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枇杷膏”爆文背后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
导读
笔者不仅对流感人群深深担忧,还对中医的未来困心衡虑。
来源:医脉通,作者:刘培慧
近期,“枇杷膏”成了国内互联网上的热搜词汇,部分媒体甚至用了“神药”等词汇对其进行赞美,然而在仔细检索完相关事件后,我却开始担忧流感人群以及中药的未来。
首先笔者检索了近期在网络上出现的相关爆文,其引用的国外著名媒体的文章,原始出处来自于《华尔街日报》,那么本着常年写文章要看原始参考文献出处的原则,笔者仔细通读了原文(附上原文的链接https://www.wsj.com/articles/herbal-supplement-has-some-new-yorkers-talking-instead-of-coughing-1519316304,见图一)。
文章的副标题为“Some claim success with Nin Jiom Pei Pa Koa, but experts warn of therisks of taking such products”,翻译成中文就是:一些人申称服用枇杷膏后确有其疗效,但是专家却警告说服用此类产品会带来风险。有了这个副标题,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美国的媒体是想用一种“先扬后抑”的手法来描写枇杷膏,而我们国内的某些人似乎是只要前半段,而故意舍弃后半段来达到博眼球、赚流量的目的。
图一,划红框处为副标题
我们再次比较国内爆文和国外原文的不同,附加上国内爆文的截图(见图二)。
第一,首先“美国流感致5万人死”这种说法就是不准确的,即便从作者自己划红线的那段文字来说,美国的CDC经常将肺炎和流感的死亡人数放在一起进行通报。
图二
第二,美国的CDC治疗流感并不是让患者回去喝凉的自来水,他们的三个建议是:打疫苗、预防病菌和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见图三)。
图三
第三,在《华尔街日报》的后半部分,给出的是对于服用枇杷膏治疗流感人群的一种警告。首先,美国FDA警告人们在服用这种产品前应该先与医护人员取得沟通,特别是对那些疗效被吹得天花乱坠的药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目前FDA无法审查膳食补充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见图四)。
图四
这里要打击一下那些鼓吹“枇杷膏”是神药的营销号,枇杷膏在美国属于膳食补充剂,这种产品连药品都不是,而“dietary supplements”也就是所谓的“膳食补充剂”,上市前并不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
在《华尔街日报》的原文中,纽约州卫生局局长Howard Zucker呼吁每个人都要接种流感疫苗,并表示任何有流感症状的人都应该辨别自己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另外文章最后,美国的普通民众表示,相对于那些不知道含着什么草药的疯狂的瓶子,他们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见图五)。
图五
目前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深受流感的困扰,中美两国这段时期更是流感肆虐。笔者对于流感人群的担忧在于——
部分营销号和无良的商人不断地炒作一些并没有治疗流感功效却能部分对症治疗咳嗽的药物,如果让这种药物肆虐起来,不仅不利于流感的治疗,而且会加速流感的传播。
对于流感的患者,笔者认为仍然应该坚持CDC的建议:打疫苗、预防病菌和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
对于疑似流感的慢性咳嗽患者,应该积极就医,因为导致慢性咳嗽的原因相当复杂,就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指南与共识中列出来的就包括:(1)3周之内咳嗽缓解首先考虑是病毒性感冒;(2)3周以上首先依次考虑变异性哮喘;(3)胃酸反流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等。
对于肿瘤结核患者,一旦出现慢性咳嗽,医学专业的相关人士不建议自行服用OTC类的镇咳药物,因为最终极易导致病情被掩盖。
笔者不仅对流感人群深深担忧,还对中医的未来困心衡虑。
这种营销号所创造出来的爆文,同样不利于中药的发展,本身中医、中药在国外就属于替代医学,而国内人去刻意扭曲国外著名报刊的报道,不仅不利于中医、中药发挥其本身的真正作用,反而容易加深国外人群对于中医、中药的厌恶,因为互联网是客观相通的,我们可以看到外国的报道,其他国家的人群同样可以看懂中文的报道。
笔者并不希望个别营销号和别有用心的商人的一己之私,而给国外的同行以及懂中文的外国友人对中国留下一个不好印象:中国科研人员喜欢造假,中国媒体喜欢歪曲报导。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这种爆文在网络被广为传播,一般的老百姓是很容易信以为真的,毕竟笔者是经历过SARS和甲流年代的人,不希望再经历那个被隔离的年代。
对于流感,只有相信卫生机构,相信专业医生,才能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毕竟营销号的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而不是给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 这个视频厉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真相,竟让所有人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