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作 | 上海南京西路绿地更新设计:城市中心的线性花园 / VIA维亚景观

有方空间
2024-09-04

△ 绿地中的亲子活动  ©Sensor Images

设计单位  VIA维亚景观

项目地点  上海市南京西路

项目规模  约3700平方米

竣工时间  2019年12月



南京西路绿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永源路交叉口,该项目始建于2008年,当时按照临时绿地的标准进行建设,除南京西路沿线处的小型广场节点与一条深入绿地的园路外,其余空间皆以繁杂的传统绿化搭配为主。

10余年后,绿地内常绿乔木高大阴翳、缺少丰富的植物季相表现,园路狭窄下凹,环境品质较低,空间感受消极,与上海市南京西路商圈的整体氛围格格不入,已无法承载周边市民的绿地游憩需求。


△ 项目区位  ©VIA维亚景观

△ 更新前基地现状  ©VIA维亚景观

而依据上海现行绿化管理要求,绿地中大量的主要乔木必须保留,于是其中活动休憩场地的拓展与塑造便大大受限。同时,由于绿地内的保留变电设施尺度较大,在空间上又进一步限制了可更新提升的景观范围。


然而,表面上多处受制的现实困境,通过多维度的限制性要素叠合分析,项目更新设计的策略反而变得十分清晰,即:基于“一条园路的重生”来创作魔都中心的“线性花园”。


△ 南京西路绿地更新策略与设计手法  ©VIA维亚景观

△ 南京西路绿地整体鸟瞰  ©Sensor Images

△ 南京西路绿地内部景观  ©Sensor Images

首先将平行于永源路的现状园路作为线性基础,并以1米的宽度为线性模数,通过4条1米宽的直线线型在平面上进行从聚到散的组织,适当拓宽园路,并形成园路重生的基底。


随后将不同的景观要素依据行为合理性,交错地附着在线性空间中,并通过休憩设施(坐凳、花池等)与场地在同一线性关系上的空间折叠与材质连接,形成平面空间上的曲折和竖向空间上的趣味。


最终实现以线性空间为更新设计的唯一逻辑,将不同材质的铺装、坐凳、花池、整形灌木、观赏草、新增特征乔木、景观照明、文化地雕等诸多景观要素,通过最简洁的方式一体化整合表达。又以同样的线性逻辑将沿南京西路的绿地入口区域设计为更为开放的绿色小广场,引导市民与游客进入南京西路绿地的线性景观空间,进行动静有别的游憩活动。

 
△ 空间生成逻辑  ©VIA维亚景观


△ 绿地入口处俯瞰的线性逻辑   ©Sensor Images


△ 绿地核心区俯瞰的线性逻辑   ©Sensor Images


绿化景观季相表达单一是项目现状的另一大弊端,设计团队在本次更新设计中将樱花的春景、紫鹃的夏景、粉黛乱子草的秋景、常绿整形灌木等绿化特征一并融入线性表达逻辑中,使得更新后的南京西路绿地成为真正意义上魔都中心的“线性花园”。

 
△ 樱花成为线性景观空间的主要绿化景观界面  ©Sensor Images

△ 粉黛乱子草与花灌木融入整体设计逻辑  ©Sensor Images


在南京西路绿地更新后的归属感营造,一方面依托于融于南京西路整体商圈风貌与氛围的特征线性景观,另一方面则由基于简洁又富于变化的线性空间所激发的全年龄段多元趣味活动来达成。


△ 在绿地宽阔处的滑板少年  ©Sensor Images

△ 在绿地深处休憩的老人  ©Sensor Images

△ 以线性逻辑表达的文化地雕  ©Sensor Images


因此,南京西路绿地在更新完成后,也成为周边市民在疫情期间的一处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于是,更新后的南京西路绿地不仅是魔都中心的“线性花园”,更是与市民行为相融合、可阅读、能互动的“空间文本”。

△ 南京西路绿地夜景   ©Sensor Images

△ 融入线性逻辑的景观灯光  ©Sensor Images

△ 特色庭院灯设计  ©Sensor Images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市南京西路绿地更新设计

设计单位:VIA维亚景观

主持设计师:孙轶家、周密

设计团队:孙轶家、周密、妥朝霞、盛云琦、马丽、张亮、施曼婷

业主单位:上海市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

施工单位:上海静安园林绿化发展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徐越峰(OUI light)

设备顾问:胡婕、秦勇

灯具设计:VIA 大概造作

施工图协作: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Sensor Images

项目规模:约370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8年8月

竣工时间:2019年12月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李敏

 

本文由VIA维亚景观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点“在看”,为好设计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方空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