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教育理想(总第103期)
投资成功尤其之难,在相当多的时间段里,表现为付出的与得到的,往往不成正比。
我的投资教育理想
文/ 杨天南
2015年11月30日
“就像看到了一道光!”这是巴菲特多年之后,回忆第一次接触到导师格雷厄姆投资思想时的描述。那一年,巴菲特二十岁。
正是在这道光的引领下,年轻的巴菲特千里迢迢,追随格雷厄姆加入格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在那里,他不仅得到了投资的真谛,奠定日后的辉煌,更结识了一批包括比尔•鲁安、沃尔特•施洛斯在内的杰出同学,这群人就是日后名满天下的“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们”。
巴菲特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感叹:“在大师门下学习几个小时,远远胜过自己苦苦摸索10年。”对此,我也感同身受。二十年前初次读到巴菲特之道时,感觉“如同黑屋中忽然射进一道灿烂的日光”,瞬间便信服了他的理念。人生中的疑问,如果能早些找到生命中的明灯来答疑解惑、指引航向,实在是人生之大幸。
投资成功是很难的,如果按照我曾经提出的衡量投资成功的三个标准“战胜指数——绝对盈利——解决问题”而言,那么,考虑到当下,绝大多数股市参与者本金在10万元以下的情况,最终能通过股市二级市场达到“投资成功”境界的人不会超过1%。尽管江湖流传着有人以10万元赚到60亿的故事。
成功,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是稀缺的。但相较于其他行业的成功不易,投资成功尤其之难的表现在于,在相当多的时间段里,付出的与得到的,往往不成正比。更有甚者,越“勤奋”亏得越多。
有鉴于此,在通往投资成功的两条道路上,我实际上是不鼓励大众走第一条道路的。但时常会有极具天赋和热情的年轻人来询问投资之道,我倒也是乐于探讨的。
三年前曾经受邀为一所大学商学院学生讲过投资课程,这激发了我将来有机会尝试投资教育的理想,希望在工作之余兼职在大学里能系统地教授投资。
鉴于已经“没有什么投资知识没有被写在书本上”,上课的频率不用太高,每月一次,一年十次足矣。该课程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将投资知识与现实现实目标相结合,致力于知行合一。课程的实操部分可以像现在每月撰写的投资专栏一样,从开学起,用100万的起始资金构建一个跟踪真实股市的投资组合,以供学习辅助之用。
这样一月一次的频率间隔,经常会遭到短线挫败的巨大挑战,就像专栏八周年时进行的总结—— “即便在96个月的时间里,每一个100万成长为约700万,但是其中有80%的时间是不赚钱的”。好在一般而言,大学本科为期四年,研究生为期三年,无论是四年还是七年,基本上可以视为穿越经济周期的时间长度。只要有了这样的时间长度,根据过去的经验,即便股市不涨,投资也有赚钱的可能。
如果这个投资课程能像专栏投资组合的表现一样,在四年中取得150%的收益,或在八年中每一个100万变成约700万,那么一个莘莘学子度过四年或七年校园时光之后,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或有可能将这几年吃喝用度上的花费都赚回来。能取得知识与财务的双丰收,这样的课程应该会有人欢迎吧?
受到这个理想的鼓舞,我甚至开始准备教科书。整理过去八年的专栏文章,计划出一本全集,也就是将专栏文字部分和投资组合部分都详细刊出。穿越了周期,甚至完整地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终胜出所有指数且绝对盈利的投资记录,应该有探究的价值。至于书名,朋友建议就使用那篇被广为流传的文章题目——《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
备忘:2015/ 11/30
中国银行外汇折算价: 美元639.62,港元82.53。
专栏自2007年4月开启至今(总第103期),
上证综指自3525点到3399点,-3.57%;
香港恒指自20520点到22051点,+7.46%;
道琼斯自12923点到17779点,+37.58%;
专栏组合自100万元到596.47万元,+496.47%。
详情请见《中国金融家》2015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