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了败仗为什么叫“败北”?而不叫“败南”?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史记·项羽本纪》


我们在读书看报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败北”这个词,一般人也都明白“败北”是即是“打败仗”、“失败”的意思。那么,失败为什么又称“败北”呢?


原来“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它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动形象地指明该字的意思是“背对背”。


北既为背,“败北”就可以理解了。当两军相接时,是正面相向的,激战之后,败方撤退,转身逃跑,就成了背向敌方,这就是“败北”了。


胜方朝着败军背后衔尾穷追,这就是“追奔逐北”,逐其背也。北即背,“败北”就是背敌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东、是南、是西,都叫“败北”。


在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的《军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佯北勿从。


在这里,“北”即是“败”或“败逃”,这句话的意思为“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


秦汉以后,“败北”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双音节词。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再后来,“败北”不仅指军事失败,而且引申为办各种事情的失利。而在现代汉语中,“败北”还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如体育比赛、竞标、竞选等)中失败。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是“败北”;运动场上作赛,负方也是“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


当然不是了。看中国历史上的大战役,逃跑的方向都是向南的多。


负方为“败北”,胜方是否就“胜南”了呢。也不见得。从来未闻有“胜南”的说法。在古代,南为至尊,北则象征失败、臣服,所以,也可以从这方面理解。

来源:CCTV4国宝档案

推荐阅读

遵行做人之道,才能把人做好(深度好文)

三毛:哑奴

故乡的炊烟味儿

林清玄:遗落的的情书

小人书陪伴的童年

用一颗温暖的心,与冬相拥(美文)

中国人斗蟋蟀的历史有多久

10句谚语,言简意深,句句说到心坎里


合作/投稿/其它 联系微信:QQ980975521


公众平台请搜索:zhonghuaguji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