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本土原创音乐剧,你看过吗?| Insight

中大青年 中大青年 2022-06-11


中青记者:阮湘渝 刘紫芹 王安琪

责任编辑:李思竹 薛晓楠


音乐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实景拍摄的电影相比,它更强调以音乐、舞蹈和剧情的融合和抽象的表达方式与观众产生共鸣。许多优秀的引进作品一度在国内掀起热潮。近年,本土原创音乐剧也在蓬勃发展。独具上海味道的音乐剧《爱在星光里》,以及由方文山和曹轩宾联袂打造的历史音乐剧《屈原》等,刚刚结束2019年的巡演,收获不少好评。

 

(《屈原》,图源:中华网)


01

国产音乐剧来路


音乐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西方。长期以来只在贵族阶级流行的古典歌剧不能满足逐渐壮大的市民阶层的艺术需求,更加平民化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1728年的英国,一部汇集了当时众多音乐小调、讽刺统治阶级腐朽制度的作品《乞丐歌剧》诞生,被认为是现代音乐剧的先驱。从轻歌剧、喜剧和小歌剧流行到《演绎船》等作品出现,音乐剧在19世纪的欧洲和20世纪的美国分别经历了成型和成熟的阶段。至今,这种集音乐、舞蹈和对白于一身的艺术形式仍在发展中。


(《乞丐歌剧》,图源:国家大剧院官网)


最早的国内的音乐剧在引进外国音乐剧作品的基础上加以本土化。[1]自80年代以来,大量外国音乐剧如《异想天开》《妈妈咪呀!》等引入国内并获得大量关注。同时,原版引进的音乐剧又进行了中文编译重排,如2011年上演的中文版《妈妈咪呀!》等。这不仅更好地迎合了国内观众的视听需求,也是本土音乐剧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在引进的基础上,国内也开始探索原创之路。本世纪以来,原创本土音乐剧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优秀作品如《蝶》《金沙》等。

 

(《妈妈咪呀!》,图源:东方网)


音乐剧在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经历了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的过程,在唱法舞蹈人物扮相舞台设计等方面都有体现。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会长王道诚认为,本土音乐剧的根源其实是遍布在各地的民间戏曲艺术,包括以历代民间百戏为代表的写实歌舞剧和以昆剧,京剧等各地戏曲为代表的写意歌舞剧。在西方音乐剧传入的影响下,这些元素被融合,不断发展为本土音乐剧。本土音乐剧不是对西方音乐剧的模仿描红,而是在传统戏剧艺术上的现代化发展,这也是中国本土音乐剧与西方音乐剧不同的原因所在。[2]如今的中国音乐剧更加倾向于在西方元素上加上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融合了许多中国杂技动作的《梁祝》,以及大量民族元素和古典舞蹈的《茉莉花》,还有许多加入了红色革命元素的音乐剧作品。


(《梁祝》,图源:百度)


02

今天惊艳的她


音乐剧现今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人不再满足于单纯地引入或译配外国音乐剧。中国音乐剧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仅2018年上演的原创音乐剧就有50部。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也在中国音乐剧中融入中华优秀经典民族精神东方美学等新内容,形成作品如展现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音乐剧《国之当歌》、取材于中华经典的音乐剧《诗经·采薇》等。舞台光影一次又一次的流转见证了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初探与成长


今天的中国本土音乐剧,已是惊艳十足的模样。


(《昆仑神话》,图源:闽南大戏院官网)


《昆仑神话》围绕现实爱情故事和昆仑山上古神话来展开一场古与今、天与地之间的穿越来往。至今,这一出探寻了中国文化遗产神话文明中国古典理念的音乐剧已经在全国巡演百场。


(《西厢》,图源:北京日报)


《西厢》改编自中国四大古典名剧之一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融合了中国经典的戏曲西方流行音乐元素。借鉴戏曲元素是《西厢》的一大特点。导演赵永斌称,有些片段对照着原著一字未改。新旧结合更好诠释古典韵味——这样在现代音乐中加入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音乐剧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广泛称赞


“血肉之躯筑屏障,掩护中央渡湘江,星星之火再燎原,凤凰涅槃共产党!”2019年9月在广西首演的这部《血色湘江》以红军烈士陈树湘为原型,讲述了1934年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故事。

 

(《血色湘江》,图源:桂视网报道)


除了这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的音乐剧,国内各地地方特色音乐剧也别具一格——四川话音乐剧、东北话音乐剧、粤语音乐剧……


粤语音乐剧如《朝暮有情人》《声梦情缘》《顶头锤》《夜半歌声》《加餐餸》等融合了粤语现代音乐当地文化故事等元素,甚至加入了说唱、摇滚等演唱形式。其中浓郁的粤港风情、亲切的粤方言,和具有人间烟火气的故事情节令观众为之动容

 

(图源:广州大剧院微信公众号 )


在音乐剧《加餐餸》中,“加餐餸”是岭南俚语,意思是“加顿饭菜”,人情味扑面而来。《加餐餸》本身也是一个围绕广州特色菜式烧鹅展开的故事。纵是鳏寡孤独,但左邻右里,温暖长存。这里面的人间烟火气,在下面的唱段里格外明显——


大过冬,肚空空,逢年过节馋虫动

羊肉鲜,肥鱼美,尽数不如烧鹅好

大过冬,勿空空,不许良宵成遗憾

没远亲,有近邻,人在一起加餐餸

——音乐剧《加餐餸》数白榄


(《加餐餸》,图源:广州大剧院微信公众号 )


三年制作,《加餐餸》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古装音乐剧,在《加餐餸》的售票页面可以看到“粤语演出,中文字幕”的提示,11首粤语歌曲也为其添色不少。粤语音乐剧在引起粤方言地区人们文化共鸣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对粤语文化有了不同维度的体验,更让粤语走出粤方言地区,甚至走出国门。如粤语音乐剧《声梦情缘》在加拿大上演。粤语音乐剧粤语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加餐餸》导演Kael说:“其实我们也担心不懂粤语的观众因粤语演出而却步,但我还是希望用粤语去讲述。”他还谈到,“我认为,每一种方言都值得尊重,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点宣传,去留住一点记忆,执导《加餐餸》就是一个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的古韵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地域特色……尽在本土音乐剧的一声一绎一舞动中。


03

花开遍地,春色满园


随着国产音乐剧兴起,音乐剧表演不再仅仅是职业演员们的专利。人才辈出的高校中也出现出了一批制作精良、意义深刻的音乐剧,其中星海音乐学院的《华年叙》于2019年6月完成了首场演出。新浪网这样报道:“这部2个小时的音乐剧不仅门票售罄,更吸引了不少观众全程站立观看演出,并时时报以精彩的互动。”


(《华年叙》,图源:新快网)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大学原创音乐剧,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往事歌谣·新赏》、北京大学的《大钊先生》等。


(《往事歌谣》剧照,图源:搜狐网)


(《大钊先生》剧照,图源:红星新闻)

最后,看到这里的你,有没有对国产音乐剧产生兴趣呢?

参考资料:
[1]黄斌圆.中美音乐剧的发展现状及社会意义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9(04):3-4.
[2]王道诚.音乐剧的前世今生(搜狐新闻)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停课不停学”——大学生在家学习的日常 | 青晚报

平板电脑:“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 中青报道



今日小编:陈茜、刘旻
图文来源:国家大剧院官网、新快网、搜狐网、
北京日报、中华网、东方网、百度图片、
闽南大戏院官网、桂视网、微信图片
初审:郑梦婕、万永昊
审核:刘洁予
审核发布:马明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