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若山:金融稳定是绝对不能突破的底线

李若山 复旦管院 2022-11-18

FDSM



#新年论坛 精彩洞见 



20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1月16日在线举行(点击回顾:复旦管院新年论坛,带你预见科创未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若山教授结合国家经济政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上市风波,分享了中国企业在当前经济生态下应该如何进行企业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生态圈有系统也有风险


近期召开的中央会议对我国2021年的经济发展制定了八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企业家一定要意识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十九大期间,我们需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扭转我国经济生态中很多不正常现象。



近期,蚂蚁科技上市风波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针对中国“缺乏金融生态系统的风险”这一观点,我们先来看看蚂蚁科技是否符合当前经济生态的要求。
2013年6月13日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上市,至6月30日即有66亿资金转入,250万用户产生,这一年也被称为移动互联网金融元年。从余额宝开始,不断有移动互联网金融工具出现,如理财通、微信红包等等,统称“宝宝军团”,其本质还是围绕着金融的本质——理财、融资和支付,其创新也都是围绕着存款、贷款和汇款。只是相比传统金融,它们在数据沉淀、数据发掘及数据计算等方面更占优势。
传统银行业打不过移动互联网金融最关键的一点是监管套利。银行受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的高度监管,要付出高昂的合规成本。但移动互联网金融几乎没有任何监管,双方在这一方面是不对等的。这种情况下,移动互联网金融基于海量数据,再加上云服务及人工智能挖掘算法和模型,还原了业务背后的信用状况,利用让我们舍弃“当铺思想”这一口号,做到了银行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



实际上,中国金融生态圈是有系统风险的。巴塞尔协议对传统金融的监管有四道防线,即流动性、拨备比例、存款准备金和资本充足率其中,资本充足率就是一个杠杆。过去五年,中国金融系统的杠杆不断扩张。资产规模扩张一定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


举个例子,有一家叫德隆的企业,起初净资产规模不到1亿,它通过股权质押收购公司、收购公司之后股权再质押再收购公司的模式,将1个亿放大到了200亿,最终收购了170余家公司和19家金融公司,杠杆放大了200倍。杠杆制定的前提是被质押的股票只能涨不能跌,只要有一两个公司股票下跌,杠杆就会断裂,结果200亿市值打水漂


企业不能触碰社会无法承受的风险


那么,我们是否能确保杠杆的“前提”稳定存在呢?2021年,尽管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经济做成全世界最好的经济,但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一是疫情发展至今尚未定局。尽管我们已经研发了疫苗,但又开始出现了新的变种,我们至今没有找到非常明确的传染源和传染方式。二是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美国会不遗余力地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妨碍和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当前资本市场的注册制、国内经济改革以及双循环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给大的金融杠杆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没有变,既没有革命也没有颠覆,它只是一种融合渐进式的变革,让利率市场化脚步加快实现,还是有金融杠杆风险的蚂蚁科技能在资本从30亿扩大到3000亿的信贷过程中将不良率控制在2%,确实很了不起。但是,当它融资到300亿、500亿,杠杆翻到3万亿、5万亿的时候,任何不可靠因素的发生,都会让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生态圈进入明斯基时刻(即过度冒险,杠杆断裂,国家陷入长期的金融危机和去杠杆化周期)。
我们已经到了“十四五”的关键时刻,中国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不允许出现利用政策的边缘行为,也不允许出现潜规则,更不允许出现“寻租”现象。稳定金融、绿色环保和扶贫战略这三大国策是我们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


在我国经济生态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当然要创新、要发展、要承担风险,但企业不能“创造”我们的社会可能无法承受的风险。

点击观看李若山教授完整演讲



#新年论坛 回看方式


无科创,无未来!20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8场演讲你都看了么?进入复旦管院小程序识别海报二维码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回顾论坛,读懂时代,一路向前!




 更多精彩洞见 


芮明杰:新战略发展格局下,哪些产业大有可为
邵宇:“科创+双循环”到底意味着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