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这位华农创校先驱为农林事业奉献一生
为迎接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
传承大学精神,
丰富校园文化,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华农官微将于近期推出
“璀璨星辰”系列人物专题,
讲述我校创校先驱、学科创始人
及院士的人生故事。
他,是中国封建时期最后的洋进士,四年留洋时光,没有磨灭的是赤子之心的爱国情怀。
他,为近代农业教育和农学研究呕心沥血,淡泊官场,不慕名利,坚守着一腔热血的报国理想。
他就是中国农业教育家、农业科学家,广东省近代农业科教事业开创者,华南农业大学创校先驱唐有恒。
广东农事试验场创办人、美国康乃尔大学农科博士唐有恒先生
磨砺以须,俟他日精忠报国
1885年5月7日的香山县唐家村(今珠海市唐家镇),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有一个不平凡的孩子呱呱落地,他,就是唐有恒。出身于农民家庭,于是“农”字与他的一生有了无尽的牵绊,冥冥之中,他的命运似乎已经被安排好了......
唐有恒16岁便随兄赴香港皇仁书院学习英文,1904年,19岁的他考取清朝官费留学美国。他先在加州大学学习物理化学,而后考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农科,求学期间即对水稻育种颇有研究,年仅22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获康奈尔大学农科博士学位,被聘为美国联邦农业部技师,并成为科学会名誉会员。
然而,当他在异国求学期间,国运日渐衰落。甲午战争失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内忧外患,风雨摇飘。正在美国求学的唐有恒,立志救国。他曾在案头写道:“磨砺以须,俟他日精忠报国;蹉跎岁月,问何时养育国民”。1908年,23岁的他怀揣着一颗赤子般的报国之心,放弃了美国给予他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归国的旅程。
洋务运动失败后,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企图扭转乾坤的德宗皇帝于是下诏令兴农学,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命各省督抚劝谕绅民兴办农学堂,令总理衙门颁行农学会章程,各学堂翻译外国农学书籍。由于“新政”的诞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广东省成立了劝业道,负责掌管农、工、商业界事物,广州知府陈望曾为劝业道道尹。留学归国的唐有恒经陈望曾先生推荐,被两广总督委任为农师,担负起规划、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之责。他亲自选地、购地,事必躬亲,实现了建厂与办学同步进行,并想方设法聘请高素质教师执教,宣统元年,完成筹备,开始招生工作。
广东省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
蹉跎岁月,问何时养育国民
1910年,学成归国的他参加了清政府主持的留学生考试,一举考中进士,“农林进士”的称呼便由此而来,同时清政府实授他为翰林院编修的职位。唐有恒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批洋进士和洋翰林。然而,考取“农林进士”后的唐有恒却无心仕途,放弃了在京翰林院编修的职位,回到广东,继续为讲习所的建设呕心沥血。在他的努力下,短短几年,广东省农事试验场及其附设讲习所便扩建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广东农事试验场办公室
唐有恒为中国农学教育的奉献远不止此,“亲力亲为,脚踏实地”是他多年奉行的信条。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他被派往湖南、安徽二地调查水灾情况,经过实地考察和仔细研究,他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地防治水灾的方案;1918年,北方五省连年旱灾,饥民遍地,唐有恒组织了“华洋义赈会”和举办了“凿井训练班”,为救灾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他因连年奔赴灾区前线,身体长期超负荷工作,终至于积劳成疾,落下咯血疾患。
多年来,他大力推广良种,南北奔走建设农场,河北、山东、江浙一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初年在农事试验场时,他结合在西方学到的农学技术,亲自研究并培育出了玉米早熟种、长绒美棉种、抗黑穗病小麦种等重要品种,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还培育出了其他优质品种。他积极改进农具,他改进的犁铧和玉米脱粒机,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工作效率。在当时举办的“全国农业技术展览会”上,唐有恒的作品“推广优良种子巡回车”获得了铁路当局的支持,这件作品更是在铁路沿线农村得到了广泛宣传,让当地的农民了解到农业新知识、新技术。他重视教育,除培养大批农业专门人才外还兴办农民子弟学校8所。
农林试验场
胸有鸿鹄之志的唐有恒对中国农业变革也有着很深刻的见解,多次为我国的农林建设提出真知灼见。在任中山县秘书长期间,他对全县农林情况进行了勘察,撰写了《中山模范县农林建设纲要》等四篇文章,内容深刻翔实,计划在今中山、珠海交界地建立“全国农业模范村”基地。他以农业科学家的远见卓识,以及他追求复兴故里、造福桑梓的远大抱负,勾画出一幅凭中山县农林发展的先动优势以点带面,引领全国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宏伟蓝图,可惜因时局动荡不安,未能实现他的美好愿景。
殚精竭虑,望来日桃李万千
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广东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是唐有恒早年的心血。1908年,唐有恒奉命担任主任及农艺师。受命后的他立即派人勘测广州东门外鸥村(今区庄)前面的犀牛片右侧,并最终定此为场址,同时购地98亩作为试验场。在东山石马岗一带建了一座两层教学大楼作为校舍(东山石马岗相传是南越王赵佗或赵佗之孙之墓地)。而后,印尼华侨张振勋捐地80亩,加上之前的田地面积共合计178亩之多。同年10月,试验场筹办处成立,先后建有课室、实验室、图书室、礼堂、膳堂。
