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卫健委“喝茶”,谈的都是关乎你未来的大事
导读
所处的阶段、问题和机遇都很明确,该提的建议也都提出来了,剩下的就交给领导们了,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医脉通 作者:假想的朋友
4月12日,微博大V“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在微博上直播了一条消息。
除了路上的一个小时,根据于莺的微博显示,上午十点,卫健委的谈话就结束了。所以按时间判断,卫健委谈话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效率还是蛮高的。
回顾这几年医生集团的发展。
从2014年6月,首个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宣布成立;
2016年3月,国内首张医生集团营业执照“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被正式批准工商注册;
再到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相关文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这是“自由执业”第一次写进“国字号”的文件,也是“医生集团”第一次写进“国字号”的文件。
2017年底有据可查的医生集团数量为440家。
截至2018年3月,据《看医界》统计,国内已经成立的医生集团已经达到620多家!
医生集团的出现对推动现行制度和机制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1.改变了传统时代某个市场或者领域的垄断,重新组织和结构了这个行业的资源、渠道和社群,使商品、服务、信息能够按照需求和供应的配置,来进行一一对应,从而优化了对资源和供应之间的效率。
2.对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医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塑造医生品牌等产生影响。
3.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医生、医院资源短缺,以及医闹的问题。
医生多点执业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中国医师职业本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待遇、工作强度、医患纠纷等),国内的医生集团受限于医疗体制的限制,因此发展基本处于缓慢阶段。
从医生角度来说:
1.目前的诊断仪器、医疗器械等价格极其昂贵,但同时又是医生进行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工具。独立执业的医生根本不可能由个人承担这些设备的费用,从而必须要寻求其他医疗技术服务商的帮助,在诊疗及时性、专业性、病患体验上都有进步的空间。
2.独立执业医师虽然可以“独享”自己的诊疗收入,但同时也必须独立去承担与整个医疗过程相关的所有风险和损失。一旦出现医疗事故,独立执业医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应付相关事宜,并承担潜在的经济和名誉损失,没有合理的手段来分担这样的风险。
3.在发达地区(存在大量能够提供合理服务的公立与私立医院),专科医生的独立执业往往是属于少数极有口碑、在治疗领域中走在最前端医生的选择,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专科医生则不具备进行独立执业的良好条件,因此整体规模难以发生显著的增长。
从医院角度来说:
1.公立医院有编制,工作稳定的优势,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民营医院为了弥补这一劣势,只能高薪聘请医务人员,最终医院经营的成本转嫁到患者身上,直接体现就是昂贵的医药费,这让很多患者不堪重负,前来就诊的患者寥寥,导致民营医院在和公立医院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莆田系事件的曝光,严重损坏了私立医院的整体信誉。以至于一说到私立医院,人们想到的就是社会形象欠佳、言过其实的广告、医托拉病人、小病大治、没病检查出“病”。诚信危机已成了民营医院的最大软肋,这导致整个行业的危机。
3.虽然这些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院,但在医保政策、定价权力、人才流动等问题上,民营医院还是受到歧视或束缚,比如社保不予报销或者报销比例低。另外,国家近年推进医药分开、药品降价等,造成的一部分损失都需要民营医院自己承担。民营医院迫于生存,会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营销手段,其结果只会进一步伤害到他们的形象,造成恶性循环。
4.患者会优先选择离家近、交通方便的那一家。公立医院在选址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民营医院则难得多,医院的位置不如人意,进而导致民营医院先天在和公立医院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想借鉴美国经验,却不那么可行
医生集团在美国已经发展了将近百年,目的是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在没有经验的现阶段,很多人提到学习美国经验,然而中国国情、国家架构、经济结构、人民收入、社会保障制度与美国相比都是不一样的,让医生集团照搬某个模式在国内实施是很难执行下去的。
比如凯撒模式,在美国是有一整套保险体制在支持,中国的医疗保险显然与商业保险有着本质区别,根本无法套用。
但是也有成功经验可循。
几年前,张强医生就曾说:医生集团的盈利模式应该非常清晰,主要以提供医疗诊疗服务来获取回报。
那为什么国内会对医生集团盈利模式有许多讨论?
是因为中国目前出现的“医生集团”和真正的医生集团还有距离,比如一些中介机构,互联网企业组织的松散型医生组织,还有体制内医生集团等,医生编制身份存在和原单位存在利益冲突,导致商业模式很难建立,或者背离了医生团队的核心业务。
在美国,对医生集团的定义之一就是医疗服务的收入占整个公司70%以上。
在国际上,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在支付上又明确地“Physician Fee 医生费”,独立于医疗机构的费用,这样医生拥有自己明确地劳动价格。
中国目前保险结算还是在医疗机构,因此医生集团的收入来自医院的分成。随着医改的深入,这种局面也将被打破。现在张强医生集团已经在医疗责任险上又突破,未来也会推动“医生费”在中国的落地。
同为医生集团中的一份子,于莺给卫健委领导们提出的建议是这样的。
事实上,卫健委等国家机构能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
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规范其行为,引导其发展
一方面,发挥医生集团对社会办医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尽快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规范医生集团运营及执业行为,避免其因为逐利行为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推动建立相应保障政策
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不仅需要医生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能力与职业精神,还需要创造有利于医生成长的政策氛围。应研究制定有利于多点执业医生、自由执业医生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申请、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为医生变成社会人创造有利环境。
3.加快研究和制定医生责任险
医生加入医生集团进行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时,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责任判定不仅涉及医疗机构,还会涉及医务人员和医生集团。应加快研究针对医务人员与医生集团的责任险,避免医疗机构承担所有责任与风险,促使医生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
4.持续跟踪、正确对待、及时总结
目前,社会各界对医生集团的出现与发展各持己见、众说纷纭。应切实加强职能部门的领导,密切跟踪、观察其运行和发展,持续关注各利益相关者诉求,及时总结,积极处理医生集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引导其在有利于医改目标实现的框架下健康发展。
这次卫健委与于莺的谈话,预示着卫健委将加大对医生集团的关注,并将此列入了议程之内。
随之而来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会趋于完善。
所处的阶段、问题和机遇都很明确,该提的建议也都提出来了,剩下的就交给领导们了,我们拭目以待!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