茨、以及类似的人物,如今被“量化” 基金经理以及像瑞恩·雅各布斯这样三十出头的互联网传奇人物所取代。
据《纽约观察家》的描述,雅各布斯被推上了美国第一互联网基金投资人宝座。在得到这个意想不到的位置之前,雅各布斯只是一个相对籍籍无名的新闻通讯《IPO价值观察》的记者。在热闹喧嚣的市场上,无论是人、还是股票都会被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令雅各布斯出名的这只投机风格的基金,由雅各布斯一位朋友的兄弟创立,有20名投资人共投资了20万美元。雅各布斯只是将手放在 “买入”键上,但是他适逢其时,恰好赶上了互联网的狂潮(这正应验了“台风来了,猪都能飞”。译者注)。1998年,他的基金以198%的回报震惊了华尔街。这个结果引发了抢购狂潮,大量热钱涌入他的基金,令公司位于长岛巴比伦总部的文件处理工作量陡增。雅各布斯因此登上了《基普林格》杂志的封面,并成为很多溢美文章的报道主角(《观察家》杂志将其描述为 “一个马修·布罗德里克式的精瘦并且反应敏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