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融通创新,加速实现科创未来 | 瞰见×2022
一边是实力雄厚、资源充沛的大企业
一边是贴近市场、反应迅速的中小企业
一个由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
一个对创新有良好的“嗅觉”
二者如何打破常规,实现融通创新
“瞰见”对话科创人物第11辑
笔记来啦
▼
今日,技术创新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人们通常说,选定一个赛道,秉承长期思维、坚持下去。须知,个人兴趣培养和商业行为有着本质不同。作为商业行为,技术创新越来越具有博弈特征,管理者需要动态调整创新战略和创新范式。
—— 王安宇
在数字化浪潮的当下,行业间的壁垒也在不断地打破和更新。
——黄丽宏
我们为项目起了一个本地的名字——聚变,“聚”是大企业和初创公司聚在一起,“变”是这种碰撞会产生像原子弹爆炸这样的惊人的爆发力。
——蔡爽
剖析当前整个行业和市场痛点在哪,大企业自身在当下竞争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要解决的最大的痛点是什么。基于这个思考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设计,去助力、支撑,去赋能,这是我们做创新中心的基本想法。
—— 杨萍
科创技术不会是你永远的壁垒,不断做领跑才是终解!
—— 孙彬
01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未来三年将有更多资源
黄丽宏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负责人
————
黄丽宏主任以“携手大小企业,共建科创生态——大小企业融通的创新范式”为题进行分享。她提到上海创新的生态蓬勃的发展,离不开大中小企业的推动,并分别对上海科技创新的生态、“创·在上海”及在大企业开放式创新实践当中的做法进行了分享。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是上海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一直致力于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育服务与管理。围绕创新生态建设,创业中心聚集了四大服务功能:创新创业的服务、载体建设的服务、技术转移转化的服务以及科技金融相关的服务。目前,创业中心的服务覆盖了全市32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建立了500余家的孵化载体,并集聚投资机构、银行、大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共同为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融资、产业对接等服务。
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创业中心自2012年起组织承办“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今年的大赛设立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疫情防控等专题赛和常规赛,希望带给企业更多的支持服务。10年间,超过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赛,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人物和科技创业明星企业。
依托“创·在上海”,创业中心已经与数家行业龙头大企业开展合作,帮助一批科技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融通发展,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工作范式。同时创业中心还积极打造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开放式创新矩阵,为小企业发展全方面助力。未来三年,全市将推动一批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的建立,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生态,将更多的资源汇聚到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
02
大企业融合创新
如何顺利实现
蔡 爽 亚马逊云科技大企业融合创新负责人,复旦大学校友
————
蔡爽校友在伴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大企业融合创新的重要性。自2019年起,她的团队开始了大企业融合创新的探索。
从最初为连通大小企业而搭建的“产品打磨会”、2020年开始走垂直性行业赛道,到2021年开始与大企业深度合作,对接大企业的上百个创新需求,再到现在搭建起数百家优秀创业公司B2B社群,她希望能在大企业的融合创新中,更好地发挥桥梁连接的作用。
在大企业侧,蔡校友团队能够基于企业技术、文化与机制,更好地发掘创新需求;在高科技创业公司侧,则能更好地发掘并通过技术支持高新技术公司。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蔡校友也与我们分享了团队的宝贵经验——
● 第二步,蔡校友团队会凭借丰富的经验、清晰的流程与专业的技术来帮助大企业寻找合适的初创企业一起实现这个创新。
● 最后,数据和算法的所有权是创业公司最需要关注的,也是各种合作中大家需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部分。
03
打破部门墙,
内外融合构建创新生态网
杨 萍 现代汽车集团创新中心(北京)总经理
————
作为一家传统的大企业,现代汽车集团正处于数字化驱动发展的大环境下,为顺应时代趋势,寻求角色转换,嘉宾杨萍带领着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区创新中心在3年内探索出了一条大企业创新之路。在今天的对话中,杨萍分享了团队的开放创新平台设计经验:
第一,打破沉重的部门墙。从底层逻辑思考出发,横向拉通集团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和需求,推动实现产研销的闭环,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外面招募相应的企业,探索相应新的技术。
第二,创新中心平台化设计,构建开放交互平台。以目标导向,对平台底层能力建设进行剖析,对内连接内部所有的相关业务部门,连接集团全球创新中心及战投中心;对外建设创新中心所在地相应的合作伙伴网络,包含投资与咨询机构,包含第三方孵化加速平台,以及领先ICT企业,来构建整个集团在当地的创新生态网络。
