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系”体刷爆朋友圈,背后的原因是……

2017-12-17 团中央学校部


  最近,“佛系”体刷爆了朋友圈,“90后”被有些人称为“佛系的一代”——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他们朋友圈随手点赞从不评论,拿到外卖很少主动评价,谈恋爱从不发脾气不吵架,在食堂每天重复同样的菜单,购物不合适的也从不退换……


年轻人,真的“佛系”了吗 ?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文 | 石羚)


  什么是“佛系”?举个两个简单例子,大家感受一下。比如,“佛系员工”,被描绘成“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再比如,“佛系恋爱”,是“不温不火,不会夺命追魂call,主要相处方式就是一周一两次见面”。



  怎么看这样的“佛系”?这当然跟大乘佛教所言“众生皆有佛性”不同,更多是网友的“夫子自道”而已。像很多事情一样,我们还是可以分两面来看“佛系”的状态。还原到生活场景,一方面,这可以是不争不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性、豁达;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面对竞争、面对压力时候的怠惰、消极。好与不好,存乎一心。

 

  应该说,年轻人天性是热烈的、向上的,对生活充满热忱、对世界充满好奇。不过, “佛系”一词能让很多人觉得深有同感,也让人感受到一些共同的状态。业绩只能“更快更好”,成绩总要“再创新高”,房价高、物价贵、好工作也难找,经常要使出浑身解数,往往要委曲求全,神经总是紧绷、压力总是“山大”……有拼搏、有奋斗,有成功的热望、有向前的激情,不过,也难免会有缓下来、松下来的念头——毕竟弦不能绷得太紧,容易断。所以,即便不是生活的常态,“佛系”一说,也承载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快与慢、进与退的思考,乃至追求。

 


  本质上,这样的“佛系”人生,跟“我们是谁”的咆哮体,跟“葛优躺”“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吐槽,跟“第一批90后脱发了”,也都有些相似。不过,“佛系”之说,在无奈之外,更多了一些“不焦躁、不执著、不强求”的态度,也未尝没有“不愿给人添麻烦”的心情。这难免让人联想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吃饱穿暖不是问题;“随缘”的人生,没有大的野心和抱负;城市生活便捷,连跟人的交往都能降到最低……人们从中,也会看到“世代转换”之后人生观、价值观的悄然转型。 

  在“佛系”之前,还有个年轻人喜欢用的词——“丧”。“丧”已经是消极了,更消极的是,连“丧”都懒得“丧”。或许,不管想要怎样、能够怎样,年轻人终究还是要“嗨起来”。毕竟,消极不是放纵,沉稳不是慵懒,有所节制不是无欲无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非无喜无悲。不“尽人事”,怎能徒“听天命”?Deadline迫在眉睫,佛系员工可以视若罔闻吗?希望不作、不矫情,佛系男子可以坐等爱情从天而降吗?



  “佛系”与90后相遇的背后,潜藏着保温杯泡枸杞的中年隐忧。曾经拒斥“90后”这一标签的90后,或是困惑于现实,或是迷茫于选择,于是给自己贴上了“佛系”的标签。积极也好消极也罢,“佛系”跟不久前流行的“油腻”一样,也不过是个标签,并不足以指代丰富多彩到无所不有的人生。我们还能看到理工男、萌大叔、女汉子、社交宅、铲屎官,青年既惧怕被归类,又希望得到认同;既要彰显个性,又要互相取暖,说到底,这或许只是年轻人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定位、社会定位,在追寻人格层面、精神层面的成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们可能也只是看到了标签,而没有看到“佛系”心中那不屈不挠的“斗战胜佛”吧。所以,不妨也“佛系”一下:不必太当真,也不能不当真。

 

  这正是:事事随缘有“佛性”,不可遇事心如冰。


听听“当事人”怎么说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文 | 陈新怡)


  2017年接近尾声,第一批“90后”在经历了被结婚、被离婚、秃头、养生之后不禁怀疑:我们还能活过2018年吗?


  “为什么佛系就变成了丧气?”朋友小Y在朋友圈里吐槽。



▶ “我双十一不剁手,因为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不喜欢跟风。


 我不喜欢多交朋友,因为我觉得朋友在精不在少,那么多的好友其实能谈真心话的也只有寥寥几个。


▶ 我对吃饭没有想法,因为我觉得我有更多其他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去考虑。


▶ 我独处时更加轻松,因为我不需要累及他人也不需要自己努力去找话题闲聊,这些闲聊的时间我更加偏向看书。


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跟80后、70后不同,更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或调侃、或嘲讽,嘻嘻哈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你以为他们不走心?实则他们心里都有数。


  

对于很多人来说,“佛系”其实没什么,更多的是压力之下的放松,严肃之下的调侃,甚至只是一时的流行趋势。在网上跟人吵架,三百回合下来也分不清胜负,反而身心俱疲,那还不如不吵;刚毕业就面临“中年”,工作、房子、情感仿佛大山,苦大仇深还不如调侃一句,爱咋咋地吧……


“生活原本就很严肃,对待一些有的没的就没必要太较真了,给自己减负。”在谈及为什么会有“佛系”心态时,92年小胡如此表示,虽然她并不完全认同“佛系”的生活态度。


“‘佛系’是一种旷达吧,并不那么消极,表面无所谓,暗地使劲。”今年26岁来自洛阳的疏桐还在学习、考试中“挣扎”,她表示,虽然有压力和些许消极情绪,但同时也充满动力,因为有值得努力奋斗的未来。



你对“佛系”体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里和团团交流!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CITYZINE”、“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中国新闻网等


更多精彩内容


编辑|王雪莹

校审|王瑛琪

责任编辑|郗宏历 王家荣


↓↓↓你的点赞将督促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