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疗圈里最深的无奈,请原谅我无法全部告诉你……

医林百晓生 医脉通 2019-01-07



导读

每当一说起这些事来,我心里总是怨气纵横,不能自已。



来源:“医林百晓生”微信号

作者:医林百晓生





前几天在门诊看到了一个咯血的病人,这个人是经朋友介绍辗转找到我的。病人家属给我的第一句话是:我家老公手术后1个月,现在每天都在咯血,当地医院说已经没办法了!

 

“当时为什么做手术呢?”我问。

 

“大夫说是肺癌。”她答道。

 

我看了一下病历,手术是在一家三甲医院做的,这家医院在当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了。

 

出院诊断里写着:左下肺鳞癌。

 

我又翻了一下病理报告单,发现在切除的肺叶标本上居然没有找到癌组织,只是在清扫的淋巴结里发现了鳞癌的踪迹。一般来说,癌症首先要有原发灶,而原发灶都存在于病变器官中。换句话讲,只要手术切除了病变器官,那么就应该能够在器官里找到癌组织。

 

所以,这份报告显得有点不合常理!

 

我一边跟病人家属聊病情,一边继续翻看她手术前后的CT片。看着看着,我发现病人原发病灶的位置非常深,而且个头很大,已经与心脏和周围的大血管融合成团,手术是根本不可能切掉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个手术只是把病灶以外的正常肺组织给切掉了,病灶还留在原地,没动。

 

我又问:“病人在手术前有什么紧急情况吗?比如说持续的高烧或者咯血什么的?”

 

“没啥,就是有点咳嗽。”她答道。

 

我又仔细看了看病历,确实没有,这病人手术前几乎一切正常。

 

看到这里,我的寒毛都竖起来了!

 

首先,这个手术在术前就可以确定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一点专业人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手术还是做了;其次,如果手术中已经发现原发灶不可能切除就应该终止手术,可术者居然把那些正常的肺组织给切了。

 

也就是说,这手术根本就不该做,更不应该做成这样。

 

我憋了一肚子的话没敢说出来,只告诉患者家属:去找肿瘤内科会诊吧,这种情况不适合再手术。

 

病人家属不明就里,连声道谢地去了。




 

还有一次参加学术讨论会,主办方提供了一个晚期肺癌的病例,该患者已经有全身多发转移。按照常规,这样的晚期病人只能做内科治疗,做手术是没帮助的。可当地医院的外科竟依然给患者做了肺切除手术,然后很快,这患者就因脑转移而去世了。

 

当主持人问到我对该病例的意见时,我只问了一句话:我很想知道那位医生给他做手术的目的。此言一出,引得大家一阵哄笑。然后主持人解释道:这病人是从其他医院转来我院的,手术也是在那个医院做的......

 

然后,大家就心知肚明地没再说这件事,继续讨论关于后续治疗的成败得失。没有人关注那个病人的命运多舛,也没人批评“那个医院”的任意胡为。

 

也许,是不知道该说啥好。




 

这两个手术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医院盲目扩大了手术指证,而病人损失惨重。其深层面的原因,自然都是为了挣钱。

 

更糟糕的是,这一切治疗都可以有一个很“学术”的理由,这期间的奥妙,外人很难看得出来---医学是复杂的,医生可以有很多理由给你做这个手术,也可以有很多理由不做这个手术。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正义的喷子们已经按捺不住了。先别急,医疗圈里的无奈还不止这些,姑且让我把话讲完。

 

我们都知道医生有医药回扣和器材回扣的问题,还有红包的问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甚至有不安于本职工作、跳槽转行的问题等等。但如果你有足够的责任感和探究精神,顺着这些现象继续往前追,你会发现那一路之上的风景犹如一幕幕大剧,当真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首先,你会看到“取消以药养医”、“不能以器材养医”之类的文件,并且可以听到整个医疗圈对这些新政的一片骂声,因为在取消了这些养医神器的同时,医疗收费的标准并没有真正提上去,政府的补偿也没有跟上来。

 

如果再往前追,你会见到10多年间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还有医疗管理部门为了摆脱医疗困境所做出的种种不可能有效的努力。

 

如果再往前追,你会看到20多年前医疗市场化的澎湃大潮以及药方里开出电饭煲之类的奇闻。你会见政府拨款的逐渐减少的事实和医院里的各种创收方式,当然,你还可以看到“医德”的慢慢沦陷和老百姓看病时的惶惶不安和逐渐积累的怨愤。

 

再往前追,你就终于可以见到30多年前的红头文件,其中说道“......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当然,还有某些大人物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豪言。

 

当时的背景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日益进步,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国民卫生费用的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不断上升,政府难以支付,于是才有了“医疗推向市场”设计,希望通过市场化的博弈来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

 

遗憾的是,大人物们显然对客观规律缺乏起码的尊重:医护人员们虽然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但无疑还不具备共产主义的思想水平。而这种让医护人员凭着良心去做人命生意的医改方案,跟当年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其实还是同一个认知水平。

 

如果再往前追,风景就迥然不同了。你会看到在医护人员没有被推向市场的年月里,他们竟然都还是有“医德”的,医院里是没有医闹的,医患之间协力抗病的动人画面随处可见。那时虽然穷,好像看病也没这么贵,也没这么难。

 

遇到此景大家不要觉得奇怪,这经历很像我们的母亲河---饱受诟病黄河之水,也并非一开始就是浑浊的。

 

当然,浑水毕竟是不好的,有问题就应该整改,并且现在这“跑步式”的整改正进行得火爆异常:不能以药养医、不能以器材养医、不能以检查养医......好在西北风不能治病,否则怕也在被禁之列。更感人的是还有许多兄弟行当都在帮着我们整改:警察、媒体、医闹、键盘侠等等,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想把医护人员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每当一说起这些事来,我心里总是怨气纵横,不能自已。

 

有一次跟一个记者好友吃饭,酒过三巡之后,不知怎么,心里的怨气又翻腾起来,于是径直道:“你说你们这些嘴,大难来了我们就是天使,一有好日子了就乌七八糟地胡说八道,什么TMD‘纱布门’‘八毛门’,能不能稍微也讲点职业道德?这么翻云覆雨地瞎玩,自己就不觉得滑稽?!”

 

那朋友略一沉吟,似笑非笑地答道:“你挺有情怀,不过境界略低了些。”

 

我愈发火往上撞:“怎么境界低了?几百万医护人员的处境你们难道看不见?把他们搞垮了你们就能有好日子过?”

 

朋友也斜着瞪了我一眼道:“你们被推向了市场很不爽我可以理解,不过,被推向了市场的好像不止是你们---我们进入市场就比你们还早。利益之下谁不是在凭良心做事?谁不是在咬牙扛着?又有哪个行当里没烂人?”

 

一时间,我被这番话说得“竟无语凝噎”,呆了半晌,拱手向那朋友端起杯来,一饮而尽。


 



精彩回顾


➤ 扎心了!周末休息竟被患者投诉:头一次听说医生还要双休!

➤ 火神殿下,您可能是疤痕体质,以后千万别伤脸!

➤ 跟病人解释不清“阑尾炎”?好,我画给你看……

➤ 什么“小酌有益”全是骗人的!《柳叶刀》重磅发文:酒精哪有什么安全剂量!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