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们时代的爱与怕——科幻世界中不朽的绝代双骄(下)

2017-11-23 白衣卿相 科幻世界SFW

1961年4月12日,苏联人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外层太空,在完成1小时48分钟的飞行后,安全返回,至此,人类终于进入了太空时代。此时距离1865年,儒勒·凡尔纳发表《从地球到月球》已经快100年了,但人类能实现科幻文学中的各种想象这一信念依然像针兴奋剂,令整个科幻文学圈欢欣鼓舞,太空科幻不单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更像是一种伟大的预言了。

 

同年8月,柏林市中心筑起了高墙,两大阵营的对抗继续升级,人类的未来命运并不清晰。

 

那一年,有的人憧憬着头顶上的浩瀚苍穹,幻想着人类能继大陆、海洋后征服星空;有的人则深陷在关于未来的恐惧中,核战、核末日的想象已经被付诸文字。1961年的雨果奖获奖作品《莱博维兹的颂歌》便构建在一个被核战彻底摧毁的未来上。


1961年雨果奖获奖之作《莱博维茨的赞歌》,小沃尔特·米勒著,科幻世界2004年出版

 

毫无疑问,PKD的眼中总能看到最坏的未来。1961年,他完成了他前期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作品——《高堡奇人》。

 

小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型alternate history(常见的翻译有错列历史、或然历史、平行历史)。即如果某事没有发生或如果某事发生了,历史将会被怎样改写。

 

《高堡奇人》的故事设定为罗斯福被刺杀,二战中轴心国获得了胜利,美国东部被德国占领,美国西部被日本占领。一名居住在高堡的作家则写出了一本小说,小说故事则讲述了盟军胜利后的某种历史。于是,德、日双方都开始追踪这名作家的下落。


美剧《高堡奇人》于2015年上线


单看这个设定,会觉得非常有趣,两种可能间是否有某种联系,是否存在着联系两个世界的某个通道,以及故事的结局究竟能解开怎样的谜题。然而,第一次读这本书你并不会像读一本普通的科幻小说那样轻松畅快,PKD使用了纯文学的写作手法去经营这个故事,复调式叙事结构,多重主次逻辑的层级设计,以及含混不清的道德架构,如果你单纯从故事的角度去读,很可能只能云里雾里的叹一句,这都是什么鬼。

 

纵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可《高堡奇人》无论从文学价值还是科幻理念上都获得了一致认可,小说获得了1963年雨果奖,这也是PKD一生中唯一一次雨果奖。此时他才35岁,对比下如日中天的三巨头,阿西莫夫1973年凭借《神们自己》首次获得雨果奖时已经53岁了,而阿瑟·克拉克1974年凭借《与拉玛相会》首次获得获雨果奖时已经57岁了。如此看来,PKD真是青年得志,前途一片大好。

 

对了,1961年,此时他已经又一次离婚,又一次结婚了……他此时的太太叫安妮,这个之所以好记,是因为《高堡奇人》的题献。


自己感受:


双星闪耀的时代1962-1974

 

1960年勒古恩终于开始发表作品了,此时她31岁,几乎拥有了知识分子理想生活中的所有元素:博士学位、大学教职、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唯一的遗憾似乎便是写作之路有点不顺。

 

勒古恩早从未放弃过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尝试,但此时的她比PKD差很多,不单是天赋,也有运气。到196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之前,其实她已经完成了5本小说,还有大量诗歌,虽然在她成名之后,这些作品都得以出版,但早几年,它们都被视为没有市场前景的不成熟品。这是勒古恩后来激励文学青年时展示的一封自己收到的退稿信。



但勒古恩并不着急,和PKD需要写作赚钱养家糊口不同,用PKD自己的话说,有时他穷的连租片后的滞纳金都还不起,而勒古恩则似乎只是出于热爱而一直在坚持着做自己所喜欢的事。

 

嗯,他们永远处在生活的两极。

 

1961年起,勒古恩在《幻想故事(Fantastic Stories of Imagination)》 《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等杂志接连发表了几篇短篇幻想小说。

 

1964年,短篇小说“The word of Unbinding”发表,这是“地海系列”的第一个故事,虽然这个系列日后将成为和“魔戒”“纳尼亚”并称三大奇幻经典的超级史诗,然而在当时,也不过是杂志中作为点缀的一个短篇故事。当然,这个系列之所以在中国出名,更应该感谢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郎,他在吉普力工作室的继承者战争中选它作为自己的武器,结果惨败,气得他那本来退休的老爹又重新出山折腾了很多年。


由宫崎骏之子宫崎吾朗改编的动画《地海战记》

2006年在日本上映,但口碑不佳


1966年,“Rocannon's World”发表,这是“海恩宇宙”系列的第一个故事,嗯,这个系列后来成为科幻史上最成功的系列作品之一,但当时,也仅是籍籍无名的新人新书。

 

1968年,《地海巫师》(A Wizard of Earthsea)出版,地海系列的第一个长篇出版了,这本书获得了评论界和读者的交口称赞,总而言之,幻想文学界已经发现并记住了这个叫厄休拉·勒古恩的女作家,她距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一句话概括勒古恩的成功秘诀——“猥琐、发育、从不浪”。


