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科技向善先要回答「我是谁」 | 科技向善大咖说
【科技向善大咖说·第二期】
天才学霸、技术极客、科技公司CEO……拥有多重身份的王小川在与研究院的对话中,和我们分享了他对「科技向善」的理解。
对话全文如下:
腾讯研究院: 你如何理解「科技向善」?
王小川: 不同角色对善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极客讲的「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CEO要考虑的是企业与社会价值。所以核心是理解两件事情,「我」是谁以及不能把「我」理解的「善」强加别人。提科技向善的时候要特别警惕把它引向「阶级斗争式」的暴力。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心有菩提的,这是人的本性。但不能说你现在有利益获得了,就开始批判人。我们看到技术前景有什么危害,是因为看到了每个人的欲望曲线。大家都不容易,不要轻易贴一个恶的标签。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善,要把他的善激发出来。
腾讯研究院: 从一个科技公司的CEO的视角,你会觉得哪些产品是代表了「科技向善」的方向?
王小川: 用信息把大家连在一起,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首当其冲就是微信了,它实践了让每个人都得到足够的尊重。还有像B站,他们今年搞的BML(Bilibili Macro Link),就是Bilibili的大型同好线下聚会,我也会参加,年轻人觉得很孤独,但是因为有了B站,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让每个人价值最大化,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同时让每个人价值形成连接,而非和他人产生冲突,尊重每个人的活法,在满足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兼顾跟整个国家和人类文明之间的正向走向。
腾讯研究院: 「科技向善」与传统的慈善有什么不同?
王小川: 过去一些企业的技术变革可能不多,那个时候行善大多变成了一种捐赠、慈善。今天更优的一种方法是把企业的使命做好,你的主张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个远比一手赚钱、一手捐钱更优。你做的事情是一种责任,你的使命代表未来,这就是你对未来世界的一个承诺。再投射到现在,向善就是一个最优路径选择。向善比单纯的捐钱,是巨大的进步了。
腾讯研究院: 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挺激烈的,「科技向善」会让公司有竞争力吗?科技公司加上向善的维度,会成为竞争优势,还是会有损失?
王小川: 我觉得有「底线」和「上线」这样一个区别,底线是你得活下去,剩下做大做强只是实现意义的一种方法,不是唯一的选择。做大的目的是不容易死掉,或者更多人认同你,这种情况下是为了安全感,我觉得做多大需要跟你的能力、你的社会价值相匹配,做多大不是唯一追求的事,而是要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
这里核心要回答的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样的公司」,所以要保证底线,你得活下去,在生存权之上就有能力去做这种选择了,长期来讲「向善」的意义,就像一颗种子。但这需要跟周围的环境有一个好的配合,否则独善其身难度就会大很多。周围的人都是善的,你更容易把善给释放出来。不要孤立靠自己内心中间的一个刚性的道德尺度看「科技向善」,要看更大的外部结构。
腾讯研究院: 践行「科技向善」,科技企业、政府、学界、用户之间,各自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
王小川: 原来是工业社会,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即权力。这种权力怎么分配,要放在更大的价值分配体系里面看待。拥有技术力量、拥有信息的人跟不拥有信息的人,会出现更大的隔阂,拥有技术他能操控命运。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就不在于简单地思考谁在作恶,而是要思考更大的问题:我们整个人类未来价值和命运的问题。
我还是希望技术给人赋能的。在竞争时代里,我认为只要信息足够公开透明,给大家知情权,然后给社会之间不同层次的人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有从国家到学界、到企业界的综合讨论,打开每个人的内心。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冲突上,而是每个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
比如有人说个人隐私不能侵犯,数据得保留在自己手里。我认为这件事情是会削弱整个集体的力量的,每个人只能狭隘地看到自己得到了保护,对于整体而言这种发展却是慢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是需要交出自己部分数据的,让技术更了解你的。而使用数据的公司在中间,也要为整个集体谋福利,不能只为公司的狭隘利益。我们不要只站在当下讨论数据应该怎么看,而应该以时间维度看未来。
每个公司或者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选择,整个社会不管是企业界还是政府还是社会学家,大家需要有更多的空间来讨论这件事情。以获得两个结果,一是更知道我是谁,二是思考技术未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基于这两者再凝聚社会共识。
腾讯研究院: 按你的逻辑框架,搜狗是谁,如何定义搜狗的「科技向善」?
王小川: 我认为我们在讨论搜狗是谁的时候,其实也在寻求我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认知。我经历过了很多地方,像我在成都读书,我希望他更好,我在清华读书我希望清华能够更好,在搜狐工作过也希望搜狐更好。其实无论个体还是公司,能够让你周边跟你合作过,甚至孵化你、培养你的人或者机构,他们都能认为你的生存和发展对他们是有益的,这个有益不光是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是对周边的社会生态有更大的意义。
公司越大,责任越大。公司的边界也决定了善的能力边界。现在我们没有出海,只是在国内做公司,那我们就希望对中国网民负责。所以会找到自己的边界,这个边界可以叫做小我。优秀的企业家群体,不仅要让自己公司发展好,心中要装上社会其他角色。
腾讯研究院: 不论是作为一个技术极客还是科技公司CEO,您觉得哪个价值是「科技向善」要体现的?
王小川: 我觉得一个是使命,一个是乐观。一个CEO你需要有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的东西,再往下走的话,还得有一种忘我或者超我的视角,如果还是在本我,就没法探索向善的事了。要有大我,再思考向善。
其次是乐观,凡你想的事,乐观就行了。如果你是做技术的,就对技术乐观;如果你是做企业的,就对企业乐观,你对自己的使命要乐观才行。
(以上内容为【科技向善 · 大咖说】精简版,完整版本请期待《科技向善白皮书》)
科技向善大咖说 · 认知升级
2019年9月,腾讯研究院开始陆续深入访谈全球业界与学界大咖,围绕「何为科技向善」、「如何理解科技向善」的问题,广而寻求见解与共识。包括最著名的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教授、斯坦福和平科技实验室创始人玛格丽塔教授、创业者/硅谷投资人邵亦波先生、搜狗创始人兼CEO王小川先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女士、北大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清华传播学系金兼斌教授、北师大系统科学系张江教授等等,从不同的背景与专业出发,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陆续发布的【科技向善案例集·产品行动】;【科技向善·大哉问】等等。
「科技向善」这场大型社会实验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而且没有终点,而且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它的实验结果。每一个数字公民,都无法置身事外。
若你有更多关于科技向善的好想法,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tencentresearch@tencent.co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