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中国”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闫德利 腾讯研究院 2021-01-15


作者

闫德利  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

原文首发于《小康》(2020年11月下)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提出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当前,我国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新阶段,有着新要求、新挑战。


“数字中国”建设成就斐然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数字技术是当今创新最活跃、最富活力的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技术不断迭代演进,成为数字中国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我国不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数字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网络连接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技术应用从侧重消费环节转向更加侧重生产环节,这对信息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审时度势,做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应对疫情挑战、把经济发展拉回正轨的现实之需。

(二)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要素涉及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多个环节,是驱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助燃剂”,对价值创造和生产力发展有广泛影响。我国对此高度重视,不断推动生产要素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三)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根据信通院测算,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35%,2019年已提升到40%,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数字经济在应对疫情冲击、保障民生、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各地区“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区通办”渐成趋势,“掌上办”“指尖办”逐步成为政务服务标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信息服务加快城乡覆盖,信息惠民便民深入发展,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不断提高。


“数字中国”建设面临新挑战

近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突出成绩,面临重大机遇,但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这抑制了数字红利的充分释放,要求我们着力破除解决。

(一)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态势逐步演化为系统、生态之间的竞争,对数字技术的创新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制约着创新成果的转化,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对关键信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基础材料、关键元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缺乏长期稳定支持,技术进步更新慢甚至断档;研发投入上“重硬轻软”,基础软件提升慢、技术差距大。科研机构和市场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依然突出,亟待形成以基础科研发展带动科技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健康生态。需要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二)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力单一,产业互联网亟待补足

在欧美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是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腿跑”的方式向前发展,我国则是消费互联网一枝独秀,产业互联网刚刚起步,呈现出“单脚跳”的特征。要跟上发达国家步伐,我们亟需补上产业互联网这门课。

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极大。我国有1.2亿户市场主体,还有众多政府部门、学校、医院、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它们对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有着强烈的需求,但这个市场远未得到有效开发,仍属空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等部委十分重视产业互联网发展。去年10月联合发布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以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性服务平台等作为产业数字化的主要载体”。今年4月又联合印发文件,把“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的主要方向。建议加快制定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和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三)国内市场日渐饱和,国际化遭遇回头浪

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日渐消失。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8小时,消费互联网市场趋于饱和。然而,国际化进展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数字企业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我国互联网的未来前景。

与货物贸易主要追求商品本身的物美价廉不同,互联网业务往往涉及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软性因素。因此,相较于制造业,互联网的国际化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也更难。加快推进互联网数字企业走出去,我们必须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摆到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全面提升国民素养,加强国际友好交流。我们要更加重视国际规则的协调,对认识上、利益上的分歧,力求细致耐心解决,求同存异,实现最大公约数。唯有这样,我国互联网公司实现整体走出去才能成为现实。

(四)新冠肺炎疫情要求对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进行调整

智慧城市是数字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集大成应用,我国近年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建设智慧城市。在疫情防控中,智慧城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问题和不足。例如,各自为政,跨部门协调难度大,面子工程,“数据孤岛”等。疫情检验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对公共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引发人们的总结和反思,并对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进行调整。

“数据中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以顶层设计、统一运行管理的“数据中台”系统支撑不同业务之间的灵活部署,兼顾个性化和标准化,实现集中统一性和分散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助力公共治理现代化。



《数字经济“路-油-车”丛书》


扫描二维码

购买《数字经济“路-油-车”丛书》


/ 往期文章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