回到我们的浪子PKD,1963年《高堡奇人》获得雨果奖后,他毫不念及老婆安妮长时间闭嘴为其创作所做的巨大贡献,毅然决然地与其离婚,并在一年后与第四位?我已经记不清数儿了,反正是PKD又结婚了。

 

哪怕生活中各种狗血,但PKD依然秉持着“药不少磕,书不少写”的旺盛创作欲,自1962年到1968年,他创作了大量的科幻佳作:

 

《血钱博士》(Dr. Bloodmoney, or How We Got Along After the Bomb)

 

《泰坦棋手》(The Game-Players of Titan)

 

《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The Three Stigmata of Palmer Eldritch)

 

《倒数第二个真相》(The Penultimate Truth)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也因电影被译作《银翼杀手》(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尤比克》(Ubik)

 

《死亡迷局》(A Maze of Death)


2015年由科幻世界出版的菲利普·迪克作品套装,包含此处提到的五部经典作品


几年时间,PKD比很多科幻作家一辈子写得都多,而且该阶段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属顶尖。然而问题来了,PKD过于鲜明的故事特性和过于专业的叙事结构严重影响了他的作品被接受程度,虽然海因莱因、莱姆等几位作家极力推崇,但广大读者对PKD并不买账,他的作品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岌岌可危。

 

雨果奖评选范围是去年出版的幻想文学,通过读者票选这一特殊的评奖模式,PKD一年多产的创作风格,其实降低了作品评奖时的获奖几率,比如1965年,他有两部长篇入围雨果奖,但一起输给了弗里兹·雷伯的《流浪者》。

 

接着时间来到了1969年,厄休拉·勒古恩终于攒出了自己第一件神装,输出开始爆表,变身成为了恐怖的奖项收割机。她凭借《黑暗的左手》获得了自己第一个雨果奖,第一个星云奖。


雨果、星云双奖作品《黑暗的左手》,科幻世界2009年出版


《黑暗的左手》故事发生在一颗遥远的星球“冬星”上,星际联盟特使金利·艾试图说服星球上的国家加入星际联盟。但冬星拥有独特的文化:这是一个没有特定性别区分的社会,每个个体都是无性人。作为人类的一员,冬星上的一切都冲击着特使的固有观念。面对奇特的生理差异和复杂的社交文化,在信任与背叛之间,他该如何穿越内心的冰原?

 

“科幻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和主流接近,也有一些超出主流文学的尺度,有一本书是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这本书很文学,但是对人性的描写多了一个角度,因为作品中一个人就有两个性别,这样的作品,对人性的揭露深刻多了。”——刘慈欣

 

1969年,勒古恩40岁,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雨果奖。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她真的像毫无破绽的女神,屹立在科幻文坛的巅峰俯瞰众生,再没人能撼动她的地位分毫。

 

1971年,勒古恩完成了长篇小说“The Lathe of Heaven”,故事的主人公原型便是PKD,勒古恩用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其的敬意,她称PKD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博尔赫斯”。

 

1974年,PKD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流吧,我的眼泪》(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同年,勒古恩最重要的作品《一无所有》(The Dispossessed)也上市了。

 

嗯,大概就是《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西门吹雪和叶孤城,诸葛亮和司马懿,乔丹和米勒,MOON和GUBBY,梅西和C罗,鸣人和佐助……总而言之,最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宿敌重逢了,他们终于迎来了命中注定的巅峰对决。

 

说巅峰对决其实不大合适,此时是勒古恩的巅峰,她稳扎稳打了这么多年,一步步的走到此处,大概连“三巨头”此时都无法与其争锋了;而大家都知道PKD正在某种边缘徘徊,如同小说《一块牛排》里的拳手,他迫切的需要一个胜利,找回某种尊严和肯定,维持自己继续创作的决心和勇气,如果这次输了的话,他可能很难再爬起来。

 

1975年的雨果奖颁奖典礼,此时距离1947年两人在伯克利高中各奔东西已经28年了,他们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奔行,却终于在此处重新聚首。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争夺属于自己的第二个雨果奖,其实胜负并不重要,这件事本身所能演绎出来的传奇已经如同最好的小说,其中有性格迥异的人物,跌宕起伏的经历,以及被宿命所左右的奇缘。此时的两个人是最好的朋友和知己,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称赞,但却必须在这最高荣誉前决出某种高下。

 

嗯,结果大家都知道,《一无所有》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流吧,我的眼泪》获得雨果奖提名、星云奖提名、轨迹奖提名。


厄休拉·勒古恩《一无所有》中文版,科幻世界2009年出版


后边还有很多八卦,比如PKD和勒古恩的研究生学弟罗杰·泽拉兹尼合作写过小说,比如PKD其实还有一次婚姻?比如勒古恩精通《道德经》而PKD热衷于《易经》……然而,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总结下这个故事,大概是,退学的那个被继续读书的弄死了……


厄休拉·勒古恩照片来源于chaninicholas.com


后记:

 

1.感谢陈灼老师关于PKD的年谱及作品年表,我是看到年谱后才决定写这篇关于两人生平的介绍。

 

2.还打算写一篇关于两人具体作品的介绍,具体分析两人的作品,证明他们的价值和地位。

 

很认真的完成了既定计划,写了两人的作品分析。(敬请期待)


本文已获得作者白衣卿相的授权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去菲利普·迪克的疯狂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