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习近平两会新语之“实”字篇:从实际出发 为国为民做实事|学习天天见

2018-03-22 团中央学校部



导读

3月4日到12日,9天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6个团组参加审议讨论。不论是发言、讲话还是同代表委员交流对话,习近平的话中处处凸显一个“实”字。团团推出“真抓实干”系列报道之《习近平两会新语之“实”字篇》,为您解读。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全国两会像一条纽带,习近平从这里倾听基层实情实况,感知人民生活冷暖;人民也从这里感受习近平从实际出发,为国为民做实事的赤子之情。


一个“实”字,鲜明地展示着习近平的人民情怀。


“实”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新时代,新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此时此刻,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现状症结所在,因循守旧的后果所在。


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是基于实际作出的选择。


立足实际,要准确判断主要矛盾,才能制定正确政策,采取正确行动。习近平从实处把脉,开出良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城乡区域发展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从收入分配来看,虽然我国人均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的现实。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国情的准确把握。


正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在今年两会上针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作出了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战略安排。


实”就是多办实事,让人民得到真实惠


新时代,实惠多多。


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强调,“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是近在眼前、即做即显的事;“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则是功在未来、一时难显成果的事。在这两种“事”上下力气,用习近平的话说,就是“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一近一远,都是民生福祉,都是人民的实惠。


五年前,习近平在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要“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四年前,习近平在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三年前,习近平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两年前,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年前,习近平在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强调,“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


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今天,中国正经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民众对“获得感”的要求更迫切、标准更高也更细。


对此,习近平在今年两会上特别强调:“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思考、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的主线。


“实”就是勤于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201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安徽团参加审议时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个“实”字所指,不仅是“实在”,也是“实践”。


今年两会,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提出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总能看见这样的场景:


审议结束,习近平走到代表委员中间,同大家握手道别。每位代表都想同习近平再说上几句话。


习近平耐心地听他们讲,也再向代表了解一些基层的情况。


五年来,这样的场景不断重现。更有许多代表不约而同向习近平发出邀请:希望总书记到他们的家乡看一看。


时间回溯,2017年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到自己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他说:“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于是,今年春节前夕,大凉山彝族村寨就迎来了特殊的客人——总书记习近平。他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来到黑龙江、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同年,他先后到黑龙江、青海两省调研。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分别参加了吉林代表团和江西代表团审议。几个月后,他“如约”来到长白山下。2016年春节前,他又到井冈山的贫困村慰问调研,给老区人民送去新春祝福。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上海代表团着重强调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久,他便来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考察调研。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到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同年8月,他就前往大连、沈阳等地,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考察。


一切源自实践,一切用实践来检验。五年来,习近平就是这样用亲眼之见去比照亲耳所闻,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用实干履行神圣职责。


#学习笔记分享#

品领袖精神,习读书精华


重庆师范大学 陈伶俐


滑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所说。

 

七年的知青岁月,艰苦的生活环境里,习总书记读书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时间,书籍成了习总书记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习总书记对书籍的深沉热爱,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深刻地感染着我们新时代青年,他的读书历程让我们深刻体验到知识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以及滋养浩然之气。

 

箪食瓢饮,展坚韧意志。在那环境清苦的七年,习总书记从未停止过从书籍中截取知识。上山放养,他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便又开始啃食书本;田头锄地小憩之时,他便开始研究新华字典;甚至收工、吃饭的点滴时间,也都是花在书籍上。白天借光,晚上则是利用煤油灯挑灯夜读。而现在的我们,图书馆里窗明几净,图书架上琳琅满目,在如此良好的阅读条件下,我们更要抓紧大好的时光,将时间像海绵中的水一般挤出来,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

 

格物致知,展翩然才华。习总书记不仅爱读书,且注重读书之法。他一方面将几本书的内容作对比,寻异同取精华;另一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与见解,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在读书过程中,我们更应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去伪存真、潜心提炼,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学以促思、思以辅学,达到良性循环。

 

学以致用,展学者精髓。七年的时光,足够磨练一个人,也足够使一个人获取大量的知识以备后用。习总书记曾说他很多的知识都是那七年打下来的,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始终贯穿着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回望当今,读书同样能够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书中的知识都会使我们受用终身,我们理应多读书,读好书,而后学以致用,付诸于实践。

 

“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习总书记的读书经历让我们青年一代坚信,只有珍惜良好的读书条件,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定下身来读书,静下心来钻研,才能在读书中做到提升自我、掌握真知。


(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学习笔记分享方法#


内容:有关《学习天天见》推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等内容,结合社会热点、个人实际的学习和思考。

字数:300-1000字

照片:一张(作者或活动照片)

格式:word,以“单位、学校/作者姓名/投稿”命名

邮箱:tzyxxbttj@163.com


团团能想到世间最美的相遇,就是在《学习天天见》遇见你的文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团团分享~



来源:学习进行时(ID:XHWxuexi-ing)


更多精彩内容


策划 | 宋柯雨

视觉设计 | 唐权麟

编辑 | 陈楼琪

校审 | 王鸿宇

责任编辑 | 郗宏历 王家荣


↓↓↓你的点赞将督促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