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QQ二十周年,你是否真正认识“轨迹”里的自己? | 青晚报

中大青年 2022-06-11


温馨提示:本文配合音乐食用,体验更佳噢 :P 

👇


几天前,“QQ个人轨迹”的H5悄然上线,勾起又一轮集体回忆。

盯着手机屏幕的你,是否也在怀旧大部队里呢——

 

(QQ个人轨迹) 


与此同时,网易新闻的个人“饲养手册”也风靡朋友圈,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性格测评、APP年度报告,以及各式各样的好运签。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从1999年至今,QQ陪我们度过了二十个春夏秋冬。身处平行时空的陌生人们各自生活着,一边回望过去,一边忙碌当下的事情,不知不觉闯入“十八周岁”的成人世界里。也许期待已久,也许措手不及,但无论如何,当我们回翻网络世界里的青涩(xiu chi)记忆,都能清晰看见自己的成长轨迹。

 

▲下面这些“暴露年龄”的事情,你中了几条?


🐧

每天上线和朋友比QQ等级

期盼小星星早点变成小太阳


(QQ界面截图)


🐧🐧

你领养的第一只QQ宠物的名字叫什么?

他/她“结婚”了吗?


🐧🐧🐧

每天“兢兢业业”经营QQ农场

起早贪黑,种菜偷菜


(QQ农场截图)


🐧🐧🐧🐧

那些年空间里成百上千条(幼稚的)说说、日志

如今还有脸看吗?


(QQ空间截图) 


从各大APP的年度个人报告,到扫码测试个人“饲养指南”,再到QQ20周年的个人轨迹H5,究竟是什么触动了大家的内心,引起大面积转发分享呢?小青采访了几位热心网友,下面是他们的回答:

 

【热心网友A】

我是08年注册的。看完了很感慨……

我现在还在用qq刷空间,感觉用朋友圈和qq的是两波不同的人,所以现在还在一直用qq哈哈哈哈哈哈哈

还是喜欢空间多过朋友圈好多好多

噢?

我没有转发,因为我觉得朋友圈的人不太懂空间的感受,没有转发到空间是因为我觉得玩空间的人大家感受都是类似的(互相理解的)

感觉QQ那边一般是旧友,

微信这里新朋友多一点,是吗?

嗯嗯,不过我旧友蛮多也加了微信的

我经常去看我自己的相册,

说说日志每年也翻一翻

唔哇

高中的时候觉得有些说说有点羞耻曾经删了,

后来不舍得删就锁起来了(感觉自己老了)

我之前也有过狂删说说和日志的一段时间,

但是后来也舍不得,锁了

一模一样哈哈哈哈哈XD


【热心网友B】

请问是什么触动了你,让你把

QQ个人轨迹分享到朋友圈呢?

我觉得还是分享个人生活……

就那种想表达自己,解释自己的感觉


【热心网友C】

作为一个再也不怎么用qq的人,看了以后好羞耻……回去看以前的东西觉得自己好傻好幼稚orz



综合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猜测:由回忆产生的情感共鸣,是用户参与分享的重要动因。而在情感触动带来的“激情分享”背后,不仅藏着人类渴望被理解和认同的社交属性,更包含着我们强化自我认知的需要。或许QQ以后再无QQ,但如果QQ不存在,也会有另一个相似的软件和产品,哺育着用户的心理需求。

 

这些风靡社交软件的H5产品,除了满足用户对生活记录的隐形需求之外,恰好也切中了青年人“迷茫”的痛点——在捧腹大笑和愉快分享的同时,我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找寻。

 

读到这里,再仔细听听开篇曲目的歌词吧。

——巧合的是,这首《找自己》发行于1999年。


(网易云音乐歌词截图)


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当下,一部分年轻人开始追寻“活着”的精神意义。我们不单纯满足于吃喝玩乐的快活,还想认真“做自己”。然而再追问一步,什么是自己?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所幸大家一直在路上,没有停歇——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点,但其实参与测试、回顾个人轨迹,以及转发分享的全过程,都是对自我的找寻和肯定。

 

“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认可什么、希望接近什么,这一切最终形成我们想找的那个“自己”。网络账号的回顾和盘点只是一种表面的数据统计,所谓“测试”大多也只是算法的随机拼凑。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回忆。当我们回望过去时空里的自己,恰恰加深了对“我”的认同感。而那些“很准”的标签,反过来也促成了新一轮的自我认同强化。在这个双向(乃至延伸到我们与世界的多向)互动过程中,成长是注定的结局。


你找到心爱的自己了吗

别着急,我们一起找寻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南校食堂攻略 | 光影


小时候,你抢到过电视遥控器吗? | 青晚报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微博

今日小编:陈子怡、邢逸飞

初审:郑梦婕

审核:刘洁予、马明辉

审核发布:钟一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