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赤诚为民写春秋——记梅水乡竹山村第一书记杨幸林

2017-12-08 何昌盛 李茜 上犹新闻网


杨幸林为贫困户收割稻子

“杨书记不仅送给我优质稻种子,还下田帮我收割水稻,这样的干部真难得!”

“他还给村里装上了路灯,我们的出行方便多了!”

“是杨书记鼓励我多发展产业,我今年才能够脱贫。”

近日,笔者走进梅水乡竹山村,提到杨幸林,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点赞。杨幸林,1964年出生,宜春高安市人,是省粮食局派驻竹山村的第一书记,虽然今年50多岁了,但干事创业的热情依然不逊于年轻人。


“就想为基层群众干点事”

杨幸林帮助村民搬运物资

今年1月,担任省储粮管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的杨幸林,主动请缨,来到梅水乡竹山村担任第一书记。

很多人纳闷,本可以舒服地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上班,坦然退休的处级领导,为何会愿意来上犹的小乡村担任第一书记?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来这里,不图名,不图利,只想在临退休前下乡为群众干点实事。”杨幸林的话语道出了朴实的为民情怀。

杨幸林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竹山村地处于县城与梅水乡政府之间,距县城7.5公里,距乡政府5公里,全村共有农户398户、16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09人。

到村不久,杨幸林发现,村部去往油岭组的道路虽然硬化了,但弯多且急,坡度大,加之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坑坑洼洼。到了夜晚,黑灯瞎火的,不少村民骑摩托车回家时还摔倒了。

一定要安装上路灯。杨幸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马上向省粮食局打报告,争取项目资金17万元,在全长4公里的村道上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如今,竹山的夜晚,一盏盏路灯亮了起来,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村民出行的路,也照亮了杨幸林为民的心。

“多亏了杨书记,现在有了路灯,我们晚上骑摩托车回家安全多啦!”油岭组的村民逢人就叨叨。

他还争取资金7万元用于拓宽村里的通组桥,免费向全村发放“消防水 37 27659 37 10425 0 0 5064 0 0:00:05 0:00:02 0:00:03 5063”410个,送上价值2.15万元的毛毯和大米、食用油等物品,开展节日慰问送温暖和访贫问苦活动……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事情虽小,但深深烙在了群众心坎里。不到一年时间,“杨书记”的称号已家喻户晓。

“杨书记平易近人,毫无架子,非常实在,干的都是实事、好事。今年以来,已经为竹山村争取了100多万的真金白银。”村党支部书记薛家万夸赞道。


“干部要勇做攻坚的‘主心骨’”

杨幸林召集村干部及贫困户代表开展乡间夜话活动,倾听群众意见建议

刚到竹山,看到村部外墙粉刷脱落,办公设施陈旧,杨幸林心里不是滋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村干部队伍,还村民一个干净美丽的乡村环境,。

说干就干。他从扮靓村部、建强支部入手,一方面积极联系省粮食局,争取项目资金近20万元,通过粉刷、装修村部、购置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设备、平整硬化地面、打造“农家书屋”等,对村部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改善提升。如今的竹山村部,白墙灰瓦,崭新的办公设施,鲜亮的制度牌,舒适的办公环境,村部面貌焕然一新。

另一方面,完善和落实“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制度上墙,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今年“七一”期间,作了《党员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专题党课,强化了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意识。近日,他还将组织党员入户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年来,党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党员模范带头,带领村民清理门前屋后垃圾杂物,拆除‘空心房’,改善村容村貌。此外,杨幸林争取资金8万元,在村通组路沿线闲置的水田里种植油菜,油菜的收益归群众,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村民要想脱贫,要从抓党员示范带头做起。对此,杨幸林鼓励支持党员薛声锋发展物流产业,将村里的优质稻米进行回收,包装后销往农庄和外地。今年,预计可回收4000多斤,不仅扩大了竹山优质稻米的品牌,还为农户增加了收入,增强了脱贫的信心。

扶贫先扶智。他十分注重关注贫困户子女入学状况,亲自排查了竹山村每一户孩子上学情况,杜绝因贫辍学。今年,杨幸林代表省粮食局捐助4000元,支持梅水乡政府开展“2017年大学新生资助活动”。此外,为竹山村今年考取大中专院校的7名新生送上助学金5400元。

“我们干部要勇做攻坚的‘主心骨’。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有所变化,留下一支有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杨幸林说道。


 “我想让群众‘腰包’尽快鼓起”

杨幸林组织召开会议,倾听意见建议

初来乍到,杨幸林就深入竹山村调研,经常与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沟通、交流,与村民面对面谈心谈话、拉家常,全面了解掌握竹山村基本情况、贫困状态、致贫原因等,针对竹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年度帮扶计划。

竹山村山多地少,有1689人,耕地890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杨幸林发现,由于产量较低,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益不好。

对此,杨幸林发挥单位资源优势,结合竹山村的土壤特性,积极争取“两优5867”优质水稻良种340斤,价值1.87万元,免费向全村发放,带领村“两委”干部上户宣传,号召大家多种水稻。同时,还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水稻管理技术,提供环保农药、拓宽销路等,为农户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优质服务,消除后顾之忧。

杨幸林向群众介绍优质稻的优势

贫困户创业有舞台,就业有平台。优质水稻种上去后,不仅虫害少,而且亩产量也由原来的800斤,提高到了1500斤,几乎翻了一番,亩产增收1000多元。同时,探索实践“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以承包管理、土地入股、就业务工等形式参与。种植水稻的效益出来了,群众的积极性瞬间提高不少。如今,全村大部分都种上了优质水稻,还在油岭片建设280亩的优质稻基地,其中链接贫困户26户,户均增收2000元。下一步,他还打算免费向全村发放400多元的科学储粮仓。

“杨书记带来的优质水稻就是好,亩产高,今年我家的粮食比去年翻了一倍呢。”中村组的刘景玖乐呵呵说道。

特色产业与传统产业齐头并进。竹山有养殖鱼苗的传统,全村有大大小小的鱼苗养殖户40户。为进一步壮大竹山片区鱼苗、黄鳝养殖基地,杨幸林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同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上户做工作,流转一批低洼水田开发生态养鱼。同时,组建专业合作社,获得的效益由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分红,既发展集体经济,又促进农户增收,达到双赢的效果。

此外,他坚持用好用活现有产业帮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利用屋顶和房前屋后的空地安装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引导农户因人制宜发展养牛、养鸡、香猪等小农产业,形成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的喜人局面。

“我就想让群众尽快鼓起‘腰包’。农户有了产业,脱贫才有希望。如果能带动发展一批产业,我也不算白来。”杨幸林信心满满地说道。

如今的竹山村,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干部群众意气风发、干劲十足,昔日的贫困小山村正在发生精彩“蝶变”。



来源:上犹新闻网

作者:何昌盛 李茜

编辑:罗江华

审核:赖慧


征稿启事

上犹新闻网及其微信公众号是由上犹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承办,县委网信办具体运营的官方媒体。为更加贴近生活、服务网民,为广大网友提供更多更全更好的新闻资讯,让更多的读者参与新闻互动,欢迎各位网友、摄影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向我们投稿(图片、文字、短视频均可)或提供新闻线索,投稿邮箱:syxwxc2014@126.com,联系电话:0797-8539550。

更多上犹最新资讯,欢迎点击上犹新闻网(www.jxshangyou.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