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可口可乐”翻译者、“哑行者”蒋彝的“西游记”

2017-11-03 魏邦良 东方历史评论

撰文:魏邦良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当蒋彝1933年抵达英国时,他只会五个英文单词。日后,他却成为海外最成功的华人英语作家之一,其署名“哑行者”的系列作品风靡英美。


蒋彝曾把Coca Cola译成“可口可乐”,为人称道,沿用至今。他还应邀在哈佛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做演讲,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


1952年,蒋彝在雅典娜图书馆题签《哑行者画记》



1



既是理学士,也是画家


1903年,蒋彝出生在江西九江一个富庶的书香门第。幼年即入私塾,饱读经典。12岁开始跟父亲习画。父亲并没有给他上正规的书画课,只是提醒蒋彝注意观摩,并对其习作进行简单的指点。父亲刻意为蒋彝营造宽松的氛围,从而最大程度保护了蒋彝的敏锐和灵性。


蒋彝的姨妈家常闹鼠灾。姨妈突发奇想,让蒋彝画一张猫吓唬老鼠。蒋彝没画过猫,但还是勉力完成了一幅。姨妈看了哈哈大笑:“这哪里是猫啊,分明是老虎嘛!”不过,姨妈家挂上这幅画后,老鼠居然安静多了。若干年后,蒋彝回忆此事颇为得意:“我觉得真滑稽,中国的老鼠居然能欣赏我的画,尽管那画算不上现实主义。”


1916年,蒋彝考入江西省第三中学。在校期间,他的艺术才华得以显现。中学毕业后,蒋彝考入东南大学读化学。化学与绘画似乎毫不相关,但蒋彝却认为,科学训练有助于他解释自然,有助于他了解不同的自然现象;另外,科学训练还让他学会注重细节。所有这一切对他的艺术创作大有益处。


1924年6月3日,在双方父母的催促甚至是逼迫下,蒋彝与表妹曾芸结婚。两人的婚姻属父母包办。曾芸虽然勤勉能干,恪守妇道,但读书太少,闲暇时常以麻将消遣。两人缺少共同语言,感情不能融洽。婚后不久,蒋彝就去了海南岛,在朋友办的学校里帮忙。


1926年6月,蒋彝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他想争取官费去德国留学,但外语水平低而未能如愿。“高飞回首认长堤,造极登峰必自低。能得快风相伴送,总当飘过大洋西。”这是他当时的远大志趣。



2



书生小吏


蒋彝去江西上饶投奔哥哥蒋笈,因为有大学文凭,经哥哥推荐而获得赣东省政府机要处主任的职位。任职几个月,蒋彝便挥斥书生意气,痛感中国政治之殇:“各事待理,日无暇晷。会人会民,很想竭力加以整饬。但一切为旧势力把持,又旧社会传统恶俗太深。即一小事,上下俱行贿赂才可办理,我觉得要彻底改革不可。”


因为赏识蒋彝的才干,江西省政府委员熊式辉推荐他去安徽任职。很快,蒋彝即被任命为安徽芜湖县县长。可是蒋彝不久即明白,在一个腐败的社会,县长貌似权力大,其实很多事都做不了主。一次,公安局抓到几个土匪,可警备司令要蒋县长把小偷交给他处理。蒋彝照办了,但很快就发现,几个土匪并未受罚而是被释放了。官匪勾结,竟至如此。


一年后,新上任的安徽省主席石友三发动兵变。芜湖警备司令投靠石友三,竟将县政府包围起来,声言抢钱。蒋彝严辞拒绝:“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警备司令不知道兵变能否成功,想为自己留条后路,也不敢轻举妄动。蒋彝却在枪炮声中坐了下来,全神贯注画达摩面壁像。不一会,南京派来的飞机就平息了兵变,一切恢复正常。在生死关头安然作画,可见蒋彝的过人勇气。


因为处理兵变得力,蒋彝不久被任命为当涂县县长。他严正而慈蔼,在当地极富民望。几年后,蒋彝又去家乡九江做父母官。蒋彝是理学士,懂科学,曾设想用飞机从空中摄影来测量土地。他在上报的文件中这样写道:“天空摄影,缩地有方。地上测量,尺码成万。采用新式绘画地图之法,可得全县整个田亩之数。”可愚昧无知的上级对他的建议嗤之以鼻,竟在批文中予以讥嘲:“该县长熟读封神,思想虚幻,所请应无庸议。”