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初九(10月22日)清廷农工商部批复“查所呈拟订试验场及附设讲习所各章程本部详加核阅均甚周妥即照准立案相应咨复转饬切实兴办可也”①。十月,讲习所公布《考录入学章程》,标志着广东近代高等农业教育拉开了帷幕。
宣统二年初(1910年),在欢度元宵的鞭炮声后,广东省农事试验场及其附设讲习所于1910年的二月份开始了招生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讲习所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广大青年踊跃报名,报名人数达1300人之多。开设课程有农业总论、土壤、稼穑、农具、虫害、养蚕法、培桑、植物学、动物学、畜牧学、气候学、物理学、农艺学等课程。所聘教师有留英归国的利寅、留日归国的关乾甫、陈颂硕等。
当时清廷学部曾发出《设立实业师范学院》咨文,而农业讲习所刚招生入学不久,且因其师资力量较强,仪器设备较全,有试验场作依托,同年三月,讲习所又奉命改为农业教员讲习所。根据《奏定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增设了农业高等学堂应设科目。主任农师唐有恒不忘初心,奉命担任讲习所所长职务。唐有恒所长提倡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至此,揭开广东近代高等农业教育新篇章。
广东省农事讲习所设有农业总论、土壤、稼穑、农具、虫害、养蚕法、培桑、植物学、动物学、气候学、畜牧学、农艺等课程
此时,唐有恒更是借鉴外国举办农业试验学校与农业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落后以及人才欠缺的实际情况,创设性地提出了延长学期,保证教学质量的新规定。他亲自制定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在原有的13门基础农学课程之外,增设了人伦道德、算术与测量术、园艺学、兽医学、水产学、农业制造学、农业理财学等23门新课程,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由于时间紧迫,唐有恒考虑到部分新生自然学科基础较差,更是在晚上及假日安排教员为差生补习课程。同时,他带领老师们一起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评,这使讲习所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有了保障。最重要的是,他坚持试验场和讲习所并存,实践和理论二者相互结合,互为促进。
《广东农林试验场附设讲习所一览》,介绍了农林试验场的师资及学生培养情况
唐有恒在农林教育方面颇有建树,他提出应以培养近代农业人才为根,以推广农学新理新法为本的教育理念。民国12年(1923年,)北京农业大学首任校长张士创聘唐有恒为教授、农艺系主任兼农场主多年;民国17年(1928年),安徽大学增设农学院,他受委任代理筹办主任;民国23年(1934年),他受聘暨南大学秘书长;民国24年(1935年)赴任广西大学农学系主任兼教授;1946年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学担任教授一职。在此期间,他还在国内其他农学农业专门学校乃至清华大学等高等院府的农学院担任重要职务。
作为拓荒者,作为一名向往民主自由与进步的科学家、教育家,他不仅开创了广东近代农业教育、科研的先河,而且为广东农业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林专门人才。1912年4月,农林教员讲习所农学科第一期学生毕业时调任为中央农林部部员,而他们日后都像恩师唐有恒博士一样,为中国农林建设鞠躬尽瘁,推动了中国农林业的巨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亲友们劝他赴台定居,甚至为他订好了船票,但他不为所动,并教导儿孙们:“吾辈应坚守岗位,迎接新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有恒先生不顾年迈体衰,积极出任广州市文史馆馆员及广州市东山区人大代表,致力于农史整理工作,以表达他对共产党的感谢之情。1958年,唐有恒先生病逝于广州,终年74岁。
唐有恒先生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农事试验场概貌部分
追古溯今 砥砺奋进
沧海桑田,旧貌新颜,一百多年前的广东农林试验场如今的区庄农林路一带,已是高楼耸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早已看不出昔日的容颜。一代代华农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先辈遗风,砥砺前行。从讲习所最初招收不足100名学生到现如今在校生达五万余人;从讲习所所在地小小的东山石马岗起步,到现如今校内面积达8270余亩的“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华南农业大学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大学,正以勃勃生机,大步向前,迈进新时代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万千桃李将告慰以唐有恒为代表的创校先驱们的在天之灵,2019年即将迎来110周年华诞的华南农业大学将蓄势以待,再创辉煌。
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华南农业大学
注释①广东省劝业道道尹陈望曾:《广东农事试验场第一年报告书》
参考文献
1.《华南农业大学校史》
2.谢贤章. 广东近代高等农业教育起始考
3.沈荣国. 近代中国第一留学家族——珠海唐家唐氏
4.最后的洋进士和洋翰林
5.农林故事(上):农林之名源于此,清代就有农林试验场,你可知?
6.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历史溯源
编写|华农校史馆 陈源 陈格致 邹天云
图片|《华南农业大学百年图史》
头图设计|新媒体工作室 丁逸
微信编辑| 谢韩
责任编辑|方玮 谢韩
为学贯中西的创校先驱唐有恒博士点999个“在看”!