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129)戴维斯十大投资原则(上)

goldenstoneinvestor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
2024-09-21

(本文首发公共号)


熊市会让人赚很多钱,

只不过那时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


戴维斯十大投资原则(上)

作者:约翰·罗斯柴尔德

译者:杨天南


 第一,   避开廉价股

 

这是谢尔比在八十年代学到的经验,一些最廉价的股票或许就值那个钱,因为那些公司多是些平庸的公司。问题在于,一个平庸的公司可会一直保持平庸。该公司的CEO会预期好日子就在前头,就像CEO们一贯的行为一样。公司或许会重整旗鼓,但这样的复兴是一个并不确定的命题。“甚至即便能够复兴,”谢尔比说,“这种复兴也会比人们预期的花更长的时间。你必须是一个受虐狂,才会喜欢这类投资。”

 

第二,   避开高价股

 

价格昂贵的股票或许物有所值,因为它们可能代表着伟大的公司。但谢尔比却拒绝购买这类股票,除非它们的价格相对于其盈利水平合理。“任何公司的在任何价格上都未必吸引。”谢尔比说。戴维斯一家从来不会为衣服、房子、或度假支付过分的价格。为什么投资者要为盈利支付过分的价格呢?说到底,人们买的不就是公司的盈利吗?

 

克里斯描述这些滋滋带响的热门股所带来的虚幻的假象是“显微镜下的赌场和牛排屋”。这类虚幻的公司的共同标签就是两个字:“狂野”。至于,这是一家带老虎机的互联网咖啡店吗?谁在乎呢!无论它是干什么的,只要“狂野”的招牌一亮相,就会受到狂热的追捧。追捧者会以30倍市盈率买入这种股票,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狂野”公司的盈利以每年30%的速度迅猛增长,大家都继续深陷狂野热潮之中。到了第五年,“狂野”公司的劲头不太足了,盈利增长“仅仅”只是15%。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15%的增长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但是“狂野”的投资者们期望更高。现在,他们开始犹豫,只愿意给出原先一半的估值——15倍市盈率。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股价腰斩,向下“调整”50%。

 

到了这个时候,那些账面利润都蒸发殆尽,任何早期购买“狂野”股票的投资者,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得到的仅仅是微不足道的6%的年化回报,相对于承担的风险而言,聊胜于无。因为,美国国债的回报就是6%,但风险却小很多。

 

一旦一只快速成长的股票失去其成长性,投资者就沦为残酷数学的牺牲品:当一只股票下跌50%之后,它必须回升100%,才能挽回之前的损失。

 

第三,   以合理价格购买适度增长公司股票

 

谢尔比认为好的投资对象应该是这家公司的成长率高于市盈率。他会避免购买“狂野”类股票,会寻找那些“一般”类的股票,例如假设是一家地区性银行。这个“一般”的股票仅仅具有13%的成长率,并不引人瞩目,股价是10倍市盈率。如果这个“一般”的股票能保持五年这样的表现,并吸引投资者愿意支付15倍的市盈率,那么,耐心的投资者就会在五年之间获得20%的年化回报,而“狂野”类的热门股票仅能获得6%的回报。

 

偶尔有时候,戴维斯家族也会发现一只“隐形成长股”,它有着“一般”的名声,但有着如同微软一样的厚利。低廉的价格、惊人的回报,这是无法抗拒的结合,戴维斯发现的AIG(美国国际集团)以及其他很多股票就属于这一类。

 

如果AIG开始出售心脏起搏器或转基因种子,投资者肯定会给予该公司更高的估值倍数。但作为一个沉闷的保险公司,它从来没有引发非理性的热情或其他。股票的长期被低估可以将下跌风险降至最小。

 

第四,   等待合理价格的出现

 

    当谢尔比相中一家公司,但如果股价太高不合适的话,他会耐心等待其价格回落。由于分析师们每年经常会有三、四次改变自己的观点,这就创造了可以买进IBM、英特尔、和惠普等股票的机会。此外,时不时出现的熊市也是谨慎投资者最好的朋友。正如戴维斯常说的那样:“熊市会让人赚很多钱,只不过那时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

 

有时候,一个行业会遇上自己行业的熊市。例如八十年代,房地产业的熊市蔓延至银行业,这给了谢尔比买入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机会。当克林顿政府推出错误性的医疗改革方案时,一流的制药公司(例如默克、辉瑞、莉莉等)都大幅下跌了40%到50%。谢尔比和克里斯在这三家公司都有持股。

 

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遇上自己的熊市,当坏消息(例如原油泄漏、集体诉讼、产品召回等等)发生时,都会引发股价下跌。这通常是个买入的好机会,只要这些负面的东西是暂时的,只要它们不影响公司长期的发展前景。

 

“当你买入一只遭受打击却实力稳固的公司股票时,”谢尔比说,“你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投资者的预期会比较低。”

 

整个八十年代,谢尔比可以选出大量的市盈率仅有10倍到12倍的成长股。但是,到了市场喧嚣的九十年代,再也找不到这样物美价廉的股票了。克里斯和肯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他们只好被迫等待市场的下跌了。

 

第五,   顺势而为

 

在选择科技股方面,谢尔比非常谨慎,但他并非完全回避这类股票,这一点与两位患有科技恐惧症的著名投资大家——巴菲特和林奇——不太一样。

 

只要能发现价格合理、盈利真实、经营稳健的公司,他会热心地将其纳入投资组合。否则,他宁愿错过这些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他很早就投资了因特尔公司,并获利丰厚。他也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就持有IBM公司的股票。他还买过应用材料公司的股票,这一幕类似于“锄头与铁锹的游戏”的现代版。在十九世纪的淘金热潮中,那些卖锄头和铁锹的人赚了大钱,但他们那些拿着这些工具去找矿的客户们最终却破产了。同样的情况再次上演,应用材料公司买设备给那些半导体行业的找矿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