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的虚拟伴侣一起,吃一顿人造肉汉堡
“科技向善月度观察”由腾讯研究院策划中心汇编,整理最新一月全网科技向善相关资讯、观点与实践产品,为科技向善的探索注入全新动力。
对“未来”的构想与刻画是这种想象能力的重要表征。但“未来”是一个特别遥远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种终极,一种不可触达的状态。尤其是陷入到庸常生活的秩序之中,我们对“未来”这一概念往往不会有特别清晰的感知。
但历史的演进就是从细微处的改变开始的,当身边一切都在向“未来”演进时,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未来,已经来了。
特别是在过去一个月,技术突破的密集发生,暗示了人类的未来可能会拥抱这些变化:
人与AI的爱情或成现实。在11月11日这一天,AI产品小冰正式推出“虚拟女友”功能。用户只需要提交申请并且填写相关的表单信息,就可以领到一个“女友”。当然,目前这个女友能做的只是陪你聊天,但在不远的未来,虚拟伴侣们或许会走出赛博空间,成为现实生活中真切的一部分。一个我们已经担心许久的技术伦理问题越来越紧迫:人与AI能相爱吗?此前,腾讯研究院发布了同题文章,可能会给问题的解答带来一些启发。
人造肉,或许会成为你的主要食物形态和能量来源。11月13日,麦当劳宣布将在明年推出人造肉汉堡,以及其他以植物为原料的系列产品,这意味着你在牛肉/猪肉/鸡肉之外,又能多出一种选择。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快餐品牌,麦当劳的这一决定显然意味深长。但在这一条赛道上,国内同类产品的步伐似乎更快。10月29日,中国植物肉品牌星期零宣布完成上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在不久之前它刚刚与某快餐连锁店达成合作,推出了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植物肉产品。人造肉 or 植物肉,香吗?
你可能很快(或许已经)就会享受到 AI 提供的医疗服务。11月12日,AI 新药公司费米子获得A轮融资,这家公司致力于将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小分子新药的研发过程,以提高研发效率。但AI助力医疗早已不是新鲜事物,特别是在医学影像领域,人类与 AI 的合作已经趋近成熟。今年 2 月,搭载“腾讯觅影” AI 的应急专用 CT 设备奔赴湖北。这套装备可以在患者进行 CT 检查后的数秒内,就能完成 AI 模式识别,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大大缓解了一些地区 CT 筛查能力不足的压力。
技术赋能医疗,彰显了“科技向善”的题中之义——用科技和产品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除了医疗,你在不久之后甚至会呼吸到由 AI 所调节过的空气。10月16日,Facebook表示将利用AI帮助科学家找到存储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方法,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的一部分。目前,Facebook正在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以加速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这些能源将会比化石燃料更加环境友好。
但这些变化发生的场景,并不一定是在地球。毕竟埃隆·马斯克已经将Space X猎鹰9号火箭成功发射上了太空,这是Space X 为NASA执行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四名宇航员被送往国际空间站,并将停留长达六个月的时间,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马斯克再次创造了历史,人类移民外星球的大计又近了一步。
而马斯克的另一个宏大计划也已经开始落地,那就是筹划多年的卫星互联网计划“星链”(Starlink)于11月份正式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了。“星链”是一种网络提供计划,按照马斯克的设想,它将由4.2万颗卫星组成,从而让网络信号覆盖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北极,还是在亚马逊丛林。
所以,请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不久之后,在一个由AI调控的好天气里,你会和刚刚认识的AI女友坐在麦当劳餐厅里,共同享用着可口的人造肉汉堡。你们吃得很高兴,于是你连上了千万里之外的卫星提供的Starlink Net,订购了一张明天去火星的飞船票,计划来一次甜蜜的星际旅行。
这,就是未来的样子。
当然,将目光暂且拉回到现实,大多数未来化场景还停留在概念或是设想阶段。
一些选择“相信未来”的公司过得其实并不好,比如我们在上次观察中提到的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它即将要被软银集团以高达10亿美元的价格交易给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交易仍处在谈判阶段,如果最终敲定,这已经是波士顿动力二易其主了——上一次是被谷歌卖给了软银。
