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手术失败,我就自杀!听完这番话,手术医生为何后背发凉?

白衣大D 医脉通 2019-01-05



导读

少在这个敏感区域,开一些毛骨悚然的“玩笑”,这是一种对医生的尊重。



来源:“医闻速递”微信号

者:白衣大D





9月19日上午,四川医师鲍捷在为一名患者实施完白内障手术后,正在离开手术台的这位患者突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让鲍捷不禁感觉到后背阵阵发凉:“幸好没在手术前给我说这些,否则绝对不敢做了,一条人命啊!”这是一条来自今天《成都商报》的新闻。

 

“医生真不好做,潜在风险大,术前说了,估计没有医生给他做了。”

 

这是医生们不约而同的第一反应。

 





患者的“不幸”遭遇

 

经媒体记者采访后,这个谜底才慢慢揭开。

 

患者姓王,男,今年69岁,身患多种疾病:多年前患上糖尿病,2年前发现双眼患有白内障,1年前出现过1次脑梗,半年前又被发现患有冠心病……4个月前,左眼突然失明了,他被再次发现患上了青光眼。

 

2017年5月,患者当地医院接受了左眼白内障手术,手术效果不错,可惜他丝毫不注意调理,眼药水不滴,晚上熬夜打牌,甚至跑到河里去游泳。没过几个月,丈夫的左眼竟然就慢慢看不见了,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左眼已经失明,已患白内障的右眼还被确诊为同时患有原发性青光眼。

 

“从那以后,他性情大变,动不动就说要去跳楼。”妻子说,被告知患上青光眼后丈夫就忧郁了,一天到晚闷在家中,吃不得,睡不好,一度要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

 

尽管患者口中常常念叨着“要是全瞎了,就不活了”之类的话语,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治疗。他告诉记者,得知手术成功后,自己松了一口气,便说出了那番话。没想到自己无意的一句话惊吓到了医生,对此他表示十分抱歉。

 

从医疗的角度来看,这个病人有“不幸”的一面。高龄,糖尿病多年,而且很可能是因为血糖管理不达标,才引发了后续的冠心病、脑梗、冠心病。完成左眼白内障手术后,医生和病人都认为手术成功,但恰恰因为这种乐观,导致了术后管理疏忽,不按时用药,熬夜打牌,下河游泳,这些都是眼疾术后的禁忌,以及引发失明的诱因。

 

性格大变,忧郁,要口服镇静类安眠药物才能入睡,说明了患者有心理疏导和介入的需要。

 

患者有自身管理失当的责任。但是,我们的医疗大环境,全科诊疗和健康管理这块的专业资源是匮乏的,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社会民众还没有养成这种医疗观念,这是另一个成因。

 

全科医疗,强调介入患者运动、营养、心理的管理,讲究未病先防。如果一开始,病人能够得到这方面的专业指导,是不是结果会好很多?

 

但是,现实生活哪有如此多的如果?

 

 




警示:手术做完,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经常误以为,手术做完,一切都应该画上句号了。但现在从这个案例看,事实未必如此。

 

患者第一次手术的经历告诉我们:手术的护理和管理,这个环节一旦疏忽轻视,很可能导致原本成功的手术失败。

 

术后的心理辅导也重要。医院在做手术之前会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看患者情绪是否稳定能够接受治疗。同时,手术完成后,除了护士照料外,还有专门工作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和辅导。

 

尤其对眼科失明疾病、癌症疾病、某些被定义为“绝症”的疾病,这些特殊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和管理,是必要的选项。

 

最后,患者有没有遵守医嘱,执行到位?对医疗手术的认识是否理性?这些一个个微妙的细节,都可能影响到结果。

 

 




手术医生为何后背发凉?

 

听到这句手术不成功就去死,医生为何不安?原因大致如下:

 

医疗是高风险区域,手术可能会失败,手术也可能成功,没有永远手术成功的长胜医生。而且往往还有另一个特点,手术做得越多的医生,挑战更高手术难度的医生,可能会错得更多。

 

如果要以手术成功或者失败来评价医生的工作,这是一件恐惧的事情,也是非常不专业的选择。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医生表达这样一致的观点——不会给有这样想法的病人做手术。因为这种高期望值,会给医生的工作带来太大的干扰。

 

其次,就如之前分享的那样,一个手术最后落地成功,需要医疗方案执行到位、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心理、营养、感染控制等综合方面的管理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手术最终的效果。

 

但现在,因为医疗管理的滞后和就医观念的错位,患者往往容易把每个环节失控产生的坏结果,责任都归咎到手术医生的身上,这是目前医者们感到行医压力极大的源头所在。在当下医疗行业领域,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患者住院欠医药费,医生责任;患者在医院跳楼轻生,医生责任;患者个人私自离开医院出了意外,也要问责医生。

 

明白了这个现实,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医生们在这种“手术不成功就死”的面前,为何会后背发凉了?

 

在国内医疗行业,医生们已经背负了很多莫须有的责任,执业行医的心理压力极大。在这种现实面前,少在这个敏感区域,开一些毛骨悚然的“玩笑”,这是一种对医生的尊重。

 

最后,恐吓手术医生,只会让医生更加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冒险,对医患来说,这一定不会是一件好事。


 



精彩回顾


➤ 魔鬼藏在细节中:10个医患沟通的“坑”,你踩过吗?

➤ 孩子生病,扎妈妈就行?关于神奇的“量子针灸”,医院回应……

➤ 卫计委官员的真诚告诫:别把医改当成名利场

➤ 护士晒工资单火了!很多人都不信:肯定是个假护士……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