当了家乡的父母官,本该为家乡人民做点好事,但蒋彝感觉自己处处受限,无法找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喜欢舞文弄墨的他便在当地报纸《浔阳日报》发表了《江州牧——自责》吐露心声,其中有“忍哉州牧心,出此弦外音!怨牧牧何恨,所恨上下侵!”的悲愤之声。


1931年发生的一件事,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蒋彝对官场彻底灰心了。那年,美国某石油公司想在九江买地皮盖工厂,知道蒋彝正直不好说话,就收买了商会会长等人,瞒着蒋彝,买了地皮。当蒋彝接到报告,知道原委时大吃一惊,随后他用计将地契弄到手,将其注销。在蒋彝看来,让外国公司在中国盖工厂,那是出卖国家利益。但外交部长对他的做法提出批评,说他影响了中美外交。此前赏识他的熊式辉也大骂他不会办事。蒋彝自觉委屈、不解,自己对国家赤胆忠心,得到的却是狗血喷头;明明是履行县长应有的职责,却动辄得咎。蒋彝忍无可忍,决定辞官。他有位朋友在英国读书,蒋彝想追随朋友去国外见见世面。从此,中国少了一个小官僚,而世界却多了位大作家。



3



平凡是仇敌


到英国后,蒋彝一面学英语,一面找工作。幸运的是,不久他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找到一份教汉语的职位,后来又在一家博物馆任职。业余时间便画画、写作。1935年出版了《中国之眼》,1937年出版了《湖居画记》。此后一发不可收,旅居国外40多年,出版了20多本《画记》,而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已成为西方旅行文学经典。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刊登启事,征求其饮料的中文名,当时它的中文品牌是“蝌蝌啃蜡”,拗口、难记。蒋彝将其翻译为“可口可乐”,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且富有寓意。一经选用,广为流传。蒋彝只拿到6英镑的报酬,但“可口可乐”四个字在中文世界妇孺皆知。蒋彝在翻译界初试锋芒即成经典。大名鼎鼎的夏志清对这一翻译也赞不绝口。


自《湖居画记》后,他为自己取了个“Silent Traveller”的笔名,中译为“哑行者”。“哑”表明他在国外不能用母语写作的尴尬与痛苦,也隐含一丝远离故土的忧郁;“行者”则显示他终生爱好是旅行。而旅行也为他的作品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他在诗中自况:“世间只有三行者,一孙悟空二武松。第三轮到江州老,不能打虎无神通。”他自嘲没有打虎的神通,有的只是独自西游的志气而已。蒋彝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如此的胸怀大志。他在英国结识徐悲鸿后,曾说:“我蒋彝拼命工作的动力是‘人死留名,虎死留皮’。”


每年新年第一天,蒋彝都会写几句话激励自己。1938年元旦凌晨,蒋彝按惯例再次立下誓言:“我对任何事都不愿意平凡:我不愿平凡而生,更不愿平凡而死,总之,平凡二字是我的仇敌。我好胜,我爱名,我要出奇,我要立异,使世界人对我惊奇,使世界人对我诧异。至少要对世界上有点贡献,而使世界永远的留恋着。”


蒋彝言出必行。为了抽时间创作,他几乎从来不看电影或其它消遣,所有的业余时间,要么用来旅行,搜集素材,要么就是写作、绘画。一位英国富商赏识蒋彝的才华,愿意提供食宿还有固定的年金“包养”蒋彝。蒋彝却回绝了富商的好意。他认为,一旦受馈于人,必将受制于人,那样就失去了艺术创作所必需的自由;另外,他也不想做一个寄食者。他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并建功立业。



4



“忍”字诀


在蒋彝的所有作品中,《罗铁民》是唯一一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罗”和“老李”两个普通的农民。日寇侵略,让两个家庭家破人亡。两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绝望中开始抗争,他们把命根子一样的土地献给国家,建造滇缅铁路,并且拿起武器,投入抗战。


蒋彝把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倾注到这篇小说中。蒋彝留在国内的亲人,也受到战争重创。抗战爆发仅仅一个月后,1937年8月,蒋彝老家九江即遭轰炸。他哥哥在抗战中过早去世,妻子和两儿两女因战火蔓延而各奔东西。身在国外的蒋彝,家仇国恨让他悲愤难抑,但只能以手中的笔为苦难家国献出一点绵薄之力。


