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向华:解锁“数字化”,四个方向助力企业转型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速,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竞相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如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为热点话题。
在长三角之声《思创空间》节目,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卢向华教授(上图左)接受了主持人虹见(上图右)的专访。如何理解“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这些概念与产业发展、企业发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关联?一起来听!
以下音频及文字节选自访谈
Q1/
什么是数字经济?
卢向华:数字经济确实是这几年被提起频率非常之高的词。实际上,数字经济更多的是延续以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体系来说的,中国进入了数字经济阶段,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怎么把知识信息等作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借助信息技术等高效能的计算处理能力,去突破人类生产效率的一种经济形态。
通俗一点讲就是我们以前经常会把工业经济从农业经济转型的过程称之为第一次机器革命。在蒸汽机时代,机器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人类的肌肉,也就是用机器帮我们更好地去做一些体力劳动。
而数字经济不一样。它主要解放的是我们的脑力,也就是帮我们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更好地去处理被数字化之后的外部世界,做出更优化的决策响应,并且把处理好的结果以体验更好的方式呈现。因此数字经济是以解放人类计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主的一种经济形态。
聚焦到产业层面,我们一旦能够通过更好的方式去获取信息、更高效地去处理信息,以更好的方式将信息的结果呈现出来,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对产业效率的提升、产品的体验度的提升等等有很大的改善。
Q2/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具体如何来定义?
卢向华:事实上,有关部门发布过一个权威的解释来定义数字经济,也提出了非常规范的数字经济分类。
数字经济被分为5大类,分别是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以及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我们通常会把前面4类称为“数字产业化”,而最后一类称为“产业数字化”。通俗地说,前面4类本质上就是以往讲的信息技术产业,囊括了信息产品业、通讯业、IT服务业、软件服务商、互联网行业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行业。
数字产业本身覆盖面就很大,能给国家带来很大的GDP的增长,并且能够带动很多的高质量的就业。所以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本身也是有极大的意义的,把这一产业做大,能提升国家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竞争力与话语权。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加上现在的一些新兴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都可以统一纳入到这个数字产业化的过程。
而产业数字化,其实就是经常被提起的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等等,主要是指如何用数字技术的力量去改变传统行业,为传统行业赋能,然后让传统行业的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的过程,称之为产业数字化。
Q3/
产业数字化是否等同于
一个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卢向华:产业数字化最终一定是落到某一个企业怎样利用数字化的能力去改变其做事情的方法,来提高效率和增加创新。
但是产业数字化不能止步于此,产业里面的某一个企业效率提升了还不够,例如生产冰箱,它至少涉及二三十个企业之间的共同合作,那也就是意味着只有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不够,要把链上的二三十家企业全部串起来,在各个环节给它赋能并实现有效的整合,大家效率都提升了,才能真正带动整个产业效率的提升。
Q4/
产业数字化的意义在于提升产业效率,
是否还有其他更大的价值?
卢向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效率提升之后有什么好处?其实效率提升之后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需求的几何级上升,也就是有可能把市场做得更大。
我们用一种新的做事情的方法,应用新技术去提升行业的效率,那么成本往下降,老百姓就有能力负担,需求增加蛋糕就做大了,蛋糕做大了产业提供者也同样有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经济发展方向。
Q5/
小企业会面临“不知道怎么转也不敢转”
的境遇,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卢向华:很多企业都说要做数字化转型,到底从哪些角度去着手?我们通常会给这么几个建议,不管你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这四个入手点可能都是会相对比较容易切入的——
一个叫做产品的数字化,也就是产品本身。怎样可以加入一些智能化、数字化的成分,让产品可以更好地触达用户,并且从用户那里感知反馈到足够多的信息。跟用户建立连接之后,企业可以做一些服务的延伸。
第二个,我们把它称之为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总归会有一些流程是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得以更优化的、更快、更自动化地执行的,企业可以把这作为思考的一个方向。
第三个,我们把它称之为客户的数字化。即企业怎样想方设法把客户接触的方方面面都数字化,把信息收集回来,做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也是数字化的一个非常好的入手。
第四个切入点就是产业数字化。把前面的三个数字化做好了之后,企业要思考怎么跟产业合作者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做更好合作,达到产业数字化的效果。
任何转型,我们总要迈开第一步,企业可以去思考,从产品数字化、业务流程数字化、用户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以及产业数字化这四个角度,哪个角度更容易切入。
Q6/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流程,
还有思维方式的转变。您怎么看?
卢向华:是的,不管用什么样的数字化的技术,我们终归要改变原有的做事情的方法。当一种新模式替代旧模式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因为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以前怎么做,未来还是怎么做。如果想要说服你用一种新的方式,对于数字化转型而言,非常关键的一点叫做“变化管理”。你怎么样让公司的员工、管理层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不得不转,而且只有转了之后,公司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的过程。
所以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能不能做好变化管理,能不能持有非常坚定的转型信念,其实对于整个产业数字化的实施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帮助一个企业顺利地从一个旧的模式切换到一个新的模式,然后让新的模式产生价值。
Q7/
如何培养员工
具有数字化转型的思维?
卢向华:数字化产生价值是嫁接在业务之上的,只有业务人员吸收了数字化所能带来的价值的转变、能够产生效率提升等这些要点之后,数字化的价值才能真正产生,所以也就意味着业务人员不管你懂不懂技术,你得知道技术所能够带来的力量,也要知道怎么样更好地利用技术做好业务。在人才方面一定要想方设法从业务层面去挖掘那些具有开放性思维,拥抱数字化转型的一些业务人员,让他们来领导、打前站,以他们为切入点,先把一部分业务转起来,然后再带动其他业务人员的转型。这是一方面,即怎样改变传统的业务人员。
另外还有一个更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人才储备。我对现在的数字化转型非常乐观的一个原因是,随着国家数字化转型的项目越来越多,每一个项目其实都帮我们积累储备了大量能做数字化业务转型的人才,他们能撬动更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所以周而复始,我觉得人才的池子还是会越来越大的。
第三,我也顺便给我们商学院做个广告。商学教育里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叫IT管理)是一门必修课,不管学生以后是做财务还是做人力资源管理,其实我们都在刻意地向他去输入未来管理的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利用数字化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作为管理教育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让更多的人拥有数字化转型的思维,去更好地拥抱未来的数字化社会。
【教授简介】 卢向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互联网创新运营、大数据分析、企业信息化等。
卢向华教授更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