波士顿动力的运营模式更像是研究机构,而不是企业。它虽然产出的都是先进的科技产品,但确实无利可图。连谷歌也无可奈何地作出这样的评价:
“波士顿动力对商业价值这件事并不上心。”
不过,波士顿动力似乎也在努力向着“创收”的方向演进。10月2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波士顿动力新任CEO表示,自 Spot 机器人在Disrupt线上活动亮相以来,公司已经收到了260笔机器人订单。Spot是波士顿动力的代表性产品,每台售价高达7.5万美元。
用户可以为 Spot 选配不同的配件,应用范围从建筑施工到远程医疗。波士顿动力还宣布,他们将为 Spot提供一种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手臂附件,可以让机器人自己开门或者拾取物品。
10月22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一群工程师聚集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以测试机器人在隔离区条件下的实际表现。在测试中,Spot机器人探测了切尔诺贝利的周边环境,也在新的安全限制下进行了进一步探索。这次测试是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物的泄露,保护反应堆免受外部影响。研究人员还测试了无人机、地面机器人系统和扫描仪,并评估了该地区的放射性物质分布。
相信在不久之后,以Spot为代表的机器人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开发。Spot所扮演的角色意义可能是深远的,它昭示着技术是人类肉体的延伸,能够在许多场景中将人类解放出来,这也代表人机协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最后,让我们关注一下人脸识别的相关信息,在过去一个月,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
2 元。
这是央视报道给出的一个人脸数据的价格。请注意,这并不是一张人脸的价格,经过记者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 2 元钱就能够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
要知道,如果这些照片落入到不法分子手中,人脸的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还有可能因人脸信息被用于洗钱、涉黑而卷入刑事诉讼。
不仅如此,同样是来自央视的一个报道显示,明明不是自己的脸,也能够通过设备人脸识别。以手机解锁为例,科研人员用面具代替人脸,然后进行光线、色温以及角度的调节,通过几次对比,手机被成功解锁了。专家表示:
这款面具的制作成本并不高。
我们对人脸识别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社会治理,另一方面,因其存在的某些技术缺陷以及伴之而生的隐私泄露风险,让我们不得不怀疑:人脸识别,到底靠谱么?
在对这项技术充分信任之前,有的地区已经开始作出一系列举措。11月4日,美国波特兰市通过一项投票提案,禁止警察和市政机构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继波士顿、旧金山以及俄勒冈州之后,波特兰是最新一个禁用此项技术的美国城市。
而我国的杭州市也拟立法明确人脸识别的使用范围。10月26日,《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被提请至杭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拟规定,物业服务人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公用设施设备。
如果这一修订草案通过,《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将成为国内首部对小区人脸识别作出规范的正式立法。
同样,为了防止诸如人脸数据之类的私密数据被滥用,上月,工信部已经完成了对国内主流应用商店32万款App的技术检测工作,共敦促1100多家企业进行整改。从去年12月起,工信部连续6次公开通报未在期限内完成整改的App,共计246款,并且根据整改的情况,下架了34款拒不整改的App。10月,工信部又通报了131款问题App,它们涉及到泄露个人信息、误导下载等问题。
这些事实提醒我们,技术正在加速未来的到来,它在带来一些利好的同时,也在制造着一些新的麻烦。作为技术的创造者,人类应该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或许程武先生的这句话会有所启发。在11月15日的腾讯科学周上,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指出:
技术本身没有倾向性,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价值观以及站在技术背后的人。
希望我们所拥有的,是一个好的未来。
以上就是本期“科技向善月度观察”的全部内容。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继续为你带来与科技向善相关的更多内容,如果你有相关意见和思考,可以通过tencentresearch@tencent.com联系我们。
整理/汇编: 腾讯研究院 策划中心
信息来源:
/ 往期观察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