倘想写好游记,观察必须精细。蒋彝自表“我以沉默之姿在伦敦四处游荡,在沉默之中观察各种事件”。他旅行时走路很慢,有时会长久地盯着一处景物出神,别人以他为异常,其实他是在捕捉景物特点,或者是在一遍遍打腹稿。蒋彝对自己的“痴态”也有自知:“身穿英国五十先令定制的灰色外装;走路不像英国人;兴许是个白痴,因为他两眼不眨地久久盯视着一棵小枫树,盯着湖上的三只白鸭,看的时间更长;漫步而行,仿佛大病住院了多年似的。”从这幅自画像中我们或可想象蒋彝漫步中的神态。


为了能从旅行获得新感受,蒋彝每到一处刻意不去看有关此地的任何介绍:保持大脑一片空白,追求新鲜的第一印象。所以,蒋彝的画记往往让外国人从熟悉的景物中获得新感受,有人评价他的作品不落俗套。蒋彝曾道出他的创作追求:“我的写作反映我的情感,我的画为我记录的情景提供氛围。我的画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氛围感觉的。”也许,蒋彝作品不落俗套之处,正在于他营造的“氛围感觉”。


1938年,战争的阴云遍布欧亚大陆。英国一位商人从中国捕获五只大熊猫,其中三只卖给了伦敦动物协会。有一只浑身雪白,憨态可掬,昵称为“明”的最受喜爱。那是蒋彝第一次看到熊猫,喜欢非常。他为“明”画了上百张速写,成为中国绘画熊猫第一人,蒋彝因此得了个外号“熊猫人”。蒋彝根据“明”创作了一本儿童图画书,书名就叫《明》。这部儿童图画书广受欢迎,卖出25万多册。1944年圣诞前夕 41 36821 41 15289 0 0 3863 0 0:00:09 0:00:03 0:00:06 3862 41 36821 41 15289 0 0 3004 0 0:00:12 0:00:05 0:00:07 3004,伦敦动物园的“明”死了,作为《明》的作者,蒋彝此时收到众多读者来信,其中一封感人至深:“他们都说,明已经去世,但我含着泪花回答:它永远不会完全离去。它的戏耍,它的笑颜,它的睡姿,它的憨态,它优雅美妙的种种,栩栩如生,历历在目,谢谢蒋彝先生的传神之笔。”


二战期间,蒋彝和伦敦其他市民一样饱受战争之苦,但因祸得福的事也有。1942年,蒋彝出版了《中国书法》一书。在人心惶惶的战争年代,谁还有心思去了解中国书法?这本书一直无人问津。但圣诞前夕,情况突变。当时有大批美军驻扎在伦敦,他们在为美国的家人选择圣诞礼物时发现伦敦各种物品奇缺,而这本薄薄的《中国书法》吸引了他们。这本书内容通俗,插图有趣,体积小便于邮寄,大家一窝蜂购买,一本滞销书很快脱销。后来谈及此事,蒋彝仍啧啧称奇:“一本探讨如此深奥题材的作品居然成为圣诞礼物,岂非怪事?”


《中国书法》英文版


多年后,在蒋彝的帮助下,二儿子终于来到美国和父亲团聚。他在父亲狭小的寓所中,看到墙上贴满“忍”字。他这才醒悟,父亲单枪匹马,靠手中一支笔在海外打出一番天地,秘诀原来是“忍”。


不忍,蒋彝如何化解孤身一人旅居海外的寂寞;不忍,怎能消除与家人长达数年的离别之痛;不忍,又怎能吞咽身在异域仰人鼻息的屈辱和歧视,并将其化为艺术创作的营养。但是,蒋彝的“忍”物有所值。因为他终于由不谙英文的“文盲”而成了用英语写作的著名作家,由一个理学士成长为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文科教授,实现了“使世界人对我惊奇,使世界人对我诧异”的人生梦想。



5



打油诗之交


蒋彝在美国结识了著名学者杨联陞。后者在国内师从史学大师陈寅恪,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在1950年代初出版了两部著作《中国历史诸题》《中国货币及信贷简史》,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蒋彝和杨联陞客居海外,但都对故国文化有深沉热爱,两人一见如故。蒋彝一度寄居在杨家,杨夫人烧的葱油饼让他胃口大开。1953年后,两位大文人竟常以打油诗唱和。蒋彝给杨联陞寄去一首,诗句近乎戏言:“而今遇着杨兄嫂,烤饼葱花第一流!”杨联陞亦不忌下里巴人,回应“饱餐大饼八圈打,博弈犹贤岂下流!”诙谐的诗句里蕴含着两位海外学人的相敬与相惜。


