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有几个是和你一样的?”儿子说:“都是。”
我们
我问儿子:
你是多大知道自己不喜欢女生的?
你和女孩谈过恋爱吗?
没谈过怎么就知道不喜欢?
是不是你心理出问题了?
还是生理出问题了?
是不是小时候大白兔、巧克力糖吃的太多了?……
——梅姐
关于性取向,我问过儿子很多问题
十年前的某一天,我跟往常一样和儿子在QQ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也许是儿子觉得气氛不错,他突然问我:“妈妈,如果哪天我领个男孩回来你会怎样?”
我说,“挺好啊,我就多了个儿子啊。”很快,儿子打过来几个字:“妈妈,我是同志。”我马上回复他:“我也是同志!”“妈妈,我说的这个‘同志’不是你说的那个‘同志’,我说的这个‘同志’是同性恋的意思……”
当时我一下就蒙了——我一直以为“同性恋”不过是娱乐界明星们的时尚,怎么就和我的儿子联系到一起了?
我问儿子,“你为什么会是同性恋?是不是赶时髦学人家?”儿子回答我,“我就是喜欢男孩子。”
我的眼泪瞬间涌出来,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哭,只是看到“同性恋”三个字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
我问儿子:
你是多大知道自己喜欢同性的?
你和女孩谈过恋爱吗?
没谈过怎么就知道不喜欢?
是不是你心理出问题了?
还是生理出问题了?
是不是妈妈的教育出了问题?
是不是小时候给你穿的衣服颜色太多了?
是不是小时候大白兔、巧克力糖吃的太多了?……
可儿子只回了我一句话:“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喜欢同性。妈妈,我是天生的,是不能改变的。”
我实在没法和儿子继续聊下去,只好说:“儿子,妈妈累了,想睡了。”
我把QQ隐身,捂着脸痛哭起来,我又害怕邻居听到我的哭声,就跑到楼下坐在马路旁边一直流泪。
回想孩子从小到大一路走过的历程,我感觉自己的儿子没有病,我的教育也没有错,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起儿子曾经给我说过很多明星八卦的事情,还下载了好多和同性恋有关的电影,于是我回到家,找出《榴莲飘飘》、《喜宴》、《美少年之恋》三部电影一口气全部看完——当我看到《美少年之恋》里面的男孩子因为家人发现而恐惧、而放弃年轻生命,我的心更痛了。
于是我决定——不管我对同性恋了解与否,首先我要接纳孩子——我绝不能让孩子从我眼前消失。
“性倾向不是变魔术”
虽然我先告诉儿子我能够接受他的一切,但事实上对于同性恋群体,我一无所知。
十年前在百度输入“同性恋”三个字,跳出来的都是梅毒、性病、尖锐湿疣、艾滋病等,看着这些恐怖的图片我又害怕了,赶紧给儿子打电话告诉他要保护好自己(虽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保护)。
儿子说:“妈妈你放心,我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虽然我心里还是非常害怕,但又没地方可以说,只能自己把这些恐惧压在心底。
我变了——自从儿子出柜后,我的笑容就没有了,整整一年不敢和任何人交往,也不敢和别人谈论儿子,更不敢炫耀儿子的优秀了。最害怕别人问,“你儿子上大学了有女朋友吗?”直到2007年,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儿子,辞去工作,从山东老家到上海陪伴他。我当时想,老家只有我儿子一个同性恋,上海这个大都市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如果儿子因此受到伤害、受到欺负,他找谁去倾诉?我在他身边最起码还是个依靠。
梅姐和她的儿子
到上海后,儿子经常带我和他的朋友们聚会,或者把朋友们带回家吃饭。
有一次我问儿子:“这些孩子有几个是和你一样的?”儿子说:“都是。”我很震惊。
为了了解儿子为什么是同志,我几近疯狂地寻找着答案——每抓住一个孩子就问,“你是多大知道自己喜欢同性的?你谈过女朋友吗?没谈过怎么知道不喜欢?你妈妈爸爸知道你的事情吗?……”直到后来儿子给我下命令,不许再问,我才停下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还抱有希望,希望他能“变回来”。
儿子对我说:“妈妈,你也有要好的女朋友,你会爱上她们并有暧昧的举动吗?”
