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铁粉来稿 | 每个人都可以行走在“奇葩”之路上

2018-03-16 青少年新媒体中心 重庆共青团


重庆共青团

“渝”青年在一起

 


2018年

团团菌收到了第一封

粉丝写来的信



在办公室拆开这份信阅读后

团团菌的千言万语

全汇聚成一个希望

希望和各位青分享这封信

感谢各位青对团团菌的喜爱


以下是信的内容


  

奇葩:


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任务。比喻某人(或某事物)不落世俗、个性十足。


《奇葩大会第二季》

请来了一群“特别人类”来分享生活

我印象最深的两朵“奇葩”

一个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生刘拓

另一个是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

这两个外形、个性截然不同的人

在精神层面上却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也许就是这一点

让他们一起走上了“奇葩”之路?



01


人物介绍




刘拓


1990年出生

自述是一个被动的人

旁人眼中的他不太爱讲话

2015年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

刘拓决定前往参观学习

此时“ISIS伊斯兰国”也在快速扩张

在很多外国人都投奔“ISIS伊斯兰国”的情况下

外国人很容易被当地政府当作恐怖分子

最终刘拓不幸被关押在一座有8间20平米左右的牢房里

每间牢房大约关押40人

炎热的酷夏季节

是善良友好的狱友让刘拓逐渐卸下了防备

除此之外

让刘拓坚持下去的是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的造诣

他在狱中默写古文,唱昆曲,给狱友取汉语名字

无心插柳,他也让狱友们陶醉在拥有一个汉语名字的喜悦中

借此排解苦闷

他说:“唱昆曲是宣泄情绪的方法

我把所有能记住的古文、诗词默写出来

在那种环境下能看见一点儿汉字就是莫大的慰藉。”



河森堡


本名袁硕

1988年出生

知识型网红

智商体格都爆表

作为一名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

能从石器时代一直讲到辛亥革命

他自述有很多博学多才的同事

只因自己上串下跳的外向性格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河森堡理想中的讲解三要素

遵循自然科学、充足的人文信息量、有自己的感怀和思考

以石器时代的骨针为例

标准讲解词就两三句话

而河森堡是这样延伸的:骨针用来缝制衣服

那么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

他去了最早智人化石发现地摩洛哥杰贝尔伊罗遗址探究

寻找到人类褪毛和寄生虫虱子进化的线索

环环紧扣解答了这个问题

形成自己独特的讲解风格

他认为

讲解员这个岗位是不能被AI取代的

因为AI没有感怀和经历、没有呼吸和温度

换句话说

AI没有灵魂深处的文化沉淀



02

中华文化是密码



  

刘拓与河森堡


拥有不同的外型、性格、专业、年龄等等

当然世上本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在“奇葩”的道路上

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我想那就是他们内心对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河森堡说不论未来发展如何

他不想放弃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这个让他骄傲的工作

他说

很多人讨论是否可以用AI代替讲解员

而他认为AI没有的情怀和人性

才是讲解员存在的价值

他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

我闭上眼睛想象着

他每天的工作是在

石器时代到辛亥革命这条中华祖先创造的文明之路中被滋养着

这种幸福远远超越了物质,怎舍得离去?

我羡慕着他的这个不放弃




刘拓为啥要冒着危险

去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伊拉克是位于两河流域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所在地

周杰伦唱的这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孕育了属于全人类的文明

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

作为一个考古专业的博士

刘拓心之神往可想而知

而他对文明的兴趣来源于哪里呢

我们自己的根--中华文明

他能在异国的监狱

唱昆曲排解身首异处的苦闷

默写古文诗词寄托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人在困境的时候

是灵魂深处的文化积支撑着自己生存下去

蔡康永感叹道:

“我觉得最奇妙的就是,在这么朴素而理性的工作当中,他都似乎探触到了最珍贵的人的感情的那个部分。”

融入在血液中的中华文化

让内敛的刘拓散发出的魅力

感染到了监狱里的每个人

狱警给他提供纸笔

狱友把睡觉的纸板撕下来

让刘拓为自己和家人取汉语名字

听他讲述这段故事,我泪如雨下

佩服他的同时

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联想到最近几个

跟中华文化相关的节目

不知道大家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舌尖上的中国》等

是否有跟我一样的震撼和敬畏的感受

原来满足温饱后的我

是那么的需要精神食粮

原来精神食粮藏在汉字中

躲在诗书里

原来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

我的血液里就种下了中华文明的种子

等待我去浇灌

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在

了解着文化、传递着文化、创造着文明

在中华文化的地基上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行走在“奇葩”之路上



03

鼓起勇气投稿



作为重庆共青团的一枚粉丝

目睹着团团菌如何讲诉着

《诗经》、李白、范仲淹、冯唐、黄伟文等怎样表达爱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


报道来自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500个孩子在红樱桃“冬日阳光·温暖你我”冬令营活动中的体验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


关注春节无法回家团聚的

中国维和警察、医务工作者

环卫工人、托管中心护理员等

坚守一线岗位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的故事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


采访梁俊老师背后的故事

是他和乌蒙山区的孩子们

将袁枚的《苔》唱进了人们的心中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


我想说,我粉团团菌

就是因为他勤勤恳恳

挖掘着润物细无声的故事

看见平凡中的伟大

而平凡小小的我也得以有勇气投稿

说出自己的感悟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只要花儿绽放,不论大小都是美

只要我们不忘传承中华文化

或多或少都是“奇葩”

   


哲学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些问题并不高大上

我想寻找答案的线索蕴藏在文明形成的轨迹中

这是冥冥中,人类共同的使命

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

都在思考这几个问题

我们的生命轨迹也有意无意在寻找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这个生命轨迹可以说就是“奇葩”之路。

“奇葩逸丽,淑质艶光。”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朵绽放的奇葩

不为独一无二

只为在人生的路上找到更好的自己



特别感谢这位粉丝的来稿

向我们分享了《奇葩大会》中

刘拓和河森堡的“奇葩”故事

以及对团团菌的默默关注


最后团团菌

祝愿大家都能像这位粉丝说的那样

都可以成为那朵绽放的奇葩

不为独一无二

只为在人生的路上找到更好的自己


各位青看完这封信

如果你有什么想对团团菌说的

欢迎来稿哦

投稿方式:

请关注重庆共青团微信公众号(cqyl54)私信团团菌或者发送邮箱2574079563@qq.com即可哦。

猜您喜欢

再见,史蒂芬·霍金

这几种生活“病症”,据说90%的人都有... ...


注意啦

团团菌给大家送福利啦

点击图片,进入青春重庆抽奖

有机会获得神秘大奖哦

↓↓↓


这里有你最喜欢的资讯

这里有你最想要的信息 

嗨,我们最爱的青们

请收下团团这份诚意之礼

青春重庆

一路伴你同行……


重庆市青少年新媒体中心原创发布

文稿来源 | 团团菌的铁粉

壁纸设计 | 黄可欣

编辑 | 傅遇君


目前10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