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医35年,谁夺走了我做医生的自豪和担当?

2017-04-08 陈卫春 医脉通

医脉通导读

短时间、几次还可以,但长久谁能没有怨言,能任劳任怨?


来源:医脉通;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1


近十余年,我除了每周固定的专家门诊外,是不出门诊的。但是,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门诊病人找我,数量无法统计,他们中有亲朋好友的孩子,有亲朋好友介绍来的,有既往接诊过的患者,更多的是患者家属口口相传专门(慕名)找来的。这些都是我正常工作以外的“分外”病人


找我看病的家属,见面几乎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让你看了我们就放心了!”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实话实说,以前找我看过病,我的服务和治疗他们是满意的,再三再四找我,依然是满意的,对我信任了,认可我的技术,让我看了就真的放心了。这样的病人很多,我心中有数,从来也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另外一种仅仅是某种客套,也可以说是见面礼,就像打招呼,为了拉近距离,先伸出手,或者给你一粒蜜糖或发一支香烟,他是有求于你。他仅仅是第一次见到你,接触你,他在试探,在观察,接下来还要体验你的治疗,感受你的技术,放心不放心应该是疾病治疗后得出结论。但他们初来乍到,没有看病,就这样先入为主说了。这样的病人也很多,我心中更有数,我要做到真的让他们放心。而放心不放心的唯一衡量标准是他会不会成为“回头客”,第二、第三……N次说放心的话,是不是心甘情愿自觉不自觉地到处宣传你,把病人介绍到你处。


2


在诊疗患者方面,我从医35年以来,一直秉承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全方位为患者服务,病人的满意度是有口碑的,自然赢得了患者家属的信任和放心,有大量的粉丝。在听到“让你看了我们就放心了!”心里总有别样的感受,特别开心,特别自豪,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受用。但绝不会飘飘然,云里雾里,找不着北。会觉得特别有劲,激励我做得更好,也就“迎着困难上,顶着风雨走”。也就不管他是“分内”还是“分外”病人了,来者不拒,做好接待,精心诊治。


作为医生,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病人解疑释惑是我们的职责。面对病人的诉求,你无法(不能)拒绝,病人如此的信任你,更没有拒绝的理由。医生就应乐此不疲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所以,有那么多医生在为患者服务中“心中只有患者,唯独没有自己”,以致亚健康了,累趴下了,生病了,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但他们依然是快乐的,义无反顾的。觉得为了自己的事业奉献一切是理所应当的,伟大的,光荣的,有意义的,值得的,没有任何遗憾的。


3


我既往在为病人服务方面也从来不觉得什么叫累,什么叫烦,什么叫病人多,就担心病人不找你呢!正可谓“忙并快乐着”,心中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近些年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行医环境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成就感慢慢被冲谈,甚至缺失,幸福只有心动瞬间。而带给你更多的是沉重的负担,扛不起的压力,负不起的责任。


情景一


独生子小骏,9岁,45公斤。3年前因为发热、腹泻、腹痛,不时呕吐等,就诊数个医院和好几个医生,一周仍然没有确诊。经一位医院领导介绍找到我,诊断急性阑尾炎,立即帮助安排普外科住院,当天手术,很快痊愈。作为医生,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过去也就过去了,不会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但其家人非常敏感,多疑,对医生极不信任,喜欢自作主张,拿百度说事,给我印象深刻。更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一面之交,我竟然成了患者家属心目中那个放心的医生。以后不管小骏是头痛脑热、咳嗽肚痛,就是皮肤瘙痒等,其父母都会找上门来,也不再通过领导或其他人介绍,非常自来熟,见面就是“让你看了我们就放心了”。不管你在忙什么,他就站你边上等着。电话、短信更是随时咨询,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得到的号码。现在我再见到小骏真的没有一丝的自豪,有的只是闹心。


情景二


小毛出生20天,吐奶时突发浑身青紫,眼球上翻,急送医院后抢救脱险,留院观察。半夜12点家属打我电话,第一句话就是“让你看了我们就放心了”。言下之意是现在还不放心。去,值班医生没有请会诊,说明有能力处理,更不要说有些值班医生就是主任医师,职称上早已是我的上级医生了,去了他们会有什么想法;不去,万一孩子真有什么不测就是纠纷,家属给你打过求助(救?)电话,你不肯伸出援手(是见死不救!),无法交待?一旦闹起来,“我叫了某医生,他不肯来,医院和某医生怎么没有责任?”就成了患方的当然理由,处理纠纷的领导也一定会说,你当时来一下不就没有这个纠纷了吗?轻则批评,重则处罚,少不了还要被戴上缺少医德的帽子。从此灰头土脸,里外不是人。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常常应付不及,而很多是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成为负担。


