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三万里》凭什么火出圈?(本文涉及剧透,请谨慎点开^_^)


最近
国风动漫电影
《长安三万里》火了!
作为暑期档杀出的一匹“黑马”
在社交媒体上
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关注和讨论


电影里李白被赦免之后
吟诵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对比孩子们为李白重获自由而感到高兴
不少大人却流下了泪水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
也许对这句诗句
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人生中再大的坎坷也会过去
希望和光明就在眼前”



温馨提醒
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小伙伴注意啦
本文涉及剧透谨慎“观看”



电影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串起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顶流”的大唐往事,令观众在“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中穿行大漠边塞,徜徉烟雨江南,在水墨意境与最新光影技术的完美融合里,感受辉煌壮丽的中华诗歌艺术。



在高适的视角下,观众看到了李白与高适之间的交往和友谊,他们青年时的意气风发,到中年时的郁郁不得志,再到晚年时的万丈豪情,电影中的风流人物,虽然才华耀眼,却都或多或少为时代所困、被命运拨弄。

片子前半段并未将重点落在大唐风华上,而是着墨于恢弘气象的阴暗面,即旧门阀的资源垄断、朝政的日益衰败与青年才俊的壮志难酬。鲜衣怒马的新科进士,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商人之后李白干谒权贵吃了闭门羹,高适发现自己的家族在京城人心中早已没落。后来两人都有了一定诗名,但高适十分清楚,自己写诗针砭时弊,只会招致权臣忌恨,丝毫无益于仕进。


高适与李白,性情一内敛一飞扬,都有报国理想,但怀才不遇。李白遭遇的挫折和困顿、高适在生活中的处处碰壁,同样也让我们从遥远的历史中跳脱出来,用他们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我们天资各异,但都有过李白那一份自命不凡,在世间碰壁后,亦会生出逃离规则束缚的出离心,在他的大起大落里,我们唏嘘不已,同时感到一股提振人心的力量。高适沉潜修行,于乱世中大器晚成,我们钦佩他的信念感,也羡慕他最终在疆场回转天地。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



《长安三万里》,扑面而来的还有一份家国情怀,悲悯情怀。
影片里的诗人们个性迥异、命运多舛,但背后都是对于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深沉责任。无论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流露着对国家的忧思与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李白初见高适,就为他写下“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视为知己。李白自己也有男儿雄心:“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想着有一天功成名就,要学范蠡遨游七十二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当事业停滞,他写出了光阴蹉跎的焦急:“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写尽了乱世中苍生的祈愿:“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当繁华成云烟,他终于悟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的超脱,是他能在孔孟和老庄之间自由切换,进退有据,虽鼓盆而歌,但信念不灭。正是这种跌宕起伏的人生,洒脱不羁的个性,自信人生三百年的胸怀格局,造就了一代伟大诗人,创造了千古流传的好诗句。
再看高适的人生。祖辈的光环带给他一种荣耀感,种下了一颗报效祖国的伟大种子,与岳飞的“精忠报国”遥相呼应。当国家正需用人之际,他可以年老之躯披挂上阵,建立功勋。



我们或许不能和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相提并论,但我们一样能思索,自己该怎么做,该怎么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梦想、追求幸福?如果说千百年来,变的是时代洪流,变的是岁月蹉跎,那么不变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无愧于天地的精神。


《长安三万里》的气势是磅礴的,主题是深刻的,但它并不想“教”我们怎样去度过一生。重要的是,看完电影之后,我们是不是能从中汲取营养,得到启发?这可能就是本片能够火出圈的根本原因——我们都能从电影中看到自己,看到人生。


团团趣文多一点:


《长安三万里》共涉及48首诗词

而说到诗词

就不得不提到咱们重庆

重庆就是一座诗意之城

群山环围、丘陵广布

长江、嘉陵江襟带而过

山之仙气,水之灵气

重庆兼而有之

古往今来

引得无数诗人墨客流连

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留下了大量千古绝唱和名篇佳作


  中华诗城 奉节 


2017年

重庆市奉节县被中华诗词学会

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华诗城”