杨联陞


1956年,蒋彝受邀在哈佛优等生荣誉学会年会上发表演讲。获此荣誉者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爱默生的《美国学者》就是在这个年会上发表的演讲词。蒋彝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蒋彝对这次演讲非常重视,视之为人生中新的里程碑,既兴奋又紧张莫名,杨联陞则鼓励并提醒他注意演讲细节。


演讲甫一开始,蒋彝就亮出自己与爱默生并不相同的文化观。为什么两人会有如此差异呢?蒋彝认为,这是因为爱默生很快从英国返回美国,此后一直强调美国学者的独特品质,而他蒋彝则选择留在英国,继续学习西方文化,于是对新的事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认为,现代人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就本职而言,我的身体和灵魂还是中国人,但我在英国二十年的生活经历以及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接触,使我对西方的文化获得了相当的了解……我演讲的主题,就是考虑中国绘画艺术与未来的世界艺术融合的可能性,以及‘中国’一词用于描述画家时仅仅指代其出生地的可能性。”


在演讲的最后,蒋彝强调,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应相互了解:“在我们这现代世界中,一种文化要独立于其它文化,是不可能的。传播思想、观念、艺术的渠道方法如此之多,如此之快,甚至连爱斯基摩人都毫无理由能实行文化上的分离。我们现代人都是文化交叉的产物,强调我们之间的差异是行不通的。在种类和技术之下,隐含着人与自然的诗意真理,即一切文明的依据。我们的目标与爱默生的不同,需要我们公认的是文明,而不是国家文化。”


这次演讲是卓著的名篇,演讲词全文刊登在美国著名杂志上。杨联陞等好友自然也为之击节叫好。


蒋彝没有博士学位,在美国撰文谋生相当不易。虽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份教职,但学校只和他签短约。工作不稳定让蒋彝压力巨大,杨联陞则以打油诗为好友减压,调侃其一生的转折与波澜:“小心翼翼哑行者,八面威风县太尊。毕竟谁真谁是幻,当年此日果难论。”


蒋彝钦佩杨联陞的学问,杨联陞则欣赏蒋彝的才华。两人惺惺相惜,缔结了深厚友谊。相比而言,杨联陞比蒋彝幸运得多。他职业稳定,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有一个温暖和美的家。而蒋彝在海外旅居40多年,一直是孤身一人,他的诗流露出自嘲、无奈与愤懑:“西游怎比孙行者,梦里江南总属空。近识此生多不是,不夫不父不公公。”


蒋彝赴美后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其间还曾在哈佛从事爱默生诗歌客座研究。1960年,蒋彝因一直不能从哥伦比亚获得稳定的职务,决定离职赴匹兹堡大学任教。为挽留蒋彝,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一个委员会商讨此事,最后决定聘蒋彝为中文副教授,年薪8000美元,聘期十年。至此,蒋彝的人生之舟终于抵达一方平静的港湾。1970年,蒋彝晋升为正教授,1971年5月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名誉教授。6月,霍夫斯特拉大学颁发给蒋彝名誉人文博士学位,颁发词是:“蒋彝是一个举世罕见、多才多艺的人,诗歌散文,绘画设计,无一不通,无一不精。是涉猎广著述丰的学者,也是一位出色的教师。”


在美期间,蒋彝授课之余笔耕不辍,所创作的《旧金山画记》销量最为可观,曾荣登畅销书榜达两个月之久。作品畅销让他闻名遐迩。蒋彝终以手中的一支笔,在欧美的主流文化圈打出一片天地。他扬名立万的同时,也为中西文化交流做了诸多筚路蓝缕的开拓性工作。蒋彝通过其人其作向英美等国展示了中国人的博学多才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蒋彝“西游”,终成正果。


(本文由《同舟共进》授权刊发,原文见该刊2017年第10期)





11月5日(周日)下午,东评青年学人访谈沙龙(第21期)将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民国新生活运动的诸面相”,嘉宾为刘文楠淡豹。详情请见东方历史评论今天推送的第二条消息。






点击下方 蓝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李鸿章鲁迅胡适汪精卫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特朗普性学大师时间1215189419151968197919914338|地点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屠杀整风朝鲜战争|反右纳粹反腐|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认识的汉字|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严耕望罗志田赵鼎新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哈耶克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单|2015年度历史书2014年度历史书2015最受欢迎文章2016年最受欢迎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