我说:“怎么可能?”
儿子就说,“那你能变成同性恋然后再变回来吗?”
我说,“这又不是变魔术,怎么会变来变去?”
儿子马上说,“对啊,所以我也不可能变来变去的。”
这个时候,我发现我能理解儿子了。
梅姐(中右三)今年参加上海地区分享会
自从儿子正式向她出柜,梅姐便以同性恋亲友会上海召集人的身份活跃于同志圈。无论是接受媒体采访、参与电影出演还是通过她的微博邮箱与同志群体互动,梅姐总是毫不懈怠、乐此不疲地向LGBTQ群体分享着与儿子之间的亲情故事,教授着同志出柜技巧,也传递着作为同志母亲和同志公开支持者的爱与骄傲。
“孙子找到男朋友了吗?”
在儿子出柜之初,我的压力非常大,不知道该找谁倾诉。我老妈一直特别喜欢这个外孙,我不敢轻易告诉她,却又不甘心,每年回家闲着没事就和老人聊明星八卦,说谁谁是同性恋,哪个国家同志可以结婚,我们国家现在对同志群体的宽容度也提高了,哪个明星演了同性恋角色得了大奖等等。
就这样瞒了十年,却也铺垫了十年。
2015年的正月初三,家人都去串门拜年,家里只剩下我和老妈在看电视,老妈唠叨我,“孩子这么大了你也不操心,难道就让他一辈子打光棍啊?”
我说,怎么可能?他会有自己的生活的,很多人没结婚不是一样过得很好?
老妈一下就哭了,说我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就知道宠着孩子。
看到老妈哭我也慌了,我想,这次再也瞒不住了。
“你现在血压高吗?心脏难受吗?需要吃药吗?”
“都没事啊,怎么了?”
“有件事一直想说,怕你受不了,另外我弟弟妹妹都不让说。”
“到底是什么事?”
“你外孙琛琛是同性恋,他喜欢的是男孩子。”
妈妈抬起头、眼里含着泪水望着我,就这样停了一分钟,然后告诉我:“我可以接受。”
我当时就哭得稀里哗啦。老妈抱着我说:“怎么不早告诉我?每次回来老是说同性恋同性恋的,我还以为你是同性恋呢?”
我用十年时间做的铺垫,结果78岁的老妈仅用一分钟就接纳了。真应了我经常说的这句话:孩子不要低估父母的接受能力,父母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
现在老妈经常打电话问我,“琛琛现在找到男朋友了吗?找到了一定要带回来给我看看……”
和孩子一起面对世界
现在,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同性恋孩子的母亲,我成为了公益机构——同性恋亲友会的一名家长志愿者。
在做志愿者这些年里,我经历过很多次的不解、质疑、甚至谩骂。
当被伤害的过程中,也曾想过放弃,经常问自己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图什么?想得到什么?
可当一个个孩子或者家长有求助的时候,这些所有的“为什么”就瞬间抛到脑后。
我知道,我之所以喜欢并自愿的做这份公益事业就是希望所有的同志孩子都能和我的儿子一样:
可以不带面具生活在父母身边;
可以没有负担的快乐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希望所有的同志家庭,他们的父母都能理解接纳自己的孩子;
能和孩子一起面对世界。
让父母有一个无障碍的交流平台,让父母知道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自己的孩子绝不是唯一,自己的家庭也不是孤立的个体。大家在这个平台相互理解、尊重、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提高。
几年前,阿强是不敢“出柜”的。直至2006年,母亲因癌症去世,他才意识到自己错失了与亲人分享生命中重要事情的机会。
为了不让这份遗憾一再发生,他创建了同性恋亲友会,希望帮助更多的家庭打破对“同性恋”与其他性少数的误解,还原这个群体污名化背后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