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扁桃体请你坐下,还没到你发炎的时候!

2018-04-09 秦时明月 医脉通



导读

作为医护的你,在哪个科?又有哪些“职业病”呢?欢迎留(tu)言(cao)!



来源:医脉通    作者:秦时明月





在普通人眼中,医生临危不乱、力挽狂澜,护士温柔体贴、聪慧干练。然而工作时间久了,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病”,并且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奇怪,它总是潜移默化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节奏。

 

“一说起写东西签字,就会摸左上角胸前的口袋”,有没有?


“每当和别人握手时,总是喜欢看他手上的血管”,有没有?


“前一秒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下一秒就得放下洗手”,有没有?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接下来看看我们医院的医生有哪些奇葩的“职业病”。

 

 




皮肤科医生:看到陌生人皮肤忍不住自动诊断,湿疹?黄褐斑?寻常疣?神经性皮炎?

 

坐地铁,看着身边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目光会习惯性地停留在他们的皮肤上,脑海里也会自动开始视诊。

 

左手边的这个小女孩,从远处看脸蛋红扑扑的,从近处仔细一看,实际上类似于红斑,且呈对称性分布,在红斑的基础上有针头大小的丘疹,集簇呈片状,皮损边缘不清楚,难道是湿疹?

 

紧挨着她座位上的女人,年约50岁,右颊有一块色素沉着,是黄褐斑?

 

离我最近的那个男人,眉间有颗痣,给人印象深刻,不过在我们皮肤科医生眼里,这颗痣不过就是个寻常疣。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抓一次右前臂,隔着衣服不好判断,莫非这个部位有神经性皮炎?

 

在诊室里,繁忙的工作让皮肤科医生形成了“条件反射”,即使坐在地铁里,看到周边陌生人的皮肤,也如吃了炫迈口香糖,转转转,根本停不下来啊!

 

 




麻醉科医生:看到消瘦的患者就手痒,看到肥胖的患者就肝颤!

 

我刚开始工作时,看到瘦子就手痒,感觉在直视下都能给他臂丛深静脉穿刺成功,好想刷一下存在感和成就感!

 

看到胖子就心中犯难,这真是气管插管困难户啊!肥胖的患者,肯定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或者是两者并存。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肥胖都是困难插管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尤为困难。

 

气管插管时,要根据困难插管的流程充分准备,存在难以插管的其他危险因素时,可视喉镜推荐使用。

 

插管难,拔管亦难。肥胖是拔管后喘鸣的危险因素,拔管前4小时无禁忌证时,可以使用静脉注射类固醇给药方案。

 

麻醉科的医生看到肥胖的患者也会再三犹豫,应了那句特别经典的话:你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自信!

 

 




妇产科医生:每次看到肚子不舒服的女患者,脑子里会马上冒出N种诊断和鉴别诊断

 

坐在妇产科门诊里“守株待兔”时,走过来一位面色苍白、捂着肚子的“急腹症”患者,26岁,主诉:突发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向会阴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感6小时。

 

血压还可以,没有休克症状。妇产科医生脑中便开始快速运转起来,急性肠胃炎?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巧克力囊肿破裂?……

 

表面不露声色,脑海里却正在搜肠刮肚,嘴里一连串的询问:有没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有没有性生活?末次月经?

 

句句不离“下三路”,没毛病!

 

 




外科:看见脂肪多的人,就忍不住想到CT有伪影,切口缝不住,易液化……

 

一位护士同事扶着大腹便便的老公来到外科,这位老公被腹部疼痛折磨得大汗淋漓。

 

我把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脑壳里来了一番“车轮战”,最后还是聚焦在了“急性阑尾炎”上。

 

越是熟人,越要慎重。经腹部CT检测后果然有伪影,最终还是请了主任会诊,并约了主任“主刀”。

 

手术做的很漂亮,就是腹部的“肥油”太多,为了缝住切口,比一般患者加缝了一层脂肪。到最后,刀口缝住了,可就是一个劲儿地往外“冒油”——脂肪液化,同事的丈夫天天来换药室换药、换药、换药!

 

折腾了很久很久,刀口才长好了,我真的忍不住想说;快减减肥吧!

 

 




急救医生:在家吃饭时竟然也能幻听到救护车的警报声

 

每到晚上,急诊科总是比其他科室忙很多,看看我们今夜(18:00-8:00)的光荣而辉煌的出车记录:

 

18:07,纬九路六路车终点站,“头晕待查”,患者周x,男,83岁,收住内一科病区。

 

19:05,开元路乐山路交叉口,车祸伤,通知返回,空车而返!

 

20:05,十三香万家超市,中途退车。

 

21:58,富强路置地大道北,患者刘x,男,50岁,酒精中毒,因患者合并头外伤,急诊留观。

 

22:31,实验中学对面金山社区,拒绝来院。

 

23:10,纬六路富强路交叉口,车祸伤,伤者王x,女,45岁,收住外一科。

 

23:33,文明路建业对面,拒绝来院。

 

0:08,置地大道森林半岛,酒精中毒,自动离院。

 

4:41,十三香路丰泽路北50米,“心悸”,患者李x,女,54岁,转往内五科病区。

 

……

 

120出车警报,一而再、再而三、三不竭地一次次响起!呼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可这一夜的“仰卧起坐”,一次次的披衣而起,后半夜气温降得很低,几乎到零度,别人都穿着丝袜,可急救队员的棉大衣还是舍不得收起,深夜出车,又累又饿又冷,真心不是滋味,难怪有的医生死活都不愿意到急诊科工作。

 

好不容易下夜班休息了,想着不上班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可就是趟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吃饭时间也没有一点食欲,生物钟全打乱了!

 

耳朵里竟然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救护车警报声,即使下班了,可这脑子还停留在上班的状态。

 

 




牙医:见人张嘴说话,就聚焦在他的牙齿上

 

我在广场里散步时,遇到了一位邻居,便与他聊了起来。

 

邻居一张嘴,我就看见了他排列杂乱的牙齿,心想着小时候这亲妈也不给戴个“牙套”矫正矫正……

 

眼睛聚焦在人家牙齿上不说,禁不住脑子里出现了邻居躺在牙椅上的情景:“请张下嘴,再张大点,再大点……”

 

 

这一个个医生的“职业病”,都成了“强迫症”!

“职业病”也是病,药不能停!

 

作为医护的你,在哪个科?又有哪些“职业病”呢?欢迎留(tu)言(cao)!





精彩回顾


➤ 国家卫健委首份文件解读:家庭医生政策大变革!

➤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下沉?中国“医改”面临三大问题

➤ 一次乱搞,他染上了超级淋病,而更可怕的却不止于此

➤ 网曝江苏一规培医生猝死,平均每天加班15小时以上……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