第三,助推现代汽车集团转型与变革。通过上述两部分的设计,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元化和全方位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本地加速,战略投资,业务出海及二次加速与投资的机会,同时业务合作不仅限于进行PoC(概念论证),更多是商业化落地为导向。“在对初创企业提供业务与资本加速的同时,促进现代汽车集团自身产品力的提升与战略转型升级。同时我们也开放并探索本地化的汽车产业联盟,针对一些具体赛道保持开放与联合的态度,共同促进汽车产业的战略发展与变革。”
走在企业创新的路上,杨萍希望通过活动与平台化建设,促进企业内部产研销部门的拉通,以及有针对性地对外提出创新需求,以此推动传统汽车生产制造商向出行服务运营商角色的转换。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到初创企业做一些真正可落地、有价值的加速。
04
去掉光环,不断领跑
技术如何商业化
孙 彬 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复旦科创企业家营校友,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校友
————
孙彬校友详细地分享了竹间智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之路和公司成长之路。
“如何将我们的技术产业落地,如何落得好,如何有高的利润,如何产生正向现金流,如何竞争得好,如何让企业永续发展?我们一直在思考技术到产业落地的问题。” 他说,打拼了这些年之后,“产业更现实了,从技术到产业落地,要避免投融资的泡沫,正确看待AI公司的光环。”他从技术、产品、团队、企业这四个角度分享了创业路上的思考。
“科创的技术不会是我们永远的壁垒,先进技术依照成熟曲线会逐步成为通用科技。”在技术方面,他认为做到不断地领先才是“最终解”:“科创企业应该不断领跑,无论是技术落地还是应用方面更成熟,或是自己的产品更贴近业务,不断领跑才可以领先市场,才可以拥有融资的条件,才可以拥有最好的团队,让团队跟随你往前奔跑。”
孙彬介绍,公司以自己的产品为核心来做解决方案。“我们有自己的产品平台,跟很多生态伙伴进行合作,把我们的技术拿出来和他们的应用结合在一起,让AI+应用,可以服务到更多的最终用户。”
竹间智能在To B的软件赛道奔跑,通过7年的时间,经过定制化往产品化方面迈进,现在走在标准产品和模块化阶段,也同样开始在标准产品之上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能力,“比拼到后来一定是产品和工程化的能力。科创公司一直在脱胎换骨成长,就比谁走得更坚决,执行力更强。”
05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开放式创新才能持续
王安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复旦科创企业家营授课教师
————
“我们提到融通创新,是希望大中小型企业在创新方面融合、互通有无,以达到增强产业链协同性、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的目的。但是,实现难度通常会很大,融通创新的参与者毕竟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有着相对独立的利益。”王安宇副教授在对四位嘉宾的分享进行总结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自己的分析。
他认为,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际上就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建设目标。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过程,通常包括知识生产、扩散和使用等诸多环节,会涉及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教育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多个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了国家或区域创新体系。
理想的创新体系的重要特征,就是参与者之间密切合作、知识和其他创新要素流动“通畅”。实践表明,打造一个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导向,各类角色相互协作(价值共创)的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对于企业来讲,参与融通创新就是要实施开放式创新范式。”王安宇副教授分析说。近年来,人工、原料等创新要素价格上涨推动研发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创新收益期日益缩短,大企业面临着被两头挤压的窘境。在此产业背景下,不少大企业开始抛弃封闭式创新范式,把目光转向外部、打造开放式创新体系,以有效整合外部资源,应对经营压力。
同时,中小科技企业遍布各个产业角落,更接近边缘客户和非客户,往往能更敏锐地捕捉到缝隙市场的机会,决策灵活性使其能更快速地进行研发以获取某项核心技术,但是它们往往缺乏创新所需的重要互补资产,这些资产通常掌握在大企业手中。所以,大中小企业的合作就成了可能。“优势互补、合作双赢,是开放式创新能持续下去的前提。”
“开放式创新需要管理者具备价值网思维”。典型的价值网就是企业及其四类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的交易结构。如果把本企业放在中间,那么上游就是供应商,下游则是客户,左边是竞争对手,右边是互补者。
这个价值网模型提醒我们,一家企业的创新战略制定不能仅仅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思考,也就是不能“自说自话”。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企业的创新战略制定往往是一个多方博弈问题。除了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和技术突破,来自供应商、客户、竞争者和互补者的需求变化或商业挑战也会给本企业带来创新机会或战略调整思路。所以,视野要从企业自身拓展到周边四类角色。“不能固守过往的成功经验,我们需要经常审视、及时更新自己所在的价值网。”
圆桌对话
在王安宇副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校友黄勇,与嘉宾蔡爽、孙彬、杨萍共同参与对话。
在全球经济、政治和疫情影响之下,技术创新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分别代表大企业与中小科创企业的嘉宾们对此有何看法,又采取了哪些行动?嘉宾们从自身感受到的变化、企业的经验等方面深入交谈。
☑ 国有金融机构是如何参与大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有哪些挑战与应对?
我们将推送本场对话科创人物的
更多精彩观点
错过直播的小伙伴
进入视频号“复旦管院”
点击“直播回放”可回看
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