4


这些本来都是分外事,不应该由我来处理,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和原因,别人找上了你,作为医生你无法拒绝,就更多了一份压力和负担。本来不应该是你的工作范围,但现在却实实在在成了你的病人,你接手了,有时其实仅仅就是一个电话,与你搭界,从此脱不了干系,好了没有任何报酬,最多说你一声好,有时候甚至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出了问题一定首先找到你。


家属很轻松的一句“让你看了我们就放心了!”我为患者诊疗了,他们也的确放心了,把负担卸下了,可我却真真正正背起了他们卸下的负担,要为这个患者的康复负责,让他们的父母和家人放心,不能出现半点意外和不测。这卸下和背起的转移,本来体现的是医生的崇高,是医生的仁和爱,是医生之所以为医生的根本,也是医生为世人敬仰的资本。医患之间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相互(高度)信任和理解的。可现实环境,把医生的“根”和“本”与患者生生地割裂了,生命相托缺少了信任的基础,患方一如既往的“卸担子”(疾病、经济、责任……),但医生却很难很难再背得起(背不动了)这副担子,因为担子上面附加的成分成了最大的“负担”,太多太沉了。


多做多错,不做可以平安无事。不看病人,你不用担心这样那样,而一旦看了病人,“分内”的是你职责所在,无法推脱,只能老老实实“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与他们同甘苦共命运,尽力做到万无一失,皆大欢喜,做医生本就应该如此。而“分外”的,就是多出来的活,你本来完全可以不与他们有关联,不用操这个心,可现在他们却不仅与你有了关系,而且对你有更多的期待,要你操更多的心,你就有了更大的责任,于是你往往就会生怕哪个地方没有做好,哪个地方有疏忽,交待是不是有遗漏,会不会出现意外,会不会……心中打鼓,犹如十五个井桶打水——七上八下,以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给自己徒添无尽的烦恼和不安。有时就会思考这样做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甚至开始怀疑医学的本质,动摇自己从医的信念。长此以往,真的觉得很累,很累,很累!


有些病人你出门诊他不来,或者说太拥挤,或者说正巧有事时间冲突,反正都是理由。你在病房或者在办公室,他没有事先联系、任何招呼预约,直接就找上门了,不管你在忙着处理手头的病人,还是在接待来访者,还是忙着公务……他就那样站在你边上,跟着你,等你给他看病。他们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当然,你是医生就该给我看病,我找的就是你。医生不能拒绝病人,病人可以选择医生。你是为病人服务的。我找你是信任你,你应该感激我。


从某个方面来看,的确是病人养活了医生。但是,现在的薪酬、绩效工资、考核等等,与医生的工作量等完全脱钩了,多做多错,多做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个放在谁的身上谁能愿意呢?又或者短时间、几次还可以,但长久谁能没有怨言,能任劳任怨?更不要说,医生治好了病人的病,医生救活了病人,病人不该感激和感恩吗?医生不该得到回报吗?!


5


难道做医生真的就该如此吗?医生所有的时间都应该留给病人,就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吗?有多少我们本来用于学习专业理论、提高技术能力和处理其他事情的时间就这样被无偿占用了。不堪其扰,不胜其烦,无形中消耗了大量自己的时间,以致干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伤害了健康,在心理上留下阴影,甚至影响到对医学追求的美好感受。


沉重的负担让许多医生不堪重负,背不起了。医生们怎么办?要么迎难而上,要么只能绕道走。


原来是见到困难就上,看到危重疑难病人舍我其谁?现在,专家门诊时间,挂我的号,我就处理,没有挂我的号,我会很婉转请他到其他门诊就诊,如果他一定要我看,那就请他换我的号,否则不予接诊。其他时间,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不再来者不拒。这本不是我的意愿,我也不想这样,从心底里不想这样,以致内心惴惴不安,常常在半夜里惊醒,常常反思和忏悔。作为医生,为什么就这样了呢,不应该这样啊,你不是为病人而生吗,应该亲近病人啊,你怎么就见到病人不敢亲近而有了想远离的想法、甚至就真的撒手不管了呢,你还是医生吗?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原因让医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多看病人,让医生不想、不愿和不敢多承担责任?又是什么导致医生听到“让你看了我们就放心了”不再自豪和幸福满满,反而觉得是累和闹心?是医生自身的原因,还是病人和制度使然?是暂时现象还是将持续很长时间?这种不是局部和个别的情况是好事还是坏事?是灾还是福?是该笑还是哭?我真的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期盼建设文明社会,提高国民素质,与声势浩大所向披靡的医改一起,能冲破一切障碍,让医生把“让你看了我们就放心了”作为一生的追求,为之自豪,视为使命。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