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病or致病:抱歉,我不是药神,也不是医神!

杏林 医脉通 2019-01-07



导读

唯有正视自己,才能被患者正视。



来源:医脉通

作者:杏林




 

疾病凶险来袭,有时候,在疾病面前,医者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不懈一击。

 

有时去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作为一个医者,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我们所能做到的一切。而很多人对我们过高的要求,则是对医者的神化,对药物的神化,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到头来,只能在失落中黯然神伤、后悔不跌,却又爱莫能助,无能为力。

 

不是吗?太多的案例说明了这一点。原本是想治病的,却没想到,治着治着却又横生枝丫,旧病未消,又添新病,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恶性循环,终落得鸡飞蛋打、人财两空,而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痴人说梦。

 

一例例血淋淋的现实,正在验证着这一说法,有例为证。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笔者就以我的切身之痛,一个无比真实的病例,现身说法,来细细剖析一下。

 

父母之所以让我子承母业,选择当一名医生,不仅是想着让我谋取一份职业,还考虑在他们岁数大了,也好有个照应,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可是,现实的问题是,面对父母日渐衰退的身体,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候却感觉是那么的无能为力,好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没有手到病除的神功。

 

先说笔者的母亲段美英,72岁,因为多年来在乡村接生,风里来、雨里去,不管酷暑还是严寒,冒雪涉水,终落得双膝骨性骨关节炎,闻北京积水潭医院擅长做关节置换手术,便慕名前往,谁知道,因为多年的高血压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而不得不将手术时间延后一周以后。

 

病不自医、因病致贫、因病致病的现象比比皆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防不胜防。这就需要我们增加和丰富自己医学知识的同时,也要科学地预防,科学养生,防患于未然。

 

再说笔者的父亲梁秀宗,因患慢阻肺,先后多次住院治疗,重复检查,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激素,因高血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最终导致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因为全面检查,需要憋尿做彩超,结果导致尿潴留,不得不采取导尿术,放置导尿引流管,才得以缓解痛苦不适症状。

 

而第二次插导尿管,是因为输入液体量过多造成的。在输脂肪乳时,父亲出现尿频、尿不尽、尿淅沥,虽然口服了盐酸酚苄明片,也还是没能解决问题,无奈之下,我又让康复科的于医生为他做了针灸治疗,依然没能彻底缓解,迫不得已最终选择了导尿引流。

 

在这里,笔者先撇开自己是医生这一角色,仅作为一个患者家属身份,面对此情此景,就感觉难以接受,更何况自己还是一名医生呢?这种自责的心理便愈发强烈,久久难以释怀。

 

坦白说,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我是清醒的,在这里,我表明一下我的观点,我并不是因为患者是我的父亲,就坚决反对坚持不用导尿术,也不是说导尿术不好,就排斥在外,而是说,当疾病发展到哪个地步,或者说哪种程度,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治疗方法。

 

就我的父亲来说,因为前列腺增生,外加输入液体量过大,从而导致尿潴留,我只能说,我努力了,也尽力了,也想尽了一切办法,得到了康复科杨主任和于医生的无私帮助,虽然最后结果不尽人意,无奈之下采取了留置导尿管。

 

我的初衷和最终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极力避免因病致病,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因病致病,不仅不是我们所预想的结果,还是威胁医患关系稳定的一大绊脚石,很多医患纠纷都是因为患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再加上医生没有做到很好的沟通导致的。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会因治病而致病,这也是我们所不想看到的,也是一种无奈和悲哀。但我认为,如果能有一个机会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和发展,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现行医疗条件下,我们尚不能彻底解决和治愈相当一部分疾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通过笔者的切身体会,警示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发散思维,尽量想周全,以免造成漏诊、误诊,因病致病,留下让我们后悔不跌的尴尬局面和后果,得不偿失,就不好了。

 

治病or致病,我不是药神,也不是医神,唯有正视自己,才能被患者正视。





精彩回顾


➤ 德阳儿科医生自杀,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 我在美国看痔疮

➤ 从“宝马男砍人遭反杀“事件谈正当防卫:医生遇到患者先动手只能靠跑?

➤ “过度处方”真的存在吗?药多不可怕,无知才害人!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