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创业到底该怎么做?奥迪创新实验室邀请顶级VC坐镇总决赛

2017-12-20 大邦 创业邦

12月15日“2017奥迪创新实验室”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圆满落幕。大赛历时4个月,联合IDG资本、北极光创投、君联资本、峰瑞资本、戈壁创投以及线性资本6家国内一线投资机构,从1125份BP里,决出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数字化零售、移动出行四个领域项目的冠军。


12月15日当天,会议还请来了创业邦董事总经理&天使基金合伙人方平潮、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蒋涛、IDG资本董事王辛、君联资本执行董事范奇晖、线性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淮作为圆桌对话的嘉宾。


犀利观点如下


电动汽车、智能汽车对传统汽车的冲击,就好比当年苹果对诺基亚的冲击。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想要成为汽车行业的苹果,不太现实,“该抱大腿,抱大腿”。


苹果不是手机行业的外来入侵者,小米才是。


创业要聚焦,什么都想要,一定不会赢。


站在巨头的“对面”创业,就是自杀行为。创业者需要找准巨头与巨头轨道中间的点切入。


BAT等互联网巨头,只会给汽车赋能,而不是取代车厂。

 

 

以下是精彩对话内容:


【新兴技术如何能够融入到整车厂的整体体系中?】


董芳(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部部长):首先请问周总您怎么看待新技术的发展给车厂带来的影响,奥迪在自主研发、采购等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洞察和举措?


周学莲(奥迪中国采购部总监):中国市场创新氛围非常活跃,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并且寻求和其他创新创业企业的合作,保持奥迪活力和创造力。


奥迪创新实验室见证了非常多优秀创业者,从不同角度切入无人驾驶提供解决方案。奥迪采购部作为一座连接桥梁,需要不断地将项目输出给奥迪总部,并在以后的产品里并得到体现

 

创业者要想做汽车领域的“苹果”,没那么容易


董芳:在各位VC看来,带着新技术进入赛道的创业企业,和整车厂双方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对于整车厂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机会,还是更大的威胁?


蒋涛:从VC的角度,我们希望天下“乱”一些,电动车与智能汽车对传统汽车的冲击很大,可以类比当年的智能手机对诺基亚一系列传统手机的冲击。当然若原有品牌对科技创新有非常好的把握,也能很好地做下去。


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想成为汽车行业里的“苹果”不大可能,创业者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与愿意拥抱新技术新变化的整车厂产生合作,会更加现实


李丰:拿智能手机举例,苹果原来是做电脑的,到iPod,再到后来颠覆了手机市场,这并不是纯粹的外行跨界颠覆。包括国内市场的华为、VIVO、OPPO,华为是从智能硬件一步步跨越的,后两家一直是做手机。这样来看,这些企业要么是从既有的技术慢慢过渡,要么就一直从事这个领域。


唯一一个外来者其实是小米,但我不知道这种外来者会不会发生在汽车行业。汽车行业的壁垒相对手机市场来说,壁垒要高一些。若存在,会存在哪里,能使外来者在短期内快速成长?这需要思考。


范奇晖:创业要看站在哪个角度出发,不同的思路决定你如何融入这个体系。切入OEM(主机厂)与移动出行的做法完全不同。为OEM合作,需要考虑的是,从哪个角度切入是汽车的体验更优化。而移动出行领域,可能会更加看重出行的时间、效率,具体是什么车可能不会那么重要。

 

董芳:就汽车领域而言,在与未来核心技术的结合中,传统企业有哪些瓶颈、困难?


蒋涛:最大的问题是思路问题,能否突破传统的思路去思考,很重要。诺基亚开始认为苹果手机不耐摔,电池不经用。


后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未来3年要上市的产品都已经研发好了。重新找团队研发都需要2年的时间,所以人才很重要。


除了自己有团队做之外,和我们资本一起做一些投资,也是比较好的思路。


李丰:是什么东西造成了一旦习惯养成就再也回不去了呢?以苹果为例,苹果首先从相机、屏幕上做了突破,带来了非常优质的体验,使用户产生了依赖。    


我自己有一辆电动车,从用户角度看,电动车好处先是省钱,而且驾驶性能体验也进行了升级。    


传统车厂需要判断,这些事情里,哪些是会像苹果手机的大屏、相机功能一样,可以颠覆用户使用习惯,且一旦习惯养成就再也回不去的。


范奇晖:大公司突破以往思维模式去创新,难度非常大,否则也不会有创业企业的机会。大企业需要改变的是,需要思考年轻的用户在想什么。


另外,我们的产品研发链是不是可以改变?比如,传统车企在做百万级别量产,是不是可以改成以千辆车作为门槛,开始量产,看看用户们的“口味”到底如何。

 

创业者如何玩,才能有戏?


