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临床任务重重缠身!谁能把我们解救出来?

叶正松 医脉通 2018-12-30



导读

一把辛酸泪之后,人民日报的呼吁:医务人员承受了不少委屈和压力!



来源:“江淮医学”微信号

作者:叶正松




 

2018年11月26日下午,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


在这次最高层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对公职人员进行减负,再一次被顶层关注。


中央的这项指示,其实,也同样适用于医疗领域。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非临床任务太多,多到正常的医疗秩序都严重受到影响,非常有必要把医护人员从一些无谓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过多的非医疗任务既占用了医护人员大量时间、耗费医护人员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利于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如果医护人员杂事缠身、疲于奔命,临床就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最终伤害的其实还是患者。


我国的标准工时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而最新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医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过大。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


11月30日积劳成疾而猝死的广东谭建新医生,据同事透露,就是长期不休的超时工作疯狂加号。


有人戏言,中国医生只要坚持8小时工作制,每周末休息,整个医疗体系就会瘫痪。


虽是戏言,却是事实。


一把辛酸泪之后,是人民日报的呼吁:医务人员承受了不少委屈和压力!


其实,除了委屈和压力,医务人员还承受了太多的与临床无关的冗杂繁重的事务。


除了不堪重负疲于应对的临床工作之外,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各种任务……压得医护喘不过气来。


消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网络研修、各种档案、各种资料,迎接各种尽乎变态的检查等,这些都成了医护人员的常规操作。


令太多医务人员诟病和吐槽的是,在这些正常工作之外,还有一项与临床工作毫不相干却又如泰山压顶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扶贫。


上山下乡,爬山涉河,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的扶贫工作已经成为了许多医生工作中敢怒不敢言的常规一项。


甚至有的地方有的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完全放下临床工作去扶贫,陪贫困户聊天,帮他们打扫卫生,从微薄的薪水里掏钱给他们买慰问品。态度不积极、走访不及时、反馈不合格的要通报批评,甚至要行政问责、党纪处理。


医院里医护虽有不同分工,但上班时间基本分为二班倒、三班倒。一个班次有的要上12小时,有的要上24小时,一年下来,有2/3的时间在上夜班。在上夜班时,他们都要保持百分百警惕,随时等待抢救工作。因为随时都有病人送过来,所以整个晚上基本上不能睡觉。


除了工作忙,即使有休息时间,实际上他们也清闲不了。临床医疗,职称晋升,各种考试考核考评,对知识要求极其全面。


休息的时间,除了要到病房查房,还要攻读医学专业书籍和上网查阅资料。在这样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下,再加上所谓的一些无谓的事务,侵占医护的休息时间和调节频率,任何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垮掉累到。


临床工作是一项主要依靠医护人员主观能动性的活动,要把医护人员从无谓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还医院一片宁静的空间,给医疗减负,给医护松绑,让医护人员回归治病救人的初衷和本质,才是真正的将“尊医重卫”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医疗必须远离不必要的杂事,临床不需要花拳绣腿、也不需要繁文缛节,更不需要作表面文章。


尊医重卫不仅要像人民日报呼吁的那样,要让医务人员少点承受委屈和压力,更要让医务人员少点无关的杂事挂心头。


要把医护人员从无谓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医护不忘初心,安心临床。唯这样,才是医疗最初的本来模样。


如果你也认同,请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为自己,为大家!





精彩回顾


➤ 中国患者在日本持刀伤医,“中国式医闹”正开始走向世界?

➤ 向死而生!一位记者的13天住院日记:我离死只差两三步

➤ 87岁患者住院医护帮忙搬抬,2年后称“硌断腰”将医生告上法庭 | 医眼看法

➤ 深夜奇葩住院原因上热搜,第一个我就忍不住笑喷了……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