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管院教授芮明杰:六大视角预见“未来管理”

芮明杰 复旦管院 2022-10-30

FDSM



#新年论坛 嘉宾预见面


预告:20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


无科创,无未来!20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把目光投向产业发展动能中的最强音——科创,围绕相关话题奉上深刻洞见和前瞻思想,踏浪逐新,瞰见未来。我们陆续带大家与演讲嘉宾“预见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将在新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新发展格局与未来产业发展”。芮明杰教授的研究方向为产业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与经营、现代公司理论、知识管理与创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他对未来管理的“推测”。




美国管理学家弗莱蒙特•E•卡斯特等人在《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中指出“管理者可以将人、机器、材料、金钱、时间、场地等各种资源转变成一个有用的企业。管理就是将上述这些互不相关的资源组合成一个达到目标的总系统的过程。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管理者对人力和物力进行调度,以便完成各项工作。”这是管理的一般定义。


根据这一定义,现行企业中的管理就是管理者对企业有限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这样的管理是在层级制企业内发生的,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的中心,领导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对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企业目标。


仔细检验一下就可以发现企业领导者在企业内运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都是与大规模、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有关,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关,与员工的团队合作有关。企业管理最核心与最为困难的就是如何管人,即如何激发人的潜力与努力程度使之创造力、生产力达到最高,因为同时代的每个人、不同时代的每个人都是有差异性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有情感,要生活、要发展。管好每个人不容易,比如90后、00后的员工,无论是价值理念、行为方式,还是心理特性都有诸多的不同,管理这些人比起管理60后、70后、80后来可能要复杂,需要新方法。


可以说,当生产方式开始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企业组织可能要发生巨大变化了,企业的管理架构要发生巨大变化了,管理的对象也发生巨大变化了,因此管理的方式方法与手段也必然要发生变化了,等等,未来的管理可能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的管理。


未来的管理可能如下所述:


1、未来管理的对象


由于新的生产方式是互联网支持的智能化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而这一生产方式所依赖的资源中,各种数据资源成为个性化定制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最重要的资源。从未来的意义上来讲,大数据就成了新的生产要素。相比较而言,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可能已经不重要,智能化不仅替代了人的操作甚至替代人的部分思考,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与服务过程中也许不再有人在现场。而互联网平台导致了万物皆联、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衔接,规模生产定制过程更为复杂等等。


未来管理的对象变化,就必然导致未来的管理就要涉及到大数据这种新的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问题,怎么配置?配置方式方法?等。未来的管理需要有新的资源新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这可能是影响未来的管理有效的最重要的内容。



2、未来管理的组织载体


新生产范式下智能化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可以采用分布式生产,即面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空间分布不同而分布生产服务。分布式生产服务具有社会资源节约,应对消费者个性化要求响应速度更快、服务更便捷等优点。分布式生产不同于今天企业组织的集中生产,因此需要全新的组织载体来进行分布式生产与服务的组织运行,此组织运行一定与集中生产的组织运行方式不同,因此未来的组织运行管理一定是全新的管理。


由于分布式生产的空间范围很大,传统的流通与交易成本一定很大,所以空间分布不同的消费者与生产者一定通过智能互联网平台或工业互联网平台衔接沟通,因此分布式生产服务的组织载体一定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或平台本身就是组织载体的一部分。


未来的管理恐怕是在智能化条件下的“平台+分布式生产”的“无边界网络组织”中进行,这样的组织载体未必一定就有一个有形的层级制组织架构。


3、未来的管理可能是无中心的管理


无中心的管理一定是颠覆了现有的所有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因为经典的管理理论与实践都是在有中心且统一指挥的前提下展开,无中心就意味者混乱无序。可是新的生产方式导致的分布式生产的组织可能真的不一定需要中心,区块链的技术本质上可以帮助实现去中心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形成与管理的展开。


于是我们今天的企业这样的中心组织不再成为未来分布式生产服务协作的必要条件时,生产要素就可以脱离外在的组织形式自由地智能地协作和运行,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未来的管理必将挑战或应对“无边界网络组织”中的去中心或无中心下的资源配置问题,特别当资源分散存在不同区块之中时。


4、未来管理的重点是人机关系


新的生产方式是智能生产方式也是依托新一代互联网与新一代通讯技术的生产方式。万物皆联的智能设备、智能机器、智慧机器人是新生产方式的硬件基础,而相应的计算程序如“CPS”和各种算法则是新生产方式的软件基础,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可以预料智慧机器人会在定制生产服务中,然后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大行其事,因此未来的定制生产过程中智慧机器人或设备一定是主导,智慧机器人会不会完全替代人,人在生产服务过程中与智慧机器人的相互关系如何,将会决定未来新生产方式的效率。



智能化的另一个基础是以5G为基础的新一代通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没有如此快速的信息与数据交换,快速的算法与计算就没有意义,所谓的智能工厂就没有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计人与机器的关系产生重大变化,我觉得未来的管理的重点之一可能是处理智慧机器人与人之间合作协调关系,调整人机互联互通的关系。


5、未来的管理是个性化的管理


新的生产方式应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认可所有消费者的权益都是重要的。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人类社会对消费者个性化需要是逐步满足的,由于单个产品与服务定制成本高,导致过去的定制产品与服务主要是为少数收入高的人群,定制产品成为奢侈品。于是这些定制产品与服务成为某些阶层的标记。然而规模定制是要个性化定制产品与服务成为大众的消费必需,这样一种变化一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反作用,会对社会价值观、社会生活方式,进而对消费者的身心、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产生反作用,进而影响人本身。可以预计未来的人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于是未来的管理就必然要在一个无中心的无边界组织或“平台+分布式生产”网络形态中协调已经变化了的人,激发或自我激发他们聪明才智和他们的努力程度,他们可以追求更好的发展。未来的管理核心是对对变化的人的个性化管理,这样的对人的管理其实可能就是人进行的自我管理。


6、未来管理的情景环境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可以预计未来是一个巨变的时代。现有的重大技术创新进步非常快,所以有第三次或第四次工业革命之说,这些构成了未来管理的情景环境。未来管理面对的情景与今天管理者面对的情景完全不同。尤其当未来巨变已经露出端倪时,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管理与今日管理之比也将发生巨变。


我一直在考虑当下几乎所有的重大技术进步它们之间是不是有内在的逻辑,研究下来,我认为是有的。我认为目前的新技术革命与进步大部分都是为生产方式转变做准备的。如果没有新的技术支持,如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互联网、5G通讯,智能设备、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智慧供应链等等,可以肯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化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这样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是不能够诞生与发展成功成为主流的。


未来管理的情景可以从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趋势的整体逻辑来把握,不同的情景需要不同的管理才是有效的。未来情景的巨变,必然呼唤巨变的管理,即未来的管理。


未来的管理必定和现行的管理是不一样的,未来的情景也必定不同于现行情景。所以可以推测,未来的管理相比于今天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巨变的时候需要更多研究与思考。


* 转自公众号“智者老芮”


芮明杰教授更多观点:

“双循环”另一核是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读懂新一轮世界产业竞争大势
“双循环”指明长三角一体化新方向
以投入产出的视角,57万字的报告如何研判中国产业发展


   新年论坛

 20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 

1月16日,云上见

直播收看方式将择日公布

让我们共同期待

嘉宾预见面

陆雄文

复旦管院院长陆雄文:有效的退市机制是检验科创板成功与否的标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