今天的奉节,古属夔州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

不少光耀千秋的大诗人

都曾到过这里

如李白、杜甫、王维

孟郊、白居易、刘禹锡

李贺、苏轼、苏辙、陆游等

或旅居或为官

留下无数诗篇

震烁古今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深受当地民歌感染写下《竹枝词》,至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千古传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圣杜甫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

李白三过瞿塘峡,有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流芳。


《夔州诗全集》里显示

历史上曾有1000多名诗人

在夔州写下过1万多首诗歌


▲白帝城里的诗人雕塑群

而《长安三万里》里出现的
多位唐朝诗坛巨星
都曾有过一段重庆生活

 杜 甫


▲《长安三万里》中的杜甫


“诗圣”杜甫于公元765年秋到公元768年春,在重庆奉节生活了近两年时间,期间他写下400余首诗,占了他一生诗作的1/3,数量与水平都达到了杜诗的巅峰。

在这里,杜甫完成了他最长的诗作:《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简称《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一千字,篇幅宏大,堪称巨制。此外,“诗圣”还有不少佳作留下,如《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和《夔府书怀四十韵》等。


那首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就是当时56岁的杜甫在夔州(今奉节)所作。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 白


▲《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

据记载,李白生平两次在重庆短暂停留,一次是其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借道出川,留下了诗作《巴女洞》《宿巫山下》等;第二次是“长流夜郎”时途经三峡,留下了《上三峡》《早发白帝城》等诗作。李白为重庆一共留下了20首诗歌。


公元726年(唐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到重庆时,写下《峨眉山月歌》。诗中所提到的“渝州”,正是今天的重庆渝中区。据考证,该诗写于李白出蜀途中,应该是最早歌咏渝中半岛的古诗。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另一首家喻户晓的《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而作。当时,李白被流放夜郎,途经重庆,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千古名篇,就此诞生!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群星璀璨


行到巫山便有诗

在描写重庆的诗歌中

巫山出镜率颇高


元稹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让重庆巫山人尽皆知,名扬天下。巫山的云,也成为天下至美。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从南北朝以来,缙云山就是一处名胜。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李商隐滞留巴蜀地区,收到妻子的来信,以诗作答,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历代的注家在注释“巴山夜雨涨秋池”时,大多把“巴山”释为“巴蜀之山”。有一种说法,诗人笔下的“巴山”指的是重庆缙云山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刘禹锡曾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竹枝词本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形式,刘禹锡学习其风韵音律加以吸收改造,使之成为文人诗与民歌相结合的一种新诗体。

竹枝词(选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两年忠州吏,百首盛唐诗。”公元818年(唐元和十三年),白居易被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初到时,白居易发现忠州连条能跑马车的平路都没有,不免怨叹:“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初到忠州赠李六》)

期间,他四处游览,足迹曾到过涂山寺。“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涂山寺独游》)

两年后,白居易被赦还京师,“三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临别时,难掩依依不舍之情。

别种东坡花树两绝


三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
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
花林好住莫憔悴,春至但知依旧春。
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


江峡虽险峻,青山却多情

自古以来

文人墨客以巴渝的山水人文为寄托

留下众多千古传诵的诗篇

前文所述列举

不过只是冰山一角

诗因重庆而闻名

重庆因诗而增辉



这些灿烂的诗篇

涤荡千年后

穿越时间的云雾

已然融汇在重庆的

山之间 水之间

还有每个人的心中

打动一代又一代人的似水年华

千古传颂 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来  源丨重庆共青团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周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 理想国imaginist、重庆广电-第1眼等,侵权联系删除。
编  辑丨罗   雯
初  审丨于丁丁
复  审丨李   霞
值班编委丨刘俞佟
让更多人知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安三万里》凭什么火出圈?(本文涉及剧透,请谨慎点开^_^)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