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象公会黄章晋:经营一群中国最聪明的人也是件很苦恼的事

2016-07-12 永迪 创业邦杂志



在创业邦与华章出版联合举办的“新内容创业公开课”上,大象公会创始人黄章晋聊到了自己的心得:除了内容本身的价值,如何深度进行用户运营。他的全程演讲可用坦诚、谦虚来概括。


以下,邦哥将此难得的干货毫无水分的呈现给你们。邦哥小声提醒你:此文精彩程度堪比创业邦联合华章出版的《新内容创业》一书。




当时我看到主题:“比经营内容更重要的是经营你的粉丝”,觉得脸上特别烫。这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吗?在这方面我是一个典型的白痴,一直想找一个老师给我们上课。大象公会除了内容本身的价值还需要和深度进行用户运营,这其实我也不懂,还不如讲一下我的困惑,或者做的如何糟糕。


重新来过,我会做一个更轻松的号


比经营内容更重要的是经营你的粉丝,我觉得我隐约感觉到了。比如,我们微信用户数100多万,因为是公司号,不能给打赏,现在只有广告收入。但我发现比我们粉丝数少的号,因为他们类型比较垂直,所以广告收入可能比我们还高一些。


另外,我们在定位上把自己架的很高,接壤的时候非常不好接,一篇软文可能要花几个星期想破脑袋,昨天晚上我一直想我们的软文该怎么写。


如果可以回过头来做一个更轻松的号,我想我不会做这样一个号,从收入的角度来说。

因为做一个相对来说更垂直,完全是个人,而非机构型出现的号,只要到了机会,你想怎么样写就怎么样写。但是,我们一贯把自己的文章写特别严肃,特别认真,想要过渡到网络的时候就会特别痛苦,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解决,困扰到现在。


生产反人类文章促成用户两千万


其实那天和创业邦聊,问我如何做传播,很多同行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大概明白一点,其实我们也好奇。因为涨粉其实也是和运营有关的。比如说,怎么样发红包,怎么样找一些有传播节点的人帮你去推广,老实说这是我们用户涨到80万之后才知道的事。确实很笨,因为我们就是实打实的是一个编辑部,和一个公司的距离有点远。而且我们在行和擅长的就是把内容、一篇文章在做的时候,能够预先估计到它的传播量。


我们也看到一些同行,一些视频类涨粉涨的非常快的一些号,还有短期涨的特别好的个人公众号,它确实有一定的技巧。但是奇怪的是它的转发率,有一些第三方的统计,它的头条是10万+的。但是,第二条的数字只有两万,这显然不对。比如我们头条一般14万左右,第二条一般5到8万之间。另外,一般80%的阅读发生在头24小时里面,但也有一些80%的内容可能是在24小时到48小时之后完成大部分点击。这是我后来听他们讲,你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怎样的传播。


我们最近一年比较幸运一点,刚诞生那会儿,微信公众号用户可能不到一千万,但是现在到两千万了。其实我们进到微信的时候,微信公众号已经折叠了。作为后来者,可能就是因为生产这种反人类的文章,所以有很好的传播力。因此我们一门心思在想怎么样去把明天的空填上,所以运营做的非常非常差


如何解决直男用户占比大的问题


我觉得可能比运营内容更重要的是运营粉丝。我们至今为止做不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粉丝的构成比较难。


我们第一年的时候,统计的后台数据是女性用户只占22%,然后用了两年的时间,今天我们终于把女性用户的数据提高到40%。


为什么说我们是一个典型的直男趣味的读物。我们做过一个问卷调查,收到7000多份问卷,我们的典型用户在25到35岁之间。如果考虑到对这个问卷最有兴趣的人是偏年轻的这个因素,那其实我们用户的年龄可能比调查报告的年龄还要更大一点点。也就是说,我们大头用户都不属于狂热型的用户。通常情况下,如果谁抓住25岁以下的用户,你才可以说那个粉丝是可以运营的。好比Tfboys、鹿晗、吴亦凡,这些粉丝显然好运行,因为年纪很轻。但是,你说喜欢刘欢的粉丝,你怎么去运营他们,他们可能不太疯狂。


我们之前搞了一次读者见面会。那些读者里,五个人至少有两个是社科院的,研究机构的特别多。我们自己的读者他的口味也明显属于不太容易脑袋发热的人群,我们做了调查,看他们读什么样的媒体和公号。结果发现他们和公号重合度最高的一个是Google,另一个是知乎。这种类型的人非常不太好用“运营”这两个字。所以,我想不是我们团队水平太差,是兄弟们实在搞不定这些人。


再举个例子,早期时候我们互推的这些公号们还是和我们的调性比较匹配的,到后来我们发现自己觉得那个调性跟我们相符的那些公号们,他们粉丝比我们少,推起来不太合算,他们几千粉丝,相当于我们帮他们打广告一样。和我们相同的推了一圈之后,你发现也没有什么可推动的。


所以,当时罗辑思维他们运营团队一个小孩跟我讲,说他们做的是社群,他给我讲了很长时间,我半个小时也没有理解什么是社群?跟歌星的粉丝不是一样的吗?我不太理解。我们后台也试图搞了一两次活动,确确实实我们缺少那样的勇气把用户当成25岁以下的小孩去运营。


所以,到目前我自己觉得可能粉丝能不能运营这件事和你吸引的是什么人还是有关系的。


我们当初没想这个事,刚开始是做内容。然后你对外宣传有100万粉丝的时候,好像广告商也不是特别在意,你的垂直性在哪儿。像粉丝运营的好的那些同行,他们的一些手段,出于我们自己团队的构成,是不太敢做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这个能力做的。


所以,刚才我看到这个主题分享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把我们做的讲完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做?我期望于问答环节,希望通过问答的过程受到一些启发,不是说问我,希望是大家有机会给我提出一点参考和指导。我先讲到这里,让大家失望了。

 

看完整个干货是不是觉得屋里黄老师,诚恳又可爱?反正,邦哥是被黄老师圈粉啦~


如果这些大咖的分享有兴趣

不妨关注我们的新书《新内容创业》



以及近期推出的“新内容创业”微课

由创业邦执行总编李劳主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