董芳:创业企业如何主动探索新机会,利用奥迪这样整车厂的资源优势,更快地与整个产业接轨?


范奇晖:在中国,要抓住中国的市场机会,站在全球的角度去做。


另外,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为OEM服务还是出行做服务,想清楚再去做,事情会变得简单一些。


蒋涛:从大趋势来讲就是aces(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共享汽车)如何更好的与整车厂合作。另外,有哪些新的机会可以颠覆掉传统的模式,买车的方式会不会发生变化,也是需要思考的。


周学莲:作为已经有百年历史的高端汽车品牌,奥迪一方面积极努力地寻找新技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识别哪些技术是适合我们目前发展的速度的。


互联网公司参与造车,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我们也很愿意去改变,但是需要一定的周期性,有时候新技术在主机厂角度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时间、空间,才能慢慢的产生合作。


 

【汽车工业数字化生态系统】


方平潮:汽车领域内的玩家,包括滴滴这种独角兽,奥迪这种车企巨头,还有初创企业等,在“数字化生态平台”里边,这些企业有着什么样的机会?


杨骏:滴滴的使命是“让出行更美好”,所以滴滴连接一切出行方式,2017年我们也连接了ofo。


目前,滴滴平台注册汽车2800万辆,服务4.5亿用户。滴滴保持开放心态,愿意开放一部分出行数据,与创业者进行合作。


王淮:理念上来说,创业者往前看的时候,总实在纠结当中找希望在哪里。但几年后你会发现,现在的大公司都是小公司成长起来的。所以我觉得小公司永远都是有机会的,我们要乐观的对待今天的小公司。


方法论上来说,如果创业者站在巨头的正对面,那就是自杀行为。和其他企业没有差别的事情也不要做,创业者需要找不一样的角度。巨头和巨头碰撞犹如两个黑球碰撞,找寻两个轨迹中间的点切入。  


另外就是聚焦,钱、数据量、人才等每样都去拼,不会赢。要聚焦,才能做好。创业前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一家独大,合作很重要。


王辛:宇宙会不断地爆炸裂变,产生新的中心点,也会有许多围绕太阳的小行星。创业也一样,新的机会永远存在。如果创业企业有机会加入快速成长的巨头阵营中,成为生态里边的环节,是很好的机会

 

方平潮:杨总是否可以分享下滴滴是如何思考生态系统战略的?目前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又将计划有哪些布局?


杨骏:滴滴业务很聚焦,聚焦在在出行领域。如果说让出行服务的更美好方面,滴滴无边界。


短期来看,在生态上,滴滴希望做新能源汽车的推动者。2020年前,滴滴平台要提供100万辆的纯电动车。


在电池生命周期的管理、公关充电网络建设领域还存在相当多的创业机会。

 

汽车领域创业需要很强的参与感,否则就连BAT也挤不进去


方平潮:各位VC看到了哪些企业是擅长构建汽车生态系统的,BAT等企业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吗?


王淮:我们在这块做的不是很多,投入太大,主动放弃了。这个领域确实蛋糕很大,但是门槛也超高。 

 

BAT这种企业,也不是说后期发力汽车领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若战略初期没有很多的参与感,后期也没他们什么事。汽车领域需要很强的参与感,短期不参与可能差距不明显,但是2-3年之后会看到差距。


王辛: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要围绕着自己的核心运转的,腾讯在社交工具,阿里在电商平台。每个公司都有边界,边界也有瓶颈,大家不要太恐慌。


这些企业偏向互联网属性,离车最核心的东西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会替代车厂。包括百度也只是赋能车厂,而不是取代。   

 

方平潮:如果奥迪这种行业巨头牵头搭建生态平台,各位对这样的平台有哪些期待,有什么建议能够使创业企业与奥迪共赢?


王辛:大公司都容易陷入过往的思路循环,奥迪倾听消费者的心声,这样才能预判趋势。


王淮:新加坡金融领域有个概念叫“沙箱”,意思是说先合作起来,然后再去探索要不要加深合作。这点我觉得非常值得借鉴。


杨骏:滴滴希望奥迪能够为运营、为共享提供汽车。


 

伴随精彩的圆桌对话,与选手们激烈的角逐,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数字化零售、移动出行四个方向的冠军诞生,分别是:极豆车联网、斑马数智、车置宝、V2X智能驾驶与智慧出行。另外,活动还产生了技术创新方向总冠军速腾聚创,最佳网络人气奖由格灵出行获得。


创新,造就改变。“2018奥迪创新实验室”期待与你相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